作者:希望之翼
來源:NGA
適用範圍
對車輛調校感興趣,但苦於無從下手的新車手;
覺得其他人的調校用起來總是不太舒服,卻無法自行調整的進階車手;
當然,也歡迎精通調校的dalao們不吝賜教。
調校目標
用較簡單的調校模式,對戰Pro難度的AI(所向披靡Unbeatable之下的一個難度)和賽季錦標賽時穩定取得第一名,獅子頭(蛇頭)線上賽時至少穩定戰勝5個AI;
穩定完成所有特技目標(漂移挑戰除外,這項挑戰用某幾輛漂移專用車車的原廠調校就可以完成,其他車要改出類似效果難度比較高)。
了解調校的基本原理和方向,為進一步了解極限調校打下基礎
自己手動調教的優勢
一車多用:抄來的作業看不到車輛詳情,也不能自己微調;如果剛跑完公路賽,想去跳一個泥地危險標誌,就得換調校或者換車才能保證抓地;而如果是自己調車, 只要調一下懸掛高度、減震硬度和下壓力就可以有不錯的表現了;
目標導向,比如我今天就是要開局雷翻所有AI,那麼全改發動機和抓地;如果想好好走線,那麼就要重點調一下懸掛系統;
車輛調校是遊戲的一部分,不需要額外花錢就能獲得更多樂趣!
加深對車輛的理解,在一次次微調一次次試錯中磨練自己的調校和駕駛技術,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調校風格!
因為線上賽時,使用回溯的懲罰過於嚴重(只有自己回溯,其他車手照常繼續比賽),所以對於新手來說,相較於車輛上限高但一旦失誤很難彌補的極端性能型調校,易於操控又有適當速度的均衡型調校更為合適。
車輛改裝
進行任何改裝,都會對車輛的評分造成影響。無效改裝會讓車輛評分提高,但卻並不能改善車輛性能。因此,在調校開始前,首先需要確定哪些零件值得安裝。
確定改裝目標
車輛調校一定要有目的性——這輛車要參加哪個級別的比賽?
車輛的初始評分和目標評分差距不宜過大或過小,比如我們需要一輛800分的車去參加賽季錦標賽,那麼最好是從650~750這個範圍來挑選車輛進行改裝和調校(FE版車型和某些神車除外),這樣一是給必須安裝的配件留下選擇的空間,二是不至於在改裝完成後出現難以操控的問題(例如,引擎動力過強,輪胎抓地卻不夠)。
1993款Nissan GTR為例:
對於新手而言,所有車輛都預設安裝的升級組件有:
傳動系統
改為四驅;(對新手而言,四驅操控穩定,起步快,不小心失控也更容易恢復,而且對不同路面的適應性更好。但是相應的,四驅過彎較為困難。所以稍微熟練一些以後,也可以嘗試一些原廠後驅的車型。)
擾流板(如果可用)
Forza特供前後擾流板(或者其他可調校的擾流板);
(在車輛評分低於800的情況下,擾流板與輪胎升級可以二選一;不過擾流板的靈活性更強,而且佔用分數一般更低,因此優先推薦。但也有少數例外情況,比如車輛降級,或者原廠車距離等級上限很近時)
輪胎(如果可用)
輪胎間距儘量增大(幾乎不佔用評分的升級);
800分以內的車輛,一般只選擇原廠輪胎,因為換賽道胎對分數提升過大,但受制於發動機功率,實際無法發揮性能
(來自恢復區評論:5代中,拉力胎/Offroad Race tyre,在鋪裝路面上的抓地力相較於4代有了巨大提升,且佔用評分不太高,在較低評級的公路賽中也可以考慮採用,與擾流板可以二選一,特別需要操控的情況下也可以同時使用);
傳動機構
離合器(競賽用);
變速箱(競賽用,具體幾檔可以先不用在意);
差速器(競賽用。其實5代中的各種差速器在實際使用中差別似乎不大);
操控
彈簧與避震(競賽或越野,依比賽實際而定);
前後防傾杆(如果可用)(競賽用);
防滾架(競賽用)
在安裝完上述所有部件之後,按照我們的目標等級,選擇其他的配件,湊夠整數評分值。
配件的優先順序大致為:
引擎相關各類配件=車身減重>車胎寬度>刹車>>>>車胎類型>其他用來湊整數評分的小件,如發動機飛輪、輪轂等
