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水師都督
來源:統治者羅馬吧
這遊戲裡總有一兩個情懷國家,或地理情懷拜占庭,或似是而非帕提亞,滿地異文化斯基泰,還有兩地霸主哥特王朝。
定居遊牧還是蠻容易的,我第一個高盧檔就是這樣,那時候嘛都不懂,也就跟著提示摸索,居然由低地小國成立比利時轉高盧,還沒經歷過叛亂,之後我就玩了遷徙遊牧,開始被各種叛亂懟得棄檔。
毫無疑問,遷徙遊牧是所有政體裡穩定性最差的那一個。部落特性、尾大不掉的氏族長、稀爛的人力,都可能讓你的努力化為烏有。
然而遷徙遊牧的特點,正是說走就走的“旅行”啊!
於是我開這個戰報,為萌新們講解遊戲裡的各種機制,和大家分享我由兩地小國做大做強的經歷。
流浪民族日爾曼,生於苦寒,刀耕火種,飲雪臥霜。大漢們喝酒打架作愛劫掠販奴,無地可種之後,就呼朋引伴,扛起斧頭和長船,帶著女人去流浪。
他們金髮碧眼,他們身軀雄壯。
他們走過萬里長程,邊走邊耕,邊打仗邊播種,邊劫掠邊繁衍。他們是一群苦哈哈,播種著野蠻,收穫了中世紀。
當你凝視著巴黎聖母院,凝視著科隆大教堂,凝視著它們的尖頂、斗拱,你的心裡都回蕩著同一個名字:這就是哥特,留給世界的財產。
時間來到西元前304年,這是羅馬的時代,也被稱作羅馬曆450年。
亞歷山大功成身死;繼業者瓜分世界;羅馬元老們辯論著共和國的走向——而我們故事的主角,哥特,在一群日爾曼大漢的包圍下,瑟瑟發抖。
他只有兩塊地皮,弱小可憐而無助,哪怕是承諾的盟友,也在打著兼併他的鬼主意。
雖然大家都有同一個名字,日爾曼,但是過了這村就是不一樣的口音,不一樣的風俗文化。
被稱作“哥特”的人們,人單地少,圍繞著他們的蠻子,如同虎狼。於是他們打起行囊,出發去流浪。
找了兩家盟友,得到過境的許可。全體哥特起立!出征吧,向遠方!
他們來到了被後世稱作 喀爾巴阡山 的地方。這裡山環水繞,黃金寶石,馬匹家畜,穀物蔬菜,金屬皮革,真個是定居的好地方。
大酋長瑪律科墨一屁股坐在克拉科夫:今夜,我們都是波蘭人(大誤)。旁邊就叫哥特尼亞,看吧,這是天許給哥特人的地方。
隔壁村的頭頭(氏族長)問瑪律科墨:我覺得東邊更好啊,聽說那兒盛產草原馬,可以供兒郎們騎射。
大酋長瑪律科墨:你看他們信什麼?你批袍子去傳教不?你行你上啊?
氏族長:惹不起惹不起,不敢動不敢動。
部落的遷徙,有賴氏族小夥子們的護送。然而就有了一些氏族長,不服從管理了,想分家單過。
瑪律科墨: 也不看看你那點人,夠打不?
刺頭:這天下太平,當地人又軟弱!怎麼不夠打?
部落的小夥子們圍攏過來,聚集在大酋長的身後。
刺頭一看,自己的人手還不到三分之一啊。於是不敢提分家那事了。但是從此以後,刺頭也開始不聽調遣了。他帶著他們村的小夥子們,想上哪就上哪。
大酋長尋思著,多一個人手多一份力啊,我去賣個好賄賂他一下吧。誰知這刺頭居然油鹽不進!瑪律科墨定睛一看,原來刺頭腦門上刻著“正直”兩個字。
這天,他嚷嚷著不能讓大酋長一言堂,部落事務要公開聽證,要增加氏族長的數量。大酋長瑪律科墨當場就准了!新提拔的氏族長是瑪律科墨的死忠,刺頭搬起石頭砸自己腳了。
刺頭和氏族長禿子鬧矛盾了,官司直打到酋長跟前,非要分出個是非曲直。
刺頭獲得了勝利,禿子敗北,掛了。
大酋長可沒空關心刺頭的心理健康,他忙著調撥人手擴張地盤——將部落人口遷移出去,跟原住民打成一片。他還要安撫原住民的情緒,忽悠他們大家都是日爾曼的兄弟。我瑪律科墨絕不會拋下任何一個兄弟!除非那人不是我兄弟(盯著刺頭)。
當原住民跟哥特人鬧矛盾的時候,瑪律科墨就去忽悠他們中的一些人,告訴他們,其實你們雖然說著不同的口音,但是你們精神上也是哥特人啊。今天我瑪律科墨給你們發證了,喝了這碗酒,你們肉體上也是哥特人了!
瑪律科墨攢下了很多雄辯點,原住民信了他的邪。精神哥特人和肉體哥特人越來越多,酋長看這是極好的。
為了部落,大酋長跑斷了腿,操碎了心,可這依然是不夠的。於是瑪律科墨召集起那些吃飽飯閒聊打屁的自由人:今天,你們都是哥特的公民了!你們要為哥特獻策獻力啊!大家集思廣益,讓我們的部落變(發)得(展)更(科)好(技)!
