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 Humankind 文化特質、專屬單位與建築圖鑒

17 8 月

廣告

作者:Shy夏夏

來源:遊民星空

名詞科普

本性:代表該文化已經熟練掌握的領域。每個文化都會擁有其中本性中的一種,每種本性都會帶來特別的能力。(舉例來說,巴比倫尼亞文化就是一個科技主義者文化。)

傳承特質:傳承特質是對文化本質的提煉與概括,具有獨特性,會在遊戲剩餘全程陪伴文明發揮被動效果。(舉例來說,巴比倫尼亞的傳承特質是荒野哲學家,每研究一項科技都會獲得額外的科研資源。)

象徵性單位:一種可以代表文化的獨特單位。有些象徵性單位可以立即解鎖,而有些則需要具備額外資源或科技作為先決條件。(舉例來說,巴比倫尼亞的象徵性單位是徵召兵——站在友方區域中時可以獲得加成。)

標誌性景觀:一個可以代表當前文化的獨特區域,每塊領土僅可建造一處。只有相應的文化才能建造相應的標誌性景觀,但只要相應的景觀沒有被摧毀,就會一直生效。(舉例來說,巴比倫尼亞的標誌性景觀是天文臺,可以提升食物與科研產出。)

石器時代

遊牧部落

居住在臨時定居點的遊牧狩獵與採集社群。

象徵性單位-部落

儘管毫無組織性可言,不過在肉搏戰中,他們憑著簡易的武器也能展開十分有效的作戰。

屬性:戰鬥力10、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遊牧民】一種特殊單位,可通過戰鬥與洗劫獲取食物進行繁衍。

花費:1人口

遠古時代

亞述

亞述人有著不懼戰爭的文化,他們勇猛兇狠、注重軍事。一心擴張領土、尋覓財富的貴族階級影響了他們,讓他們因此變得格外驍勇善戰。

從西元前2000年伊始到西元前7世紀,亞述文明不斷發展,其間不間斷地歷經了各個城邦與朝代的崛起與衰落。亞述帝國在西元前8世紀達到鼎盛時期,控制著整個美索不達米亞、安納托利亞中部、地中海東部邊緣以及尼羅河流域。

歷史

亞述以及亞述人/語(“Assyria”以及“Assyrian”)兩詞是根據古詞Assur(Aššur)所創造的,出現於19世紀。它們被同時用來描述一片領土、一種語言以及一組城邦。亞述於西元前21世紀以獨立城邦的身份誕生,它充分利用了其位於美索不達米亞與安納托利亞貿易路徑的戰略地理優勢來施加其對鄰國的控制。之後,在兩次擴張期期間(西元前14-13世紀以及9-7世紀),亞述王國成功同化了位於美索不達米亞的諸多王國,從而成為了一個龐大的帝國。如此這般的成長之所以能成為可能,其高效的騎兵以及戰車有著莫大的功勞。這些充斥著擴張主義的王國與帝國由一位君主統治,君主被認為是城邦守護神“亞述神”在塵世間的化身。在其擴張過程最為激進的階段,亞述軍隊每年都會出征進行軍事行動,並因其暴力殺戮行徑而聞名。作為一支侵略成性的軍隊,他們橫徵暴斂、驅逐流放,其行徑的殘暴程度就當時而言算是頗為罕見。亞述的國王們同樣是修築能手,他們會毫不猶豫地興建(或是重築)首都,以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威嚴王權。這些舉動都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成千上萬的人因此流離失所,此外,為了養活其人口還需要充足的食物供給。

你知道嗎?