車身重量會顯著影響操控和極速,是提升最大的升級之一。但如果操控性能有富餘而加速不足,也可以捨棄,來換取發動機功率。
(抓地力與車身重量成正比;但車身越重,起步和轉彎時所需的抓地力也越大,因此兩兩抵消;而擾流板可以在幾乎不影響車重的情況下增加抓地力,因此可以改善過彎時性能。所以,車身減重配合擾流板使用,效果最佳)
參考
500800分段:
絕大部分情況下,車胎類型和刹車都選擇原廠配件,以節省評分點數,儘量提升動力;
900998分段:
公路和街道賽需要配置專用輪胎和競賽用刹車,車身減重也是必備的。在此基礎上,適當提升動力;
越野車可以考慮放棄刹車,提升一點動力
X分段:
有什麼零件全裝上,無需多言。
在上述原則下,我們將初始評分626的GTR改裝到800分
開始進行車輛調校
在開始調校之前,首先要確定車輛用途:
·如果是公路賽用車,需要較硬的懸掛來改善操控性能;如果是拉力或越野賽用車,則需要較軟的懸掛來改善顛簸路面上的抓地力
·評分較低(平均車速慢)的車輛,較軟的懸掛可以明顯改變操控性能;而評分較高(平均車速快)的車輛,較硬的懸掛就可以達到類似的效果,而保持操控的靈敏度
以公路賽車作為基礎,我們在調校頁面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對車輛進行如下調校:
1、胎壓:一般來說,如果對發動機進行了較大幅度的升級,而依然使用原廠車胎,那麼首先將胎壓降低到1~1.2是比較合適的,這樣可以大大減少起步階段的打滑現象。如果起步時不易打滑,則後續可以適當調高胎壓;
2、檔位:由於之後的所有調校項目都有可能影響車輛加速,因此將檔位元放在最後進行調校;
3、車胎校準:一般只需要調整最頂上的一項。對於公路賽來說,可以先將前輪1~0.5,後輪0.5~0作為初始值;拉力賽和越野賽時向左多調整一些(角度更負)。這個角度越負,則過彎時抓地力越好,但相應的在直道時的抓地力會較差;
4、防傾杆:一般而言,將防傾杆硬度拉到靠右側三分之二到四分之三的位置,且前輪比後輪軟一些,對車輛過彎性能提升最大;越野賽時可以適當降低一些硬度,來減少車輛在左右高低不平的山坡上發生側翻的風險;
(如果發現車輛在左右連續彎道時容易因為車身左右搖擺而側滑失控,則需要將防傾杆調得更硬一些)
5、彈簧:公路賽時,可以將彈簧硬度拉到最硬,且前輪略軟一些,這樣車輛加速和轉向會更加靈敏;越野時讓彈簧軟一些,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車輛起飛後的滯空時間,以及沖坡時的速度損失;車身高度在沒有涉水路段的情況下可以調到最低(某些車輛在車身前後高度不同時,加速和極速會受到影響;大部分車前後高度一致即可);
6、避震(阻尼):上方是回彈速度,一般可以拉滿;下方是阻尼硬度,在公路和街道賽時可以拉到最硬來提高車輛對操縱的敏感度(同樣的,前軟後硬會提升轉彎性能),在越野和拉力賽時則要降低,避免車輪在略有顛簸的路面彈起來懸空而失去抓地力;
(避震和防傾杆前後硬度不一,則在轉向和加減速時車輛重心更容易向軟的一側偏移,這會明顯改變車輛的操控性和視覺表現,要按照自己的操控習慣進行調整)
7、擾流板:可以提升車輛在高速時的抓地力,但代價是提升阻力,因此極速會降低。賽道彎道多,則需要將下壓力提高;直道多,則將下壓力降低;另外,危險標誌時儘量降低下壓力可以飛得更遠;
(一般前擾流板壓力加大不會明顯改變車輛速度,但可以改善過彎性能;後擾流板會降低車輛評分,但將下壓力降到最低則可以在不太影響車輛速度的情況下改善操控性能。所以一開始可以把前壓力拉滿,後壓力降到最低)
8、刹車:預設配置,除非完成其他改裝後分數仍有富餘;
