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限競速 地平線 5 車輛調校改裝指南

9 11 月

廣告

作者:lyxbill3dm

來源:3DMGAME論壇

序章

升級和調教說明

這一切都將從升級開始,而調教就是修飾.如果升級後的汽車是一坨翔,那麼調教只會擦亮這坨翔.最後您只能擁有一坨更有光澤的翔!大多數車輛不能兼顧各方面的性能,它們要麼傾向於抓地力(動量)要麼傾向於速度(動力).很少有車能做到這兩點,能同時做到這兩點的車更少! 因此需要根據車輛的特性來改裝,避免造出一坨閃閃發光的翔!

第1步-開始

這些都是需要首先完成的部分

符合錦標賽或規定的比賽要求

在需要特定部件的錦標賽、勁敵和比賽賽事中,始終首先進行這些操作(如安裝比賽規定所需的部件).安裝所有必需的部件後,就可以安全地進行下一步了.

賽車版差速器

總是安裝賽車版差速器.無需PI (等級分數)=雙贏.

改造

在安裝任何其他部件之前,應完成置換發動機、傳動系統置換和進氣改裝.這些改裝將更改基礎 PI(向上或向下),並可能會改變您的改裝策略.如果您無法將原廠發動機升級到目標 PI 或發動機沒有這個部件,則需要更換發動機或安裝渦輪增壓器 (SC).雙渦輪增壓和機械增壓是更好的選擇(幾乎和換了發動機一樣),但並不總這樣.如果您要的是極速,那麼機械增壓是必然的選擇.如果您正在尋找低速扭矩和加速度,則需要選擇雙渦輪增壓.就發動機而言,這就是店長推薦!

離合器和變速箱

離合器:

如果您要升級離合器,請在改裝操控和制動前.否則,請等到最後將離合器與驅動軸和飛輪一起用作 PI湊分.如果不安裝賽車版變速箱,您可能需要在換檔較慢的汽車上安裝賽車版離合器.如果您只玩手動,換檔速度很重要,而升級賽車版離合器需要的等級分數通常比賽車版變速箱的少得多.

變速箱:

如果您要升級變速箱,請在改裝操控前進行.當街車版變速箱可用時,您應該安裝它,它性價比很高.特別是因為它極大提升了老車的極速.升級到跑車版變速箱不值那麼多 PI,除了在一些罕見的情況下.賽車版變速箱,雖然需要花費更多的 PI ,但在原廠/街車版變速箱不夠用時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如果您只需要更快的換檔速度,僅更換賽車版離合器性價比更高.

第2步-升級操控和制動

先將操控改裝到您需要的性能分數,這通常會預示您在選定性能等級下的改裝方案是否能夠正常工作.

刹車

賽車版刹車是調教/性能必不可少的.

有時當您的等級分數只夠安裝彈簧和防傾杆的時候,您可以通過嘗試安裝較重的輪轂,增加輪轂尺寸,安裝防滾籠,和/或安裝 Forza 套件,以擠出更多的 PI 來安裝賽車版刹車.這種情況通常會發生在原廠接近 PI 限制的車,或者那些您需要從高等級降級的車型身上.

彈簧和阻尼器

賽車版彈簧和阻尼器是調教/性能必不可少的.

在 PI 的緊張情況下,安裝賽車版防傾杆優先於安裝賽車版彈簧.賽車版防傾杆在沒有安裝賽車版彈簧和阻尼時依然工作地很好,但反之不安裝防傾杆就去調教賽車版彈簧和阻尼會變得非常棘手.

防傾杆

賽車版防傾杆是調教/性能必不可少的.

在某些比較罕見的情況下,您沒有足夠的 PI同時安裝賽車版防傾杆和賽車版彈簧,此時應該優先安裝防傾杆.與沒有安裝防傾杆的彈簧、阻尼器調教相比,僅調節防傾杆就能獲得遠好於前兩者的實際效果.

減重

通過減輕車重,可增加加速度、抓地力和制動.它還有助於使汽車更接近前後50/50的重量分佈.如果安裝”賽車版減重”超過了您需要的抓地力評分,請選擇低等級改裝件,直到達到所需的等級.大多數比賽我會選擇賽車版減重,但 PI 有限的時候可能會選擇保持原廠,街車版或跑車版減重,這一切都取決於PI .當 PI 超標時,我會嘗試多種零件組合,以獲得抓地力、加速、速度和制動的最佳組合.改裝後參加的比賽類型將決定在 PI 緊張的情況下我會選擇安裝什麼.抓地力向改裝需要盡可能減輕車重,動力向改裝則可能不需要.