亞述帝國及亞述文明在亞述巴尼拔國王逝世之時(即西元前630年前後)達到了巔峰,不過僅在21年後就忽然沒落了。這驟然沒落的原因是因為維持亞述軍隊需要大量資源,而這使得帝國內部開始衰弱。隨後,亞述文明在近東遭到了巴比倫文明、米底文明以及埃蘭文明的統治。

本質特性-擴張主義者

天下大同:擴張主義者文化可以花費一定成本,使用軍隊強行吞併一處被其他帝國前哨站或行政中心佔領的領土;如果這一行動完成,受害一方將獲得一個針對擴張主義者文化的不滿。

野心滿滿:無論雙方處於何種外交關係,擴張主義者文化的軍隊都可以直接跨越邊境,不會受到任何傷害或阻擋。不過,擅自闖入的不滿還是會照常出現。

傳承特性-突襲大師

單位陸地移動速度+1、對軍隊洗劫時戰鬥力+5

象徵性單位-亞述劫掠騎手

這些騎兵憑藉著自身橫掃整個沙漠以及平原的事蹟而聞名,他們為了帝國不斷追索著財富與力量。

據說約西元前19世紀時,美索不達米亞有了已馴化的馬。馬匹曾被用作役畜和坐騎,卻因馬鞍的發明而被帶上了戰場。在大多數東方世界的古文明還在使用馬戰車的時候,亞述人卻以騎馬聞名。西元前9到8世紀,他們組建了龐大而訓練有素的騎兵隊伍,馬鞍的改良讓他們得以將騎手和複合弓結合起來,產生強大的威力。深馬鞍具備優良的穩定性,讓亞述騎兵們能在疾馳中放箭。這些騎兵還裝備了一柄用於衝鋒的短矛,而他們的馬匹也可以披掛馬甲來抵禦弓箭。

屬性:戰鬥力21、移動點數6、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騎兵】可無視敵方管控區的近戰單位,十分擅長追殺遠端單位,無法攀爬防禦工事;【搶劫者】摧毀前哨站或獨立民族營地後生成額外金錢。

花費:1人口、90工業

解鎖者:馴化

象徵性區域-杜努

這種堅固的堡壘提供了極高的邊防能力,使亞述人能在佔領地領土上維持統治地位。

西元前13到12世紀期間,中亞述帝國大面積擴張領土。一種獨特的建築類型——杜努,應運而生。這些加固的建築有幾種功用:守衛帝國邊境,在被佔領的領土上展示亞述帝國的統治地位,並為農業活動提供幫助。杜努是環繞堡壘而建的軍事、行政和生產活動基地。杜努通常建在人造的土丘或自然丘陵上,俯瞰農業平原,而農業平原又為杜努提供了農作物。土堡和防禦牆都由泥磚砌成,這種技術可以快速建造高大的建築物。在一些地方,防禦牆可以高達6米,寬達2米,周圍環繞3.5米深、4米寬的溝渠。

效果:影響力+2、區域防禦工事+10、處於區域或相鄰區域的單位在戰鬥中戰鬥力+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努比亞

作為貿易的大師,努比亞人處在世界的十字路口,在那裡,諸如熏香、象牙以及黑檀木一類的奢侈品都在技藝精湛的弓箭手的監視下流通著。

比埃及文明持續時間更長,甚至比埃及文明還要古老的努比亞文明在尼羅河流域,蘇丹與埃及之間發展了近5000年的時間,在那裡湧現過一連串強大的王國。

歷史

儘管此前曾有其他族群在那裡生活,但是首個努比亞王國是到西元前2500-2000年間才在凱爾邁城附近出現。這個王國與其鄰居埃及文明有著錯綜複雜的關係。先是於西元前1450年遭到第18王朝法老的侵略,隨後又在西元前8世紀成功報復,入侵並征服了埃及。正是在這個著名的第25王朝期間,努比亞法老一併統治了努比亞與埃及近一個世紀。當努比亞勢力開始衰落,他們向南撤退至納帕塔附近,在那裡發展起了一個獨一無二的文化,該文化融合了努比亞與埃及雙方的各種影響,當然也包括金字塔建築藝術。隨後,麥羅埃變成了全新的首都,王國也順勢繁榮了幾百年的時光。在著名的坎達克(Kandake)統治時期,王國尤為繁榮,王國的女王包括阿瑪尼沙克托以及阿曼尼瑞納斯,她們最出名的事蹟便是通過驅逐羅馬人而保全了自己王國的獨立性。直到西元前4世紀,努比亞文明才在衣索比亞的阿克森姆王朝的統治下逐漸消失。努比亞的發展完全可以說是得益於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這樣的位置無疑為努比亞人帶去了大量的財富。努比亞文明除開享有尼羅河流域肥沃平原的恩惠外,還坐擁著好幾座金礦,同時還是烏木、熏香、芳香精油、動物皮、鴕鳥羽毛以及蛋等諸多商品的貿易要道交匯口。

你知道嗎?