9、差速器:會極大影響車輛的轉彎半徑和方向盤的靈敏度。如果發現車輛在速度較低的情況下依然轉不過彎,且輪胎並沒有打滑, 說明差速器鎖定得太早了,說明轉向不足,要將前輪差速器向左,後輪的差速器向右進行調整,來提高轉向性能;反之如果高速情況下略打方向車輛就劇烈轉向難以控制,則需要將前輪差速器向右,後輪差速器向左調整。因此差速器的調整也與賽道有關,如果出現大量低速髮夾彎則需要將差速器調高,高速彎多則可以將差速器調低。(注意,只有提供動力的車輪可以調整差速器,因此後驅車沒有前輪差速器)
前後輪扭力分配也會明顯改變車輛的操控性能。將扭力更多的分配給後輪,則車輛會表現得更像是後驅車,轉向也會更靈敏(更容易漂移,也更容易失控);將扭力分配給前輪,則車輛操控會變得像是前驅車(更加穩定,也更難以轉向)。
10、檔位:完成上述所有調校工作後,最後進行檔位的調整。對於新手來說,調整最頂端的最終齒輪比,讓極速最高的情況下斜線平均分佈在表格中,基本就可以了。然後可以左右調整最終齒輪比,找到加速最快的位置。在熟練之後,可以參考引擎的扭力功率曲線,對各個檔位元進行微調,來進一步提升加速性能。(一般來說,右邊的斜線(較高的檔位),其起點應當比左邊的斜線起點略高一些,或者持平)
(隨著發動機轉速提高,扭矩一開始會提高,但扭矩達到峰值之後,轉速提高時扭矩反而會下降。因此換擋的時機儘量選在峰值後,換擋後可以迅速讓轉速降回到峰值前)。
(如果起步時打滑過於嚴重,也可以考慮將一檔向左(速度)側進行調整,以起步時略有打滑為目標。另外,將低速檔向左調整還能減少低速過彎給油時輪胎打滑的情況,優化過彎表現。)
基本資訊
097kmph 調校前3.046>>>2.993調校後
0161kmph 調校前6.139>>>5.862調校後
極速 調校前311.7>>>315.9調校後
成品代碼
961 854 146
最後,根據車輛在賽道裡的表現,來繼續進行微調吧!車的一切性能都由你自己決定,再也沒有“dalao調的車應該是最好的,可是為什麼我開著感覺彆扭”的疑惑了!
總結重點
·胎壓:起步打滑則降低胎壓
·變速箱:一開始只需要試著調最終齒輪比,加速調到最快就行。各個檔位元的微調,要根據實際情況慢慢來,這是個長期過程;
·彈簧:公路賽把彈簧調硬,一般前輪稍軟有利於轉向;車身高度一般可以調到最低;涉水減速過於嚴重,或者越野時底盤擦地導致失控則適當調高(一般來說沒必要,某些測速區間和危險標誌可能會用到)
·防傾杆:前軟後硬有利轉向,一般調到一半到四分之三左右的硬度,不順手就繼續微調;
·避震:回彈速度一般可以拉滿(車速越快越需要較快的回彈速度);避震硬度,越野和拉力時調軟可以極大改善顛簸路面的抓地力,公路賽調硬可以讓車對路面的回應更加靈敏;
·擾流板:高速行駛時提高抓地力,但會降低加速和極速。根據賽道彎道多少自行摸索(一般前擾流板下壓力拉滿,後擾流板下壓力從最低開始調,過彎時如果後輪漂移太厲害則增加後部下壓力)。
·刹車:不追求極限的情況下,900分以下的車用原廠刹車就夠了,900以上的車一般自帶競賽刹車
·差速器:前後輪的差速器可以分別調整加速/減速時左右輪胎轉速的最大差距。前差速器越靠右,後差速器越靠左則轉向越困難,但高速時也越穩定;前差速器越靠左,後差速器越靠右則轉向越靈敏,但高速時可能一打方向車就飛了。因此對於不同車型和不同賽道,這項調校沒有最優解,要自行領會;
·扭力分配:感到轉向困難則給後輪額外分配扭力,感到操控過於靈敏則向前輪多分配一些。(越野賽時需要前後輪扭力較為平衡,例如55%左右,否則容易在坡道上打轉;
公路賽時可以多給後輪分配扭力,例如70%左右,可以提高過彎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