輪胎踏面膠料及寬度

記住只安裝剛好達到您需要的操控性能分數的輪胎.

踏面膠料:

在一些老車中,使用跑車版或賽車版輪胎會導致我所說的“抓地滾動”,即懸架無法控制橫向抓地力,汽車兩個輪子站起就像它想要滾動起來一樣.一些汽車確實會滾動(大眾巴士,通用范杜拉等等).在某些情況下,可以通過“創造性的”彈簧\防傾杆\阻尼設置來解決這一問題.

寬度:

輪胎寬度有兩個作用.首先它增加了抓地力,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點:它增加了驅動輪的牽引力.這對後驅車和前驅車非常非常重要!全時四驅車可以使用更薄的輪胎來解決問題,但胎寬依然很重要

輪轂和輪轂直徑:

由於 Forza 不區分簧下質量和簧上質量,您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減輕汽車的整體重量.增加輪轂尺寸也會增加汽車的重量.它還會改變汽車的操控和齒比.一個很好的經驗法則是將縱橫比保持在 30 到 45 之間(如果可能).儘管改變這個選項會減少/增加汽車的重量,但升級這些的效果仍然是外觀大於性能.

空氣套件與外觀:

賽車版/跑車版空氣套件在大多數A級及以上的展示/勁敵賽中都是必須的,純粹的賽道直線衝刺賽除外.B和C級是否需要改裝取決於具體車輛和改造方案.D和E級通常不需要它.

第3步-升級動力和扭矩

這裡的想法是先安裝所有的不影響重量的部件,然後是增壓器,然後是減重的部件,最後,直到您在最大PI範圍內不能組合安裝任何發動機部件為止.

燃料和點火系統

有化油器的汽車,只安裝跑車版化油器.賽車版化油器很重,應該在所有其他部件之後安裝,只在機油/冷卻系統之前.

空氣濾清器和進氣歧管

街車版的空氣濾清器和街車/跑車版進氣歧管都不會減輕重量,所以它們實際上可以在凸輪軸前安裝.將減重的部件留到最後.

凸輪軸和/或排氣系統

升級排氣系統是一個同時增加功率和扭矩的極佳方法.

升級凸輪軸並不總是最佳選擇,特別是當您需要扭矩的時候.然而,在更小/更輕的車和四驅車中,當扭矩可能會給輪胎或驅動輪帶來麻煩時,升級凸輪軸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了.在抓地向方案中,升級凸輪軸也會有所幫助,因為保持動量比初始功率更重要.

氣門和活塞

雖然這些部件確實減輕了一點重量,但並非像排氣那樣影響 PI.

增壓系統

雖然增加了重量 (賽車版增壓器通常會減輕重量),但獲得的動力是值得的.

排氣

如果您正尋求極致輕量化的汽車,儘早安裝這個,但在大多數方案中,把它留到到最後吧.

第4步-完成方案構建

使用這些零件填滿最後一點 PI上限.輪轂直徑也可以在這一步選定.

傳動系統、飛輪和離合器

很多時候, 您可以在前後兩個級別的傳動系統上反覆橫跳,儘管您的 PI 已經達到最大值了.

中間冷卻器和發動機冷卻系統

自重大,動力提升有限.我很少安裝這些,除非我需要填滿最後幾點PI .

序章-基本調教

如果您在調教方面沒有經驗,或者對使用Forza調教感到膽怯,那麼有下面這些免費的調教計算器可以幫助您生成一個良好的基本調教(作為起點)!如果您願意花時間學習,那麼這裡有一些關於如何開始初步調教以及在一個良好的基礎上繼續進行微調的筆記。

另外,記得按照您的駕駛風格進行調教.適合您的調教不一定適用於所有人(反之亦然),所以要不斷地學習和測試新的想法.成為一個更好的升級者/調教者的唯一方法是嘗試新的方法和實驗。

胎壓、彈簧硬度和車身高度胎壓

胎壓在極限競速中被用於提供最佳的接觸面和胎溫.從2.07BAR(30psi)的胎壓開始,在測試賽道上跑 1 圈.開始第 2 圈後,打開遠距測量並同時查看”其他輪胎資料”和”輪胎溫度”頁面.對於”原廠”和”街車”版輪胎,極限競速中最佳溫度在82.2-90.6℃(180-195℉)之間.對於”跑車”和”賽車”版輪胎,極限競速中最佳溫度在93.3-98.9℃(200-210 ℉)之間.