努比亞人修築了超過200座金字塔。今天,蘇丹金字塔的數量是埃及金字塔的三倍。

本質特性-商業主義者

強力投資者:商業主義者帝國可以使用自己的影響力,為自己或其他帝國建造資源採集設施,這樣有可能可以改進關係。

仲裁調解:商業主義者文化可以轉賣從協力廠商購買的資源。

傳承特性-黃金夢

奢侈資源貯藏點金錢+5、戰略資源貯藏點金錢+5

象徵性單位-塔瑟提弓箭手

努比亞人是有名的用弓專家。事實上,埃及人甚至會用“塔瑟提”來稱呼努比亞,其意為“弓之國”。

從可追溯的歷史記錄看來,努比亞人是非常擅用弓箭的。正是由於他們的這件特色武器,古埃及人稱努比亞為塔瑟提(“弓箭之國”)。毋庸置疑,弓箭手是古代努比亞軍隊與埃及日常作戰的主力。另一方面,努比亞弓箭手超凡的準確性也使他們成為埃及軍隊裡著名的雇傭兵。有許多來源和考古發現都證明確有此事。其中最有名的證據,是在艾斯尤特大墓地的一座埃及中王國時期陵墓中發現的。它包括一組小雕像,展現的是一隊努比亞士兵列隊排開,他們一手持弓,另一手拿著箭袋。

屬性:戰鬥力19、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3

詳細資訊:【遠端單位】遠端戰鬥單位,抵禦近戰攻擊時,戰鬥力會遭受減益;【萬分精准】視線受阻時也可射擊目標。

花費:1人口、90工業

解鎖者:木工

象徵性區域-麥羅埃金字塔

這些墓地會收到與死者頭銜相稱的奢侈祭品,它們也刺激了附近的商業活動。

努比亞金字塔沿襲了埃及建築風格,同樣被當作皇家陵墓。這是非常明顯的文化融合案例。當努比亞人在西元前8世紀左右採用這種喪葬形式時,埃及人已經有幾個世紀未曾將法老葬在金字塔中了。努比亞金字塔的數量遠超埃及金字塔(200多個金字塔,集中出現于今天的蘇丹地區),而且兩種文明的金字塔尺寸差異很大:努比亞版本得更尖一些,建造角度大約為70°,尺寸也小得多,高度在6至30米之間。相比之下,吉薩大金字塔高達146米。在19世紀,義大利探險家朱塞佩·費利尼為了尋找隱藏的寶藏,炸毀了許多金字塔的尖頂。

效果:工業+2、金錢+2、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製造區金錢+3、城市或前哨站商貿人員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周朝

天命之下,周朝人民將會見證一個社會、哲學以及文化大發展的時代,它將成長為這個世界獨樹一幟的文化。

西元前11世紀,中國的商朝被周朝推翻,周之後便維持了其近800年的統治,也是中國歷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朝代。周朝分為兩個時期:首先是從西元前1045年至771年的“西周”,接著是“東周”,在最後一個周朝皇帝被流放時,於西元前256年終結。

歷史

周朝的起源模糊不清,也因此產生了諸多傳說。大約是在西元前1045年前後,未來的周武王成功推翻了商紂王。征服而來的大片領土隨後在王族、貴族和功臣間進行了分封,諸多諸侯國的局面便因此形成。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諸侯國愈發強大,周王的權力出現了無法挽回的衰弱。各諸侯很快就開始相互討伐,周王朝陷入了無休無止的戰亂。周朝的末期也劃分為兩個階段:“春秋”(西元前722-481)與“戰國”(西元前481-221)。春秋時期,見證了多位哲學大家的出現,比如孔子與老子。儘管現今對他們的存在仍有爭議,不過在那時所誕生的多個思想學派,對中國及其周邊國家的文化產生了深遠持久的影響。戰國時期,諸侯國之間連續無休的戰爭導致了周朝的沒落,也拉開了新朝代“秦朝”的帷幕,之後秦朝便實現了中國的大一統。

你知道嗎?