於是哥特開始在科教興國的道路上一路狂奔,一百年後領跑世界。
刺頭很不省心,沒多久又決鬥死了一個氏族長。大酋長邊接收兵馬。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濕鞋。
耄耋之年的大酋長,終於看到刺頭跟氏族長同歸於盡了。
是日,部落通過法律:官僚焦點,開始部落集權。
更高的集權度,意味著更高的文明等級。也意味著氏族長手裡的兵更少了——氏族長看看麾下那點子人馬,更沒膽子跟大酋長叫板喊分家了。
公民們看著大家越來越文明,也開始幸福了。幸福的公民們能出更多的點子(研究點)。部落更加興旺發達。
時間來到了羅馬曆491年,大酋長也操夠了心,去了英靈殿。
繼任的大酋長是瑪律科萊克。
經過40年的發展,哥特興旺發達,擁兵兩萬六,不再是那個縮在波羅的海邊上,被日爾曼壯漢圍著瑟瑟發抖的小部落了。部落經過殖民擴張,終於和日爾曼部落接壤了。看著這群舊日的壯漢,瑪律科萊克要磨刀霍霍向豬羊!
小夥子 特奧多蒙德 今年17歲了,他被大酋長瑪律科萊克任命為新殖民地的首都。
小夥子不知道,這個擔子,一接就是一輩子。在今後的歲月裡,特奧多蒙德 熬死了一代又一代大酋長(年輕就是好啊),管理了首都以外的幾乎所有行省,同化了無數的蠻子,讓他們都以做哥特人為榮。
羅馬曆499年,哥特結盟盧吉亞和斯基裡亞,吞併了相鄰的部落,開始邁向了區強。
然而拓地僅僅是個開始。新土地上的異鄉人,看這群遠方來的哥特蠻子非常不爽。
他們很不幸福,覺得哪兒都不得勁,要發洩出來,想造反。省份忠誠一直下降,只要不忠誠的省份裡的人口夠多,他們就敢揭竿而起!
部落政體,是各氏族長輪流當老大。所以到一定年份之後,大酋長和氏族長年紀都大了,死人就很頻繁。
大酋長死後,氏族長上位,他以前的私兵,就成為部落公有的了。
氏族長死後,他的私兵也會被收歸公有——所以對於部落來說,不用花錢造兵,死人就夠了。而且哪怕是人力緊缺,新氏族長也會從不知道哪個犄角旮旯裡召喚出士兵來。
這是新領土上的公民。可以看到,不同文化懲罰巨大。
不同文化的公民和自由民額外減30%幸福,多出來一個莫名其妙的“是部落”DEBUFF,好像同文化的公民和自由民就不在乎部落政體似的。如果是不同文化組,這個“非哥特”DEBUFF似乎還要加上個20%。
也就文明度能給他們一點點慰藉了。而部落的最高文明度,又受制于集權度——所以部落要發展,首先要集權。然後是速攀科技升文明度。不著急擴張的,可以不用開提文明度的法律;著急擴張雄辯點吃緊的,還是建議開一個。
為了壓制新省份的叛亂傾向,大酋長將部落的軍隊分撥給總督調遣。
部落窮得叮噹響,軍隊有啥用啥,沒什麼可挑的——如果軍隊太多非要裁撤一些,那就是戰車你了。
部落遍地爛地,補給上限才11、12,配合冬將軍,損耗可受不了。輕步兵一隊只占0.5的補給,同一個地塊上可以堆不少輕步而不吃損耗,非常適合爛地王。
軍事理念,對於搬家哥特來說,可以囤著不點,因為每升一級軍事科技,都會減少軍事理念的花費。
而對於人力奇缺的遊牧來說,右線“衛吾家園”就很有用了。
每個省份,每五年可以動員一次徵召兵,非常好用。
531年,終於攢夠了科技,轉換為獨裁君主制,三呼萬歲,成立哥特王朝。
我們結盟了區域強國諾森裡亞,就要發兵北上,打回老家去!
波羅的海的藍水啊,我們想念了你一百年!
終於打到了波羅的海老家。
新領土的異文化自由民,68%的幸福,與部落體制下的異文化自由民幸福差距高達50%(含科研、法律差異)。
低幸福擴張炸裂,高幸福隨便擴張,就是這麼直接。
部落唯有開化才是出路——部落民可以轉自由民公民,而自由民、公民卻沒法轉部落民。哪怕是遷徙遊牧起立坐下,也要主流人口是同文化同宗教才行!再加上低集權下的氏族長叛亂,遷徙部落不開化真的是毫無出路!
部落很窮,人口又少。
省份貿易路線的發明是一定要點的。哪怕是進口,隨便進口點啥,也能讓你收筆商業稅。
535年,科技11級,領跑世界。埃及9、9、9、10。
其實可以更快一點,但是哥特周圍的殖民地全是異文化,開政策洗地又不能自動轉換部落民,這就很燒雄辯點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