彈簧硬度

彈簧硬度的最佳起點是車重的一半,然後乘以前重量百分比.這是基礎彈簧硬度.要獲得後彈簧硬度,只需從車重的一半中減去前彈簧硬度即可.方程看起來像這樣:

1.<前彈簧硬度> = (車重/2) * <前重量百分比>

2.<後彈簧硬度> = (車重/2) – <前彈簧硬度>

還有另一種更複雜的方法,稱為Xtreme Skils公式(不確定來源).這需要分別調整前後彈簧.

1.<後端重比> = 100 – <前端重比>

2.Xf = (<車重> + <前側下壓力>)/100

Xr = (<車重> + <後側下壓力>)/100

3.Yf = (Xf * <前端重比%>) / <前側車身高度>

Yr = (Xr * <後端重比%>) / <後側車身高度>

4.<前彈簧硬度> = (Yf * <97km/h側向G力>)

<後彈簧硬度> = (Yr * <97km/h側向G力>)

車身高度

車身高度是一個對性能影響很大的設置.開始調教時最好保持原廠默認的車身高度,然後在試駕中打開遠距測量的“懸吊系統”頁面.您要尋找的是在沒有托底(或特別接近托底)情況下的最低車身高度.無需保持前後車身高度對稱.

輪胎定位,阻尼和防傾杆(ARB)輪胎定位

關於輪胎定位,這裡有幾點要素.最好的做法是先按照每種競速類型推薦的預設範圍初調,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小範圍精調.下面是一些建議的預設值:

後驅(RWD)

束角 0.0 前 & -0.1 後

外傾角 -1.8 前 & -1.4 後

前後傾角 5.2 (前置引擎) & 4.6 (中置/後置引擎)

前驅(FWD)

束角 +0.1 前 & 0.0 後

外傾角 -1.4 前 & -1.8 後

前後傾角 6.8

四驅(AWD)

束角 +0.1 前 & -0.1 後

外傾角 -1.6 前 & -1.6 後

前後傾角 5.6 (前置引擎) & 5.0 (中置/後置引擎)

阻尼

關於阻尼,你要從壓縮開始.在試駕時,持續調軟阻尼壓縮硬度值,直到你感覺到車身開始與路面磕碰且搖搖晃晃.你要尋找的是一個壓縮阻尼剛好能完全吸收路面顛簸但又不會引發車身晃動的點.有些車輛的壓縮阻尼實在太硬,需要你盡可能的調軟.對於大多數汽車來說,壓縮阻尼的精調範圍會在3.0到5.0之間,但也有例外.一旦你完成了壓縮阻尼的調整,回彈阻尼硬度應該設置在它的1.25到2.00倍之間(例如,如果前壓縮阻尼是4.0,那麼前回彈阻尼應該在5.0到8.0之間).回彈阻尼也有助於精調車輛,但在下面的“精調篇”中有更多介紹.

防傾杆(ARB)

防傾杆(ARB)被用於在轉彎時增加持續的側向抓地力.不同車輛的設定值可能會有很大的差別,基於以下幾個因素決定.

1.使用50/50的前/後重量比和1134Kg(2500lbs)的車重作為初始值時開始計算

2. 驅動類型:

後驅(RWD): 將前防傾杆值設為20.00,後防傾杆值設為前防傾杆值的50%

前驅(FWD): 將前防傾杆值設為18.00,後防傾杆值設為前防傾杆值的110%

四驅(AWD): 將前防傾杆值設為22.00,後防傾杆值設為前防傾杆值的75%

3. 總重量:

當總重量超過1134Kg(2500lbs)時,每增加45.4Kg(100lbs),前防傾杆值增加0.1,並重新計算後防傾杆值

當總重量低於1134Kg(2500lbs)時,每減少45.4Kg(100lbs),前防傾杆值減少0.1,並重新計算後防傾杆值

4. 前後重量差:

對於每22.7Kg(50lbs)的重量偏差,將較重的端增加0.1,較輕的端減少0.1

5. 其他因素:

輪胎踏面膠料、輪胎寬度、車身高度、車身剛度、底盤類型等都會影響設置結果.沒有簡單的方法來量化這些細微的調整,因此需要在精調期間處理

下壓力,刹車和差速器下壓力

下壓力的設置取決於幾個因素,如賽道、級別和個人喜好等.最好一開始就將其設置為最小值並在微調期間進行調整.

刹車

刹車是最需要參考駕駛員偏好的設置.最終車輛需要在激烈刹車下前後輪能夠同時鎖止.