“天命”的概念起源于周朝,貫穿於整個中國歷史,用以證明皇權的合法性。受命于上天,皇帝被認為會因明德而受到上天嘉獎或是會因敗德而遭受懲罰,這個概念最終被用來正當化推翻在位皇帝的行徑。

本質特性-美學主義者

文化衝擊:美學主義者文化獲得相應選項,可以通過支付金錢,令一塊領土徹底被其文化影響力覆蓋,以此獲得影響力。

大家風範:無論實際的意識形態到底是什麼,美學主義者文化與每一方之間的意識形態接近性將永遠視為達到最大,這將使外交變得更加容易。

傳承特性-和諧思想

區域安定度+2

象徵性單位-戰車

這是一種能夠載兩人的戰車,由馬匹牽引。它們能夠説明指揮官瞭解戰事動態,控制戰事走向。

在東亞,馬的馴化可以追溯到西元前四千年。馬或許是從蒙古帶入中國的,在人們發展出馴騎馬匹的技術之前,它們最初被用作役畜。最古老的戰車發現於中國東部,可追溯至西元前1200年,離周朝出現還差兩個世紀。車輪有18到28根輻條,並用青銅部件加固。與近東地區使用的戰車類似,它們由兩匹馬拉著,並載有兩名乘員。但是,它們的首要作用是指揮戰鬥,而不是作為攻擊敵人的車具。它們的高度和速度使其得以迅速地在戰場上獲取資訊和傳遞命令。

屬性:戰鬥力23、移動點數6、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重騎兵】快速強力的騎乘單位,可對敵人發起衝鋒,對非鄰近敵人發動攻擊時,獲得戰鬥力加成,無法攀爬防禦工事;【天命所授】安定度高時獲得戰鬥力加成。

花費:1人口、180工業

解鎖者:輪子

象徵性區域-孔子書院

以忠君為核心,知行合一,仁者愛人。

孔子是生活在西元前六世紀中國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哲學思想關注于當時精英階級道德和精神上對周朝先賢聖王美好品質的偏離——這種偏離繼而影響了將他們視為榜樣的普通人。為了撥亂反正,他建議國君禮賢下士,以仁治國。他四處遊說,鮮有成功。他在晚年一心一意開展教育事業,將思想傳授給弟子們。他去世後,其言語被集結成書,名曰《論語》,思想得以被弟子們廣泛傳播。自漢朝的數個世紀以來,太學一直作為文官和皇室幕僚與謀士的基本教育機構,傳授著儒家學問。

效果:安定度+8、科技+1、每毗鄰一塊山地科技+5、城市或前哨站研究人員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哈拉帕

哈拉帕人是出類拔萃的城市規劃師,他們通過巧妙地疏引雨季的洪水來為己所用,種植豌豆、芝麻、棉花以及大麥。

西元前3000年,在當今巴基斯坦地區,一個富庶且繁榮的文明沿著印度河(印度一國也得名於此河流)發展壯大,這就是印度河流域文明,也被稱為哈拉帕文明,此別名源於首批出土相關考古文物的城市:哈拉帕。

歷史

儘管該地區在更早之前就有人居住,但是直到大約西元前2600年時,包括哈拉帕以及摩亨佐達羅在內的城市中心才達到各自的鼎盛時期,隨後這些城市便在西元前1800年左右消失。在歷史的這段時期,該區域氣候炎熱且潮濕,非常有利於農業發展,這也讓當地的居民過上了十分富足的生活。該文明其中最吸引人的一點也許是其城市結構——它有著成千上萬的居民,城市發展水準在當時名列前茅。通過對規模龐大的水道網的利用,這些城市似乎還發展出了卓越的水利管理系統。除開眾多公共噴泉外,城市內的房屋能夠使用淡水、使用茅廁,甚至還擁有污水排水系統。該文明沒落的原因至今仍是一個不解之謎。對此人們有著多種推測,其中一種假說便是來自北方的外族可能導致了哈拉帕文明城市群的驟然隕落。然而,沒有任何現存考古依據佐證這樣的戰爭理論。時至今日,最令人信服的理論便是一場自然災害導致了河床乾涸,從而迫使居民東遷。

你知道嗎?