差速器

對於差速器來說,影響因素相當多,譬如驅動類型,前後重比,發動機功率/扭矩,以及驅動輪的抓地力大小.最好是參照每個驅動類型的初始推薦範圍進行設定,然後在精調時繼續調整.最重要的是在極限競速中,後加速差速器和減速差速器之間的差值越小車輛就越穩定.經驗法則是,後加速差速器和減速差速器之間的差值最好限制在0到20個百分點之間,而大部分時侯前減速差速器都應保持在0%.

以下是一些建議的基本值:

後驅(RWD)

加速 = 75%

減速 = 70%

前驅(FWD)

加速 = 50%

減速. = 0%

四驅(AWD)

加速 = 60% 前 & 85% 後

減速 = 0% 前 & 80% 後

中央平衡 = 75% (根據後輪胎寬調整)

齒輪設備

使用原廠設置並調整最終傳動比以獲得最佳的換擋體驗.使用本文推薦的調教數值進行試駕以確定你所調教的每輛車的最佳齒比.

試駕和精調

選擇正確的測試賽道!如果方案是抓地/動量方案,那麼選擇抓地/動量賽道進行測試.在速度/動力賽道上測試抓地力無法產生最好的微調結果.記錄下你在每個級別或組別跑下的一般圈速,用來比較不同方案的優劣.

精調時一個很好的方法是在自由比賽中跑3圈,然後觀看重播.使用重播完成最初的精調之後,您可以在自由試駕的同時進行動態精調.

微調車輛:轉向不足

轉向不足(推頭):汽車轉不過彎,開出道路

(以下項目按效果排序)

入彎時轉向不足

高速時

1.減少前車身高度

2.減少後阻尼回彈硬度

3.增加前側下壓力(如果可以)

低速時

1.增加前束角 (正值 “+” 外束角)

2.增加前後傾角

3.減少前車身高度

4.減少後阻尼回彈硬度

彎心時轉向不足

一般通過前車身托底了來判斷

是的,前車身托底了!

1.增加前車身高度

2.增加前彈簧硬度

3.增加前壓縮阻尼硬度

不,前底盤沒有托底!車輛側傾的厲害嗎?

是的,車輛側傾的厲害!

1.增加前防傾杆硬度(ARB)

2.增加前壓縮阻尼硬度

3.增加前彈簧硬度

4.減少前後傾角

不,車輛沒有側傾!

1.減少前彈簧硬度

2.增加前回彈阻尼硬度

3.減少前車身高度

4.減少前防傾杆硬度 (ARB)

5.減少前壓縮阻尼硬度

6.增加前側下壓力(如果可以)

7.減少前外傾角(負值”-“外傾角)

8.減少前後傾角

出彎時轉向不足

1.增加前回彈阻尼硬度

2.減少前後傾角

3.增加前側下壓力(如果可以)

微調車輛:轉向過度

轉向過度(甩尾):汽車轉彎比預期的更急,可能會在原地打轉

(以下項目按效果排序)

入彎時轉向過度

一般由刹車時會轉向過度來判斷

是的,刹車時會轉向過度!

1.增加前側制動力平衡(%)百分比

2.增加後減速差速器(%)百分比

3.增加後回彈阻尼硬度

4.減少前後傾角

不,刹車時不會轉向過度!

1.增加後減速差速器(%)百分比

2.增加後側下壓力(如果可以)

3.減少前後傾角

彎心時轉向過度

高速時

1.增加後回彈阻尼硬度

2.減少後減速差速器(%)百分比

3.增加後側下壓力(如果可以)

中低速時

後車身托底了嗎?

是的,後車身托底了!

1.增加後車身高度

2.增加後彈簧硬度

3.增加後壓縮阻尼硬度

不,後懸掛沒有降到最低!車輛側傾的厲害嗎?

是的,車輛側傾的厲害!

1.增加後防傾杆硬度(ARB)

2.增加後壓縮阻尼硬度

3.增加後彈簧硬度

不,車輛沒有側傾!

1.減少後彈簧硬度

2.減少後防傾杆硬度 (ARB)

3.減少後車身高度

4.增加後壓縮阻尼硬度

5.減少後回彈阻尼硬度

6.增加後側下壓力(如果可以)

7.減少前外傾角(負值”-“外傾角)

8.減少後束角 (負值 “-” 內束角)

出彎時轉向過度

1.減少後加速差速器(%)百分比

2.減少後車身高度

3.減少後束角 (負值 “-” 內束角)

4.增加後側下壓力(如果可以)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