這些城市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讓人難以區分出哪裡是富人區,哪裡是窮人區。此外,也沒有跡象顯示這裡存在著參與城市修築的奴隸階級,這一點與古代世界的其他地區大相徑庭。基於這些事實,許多人傾向於認為這是一種不存在等級制度體系的非暴力社會,儘管這種觀點目前還無法得以證實。

本質特性-農耕主義者

豐饒之地:農耕主義者帝國可以使用自己的影響力,以更好的生活作為吸引觸發遷徙,從相鄰的領土盜取人口。

社群精神:農耕主義者城市每次獲得人口,便會提升安定度。

傳承特性-肥土洪漫

出產食物的地塊食物+1、河流食物+1

象徵性單位-飛毛腿

哈拉帕人並不渴望戰爭,他們更願意與對手和平共處。

哈拉帕人對於戰爭的觀念似乎是個充滿爭議的話題。因為從未發現過戰鬥或掠奪的痕跡,哈拉帕社會通常被認為是非暴力的。他們沒有任何表現戰爭的藝術作品,意味著那裡沒有武裝衝突。哈拉帕的城市及周邊地區的人口狀況也部分地解釋了這一點:擴張是不必要的,相反,和平共處受到了大力提倡。然而,這並非意味著完全沒有暴力:那裡的城防仍然很堅固,而且也曾出現過武器。有些人已被證明的確持有武器,但很可能是用於狩獵和維護社區的和平。因此,“飛毛腿”並不代表過去曾經存在象徵性的軍事單位,而是指向了那些長途跋涉以促進城市之間通商,以及推動了對外貿易的人。

屬性:戰鬥力14、移動點數5、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近戰單位】近距離作戰單位;【尋路者】無視森林的移動懲罰。

花費:1人口、45工業

象徵性區域-水道網

哈拉帕城市通常建在大江大河沿岸,通過利用河道,使周圍的土地變成肥沃的平原。

哈拉帕的城市遺跡顯示出了高度發達的城市體系。建築物呈網格狀排列,用泥磚建造而成。每個城市的泥磚尺寸都是統一的。城市中有管道系統向房屋供水,並將廢水沖進被覆蓋的街邊下水道。這在當時是一項了不起的創舉。在保存最完好的考古遺址摩亨佐達羅中,有一個長方形的水池,面積為12×7米,深2.4米。這個水池也是用泥磚建造的,並有焦油密封以便防水。雖然今人稱其為“大浴場”,但它曾經似乎是用於宗教儀式的。這也是有史以來發現的最古老的水池建築。

效果:食物+3、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農民區食物+3、城市或前哨站農民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埃及

由受神賜命的法老、肥沃的土地以及對不朽永生的追求所交織而成的文化。埃及人有著煥變土地的能力,是無人能及的建築師以及行政能手。

尼羅河流域及其三角洲促成了一片肥沃的區域,該區域受到天然的保護,免受周遭成片沙漠的影響。無數的法老朝代在此處建立了經久不衰的文明與大量的建築群,19世紀中葉之前,世界最高建築頭銜一直由這裡的建築把持著。

歷史

古埃及文明以法老統治下的君主制度而聞名於世。該政治架構始於西元前3150年,持續了長達30個朝代的更迭,直到西元前30年才徹底崩塌。為了確保統治的連續性,無論是埃及統治者還是外來統治者都部分採取或全部沿用法老的傳統、符號以及頭銜。上下埃及的統一王國在其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經歷了好幾個黃金時期。然而,就征戰規模、對建築的追求以及興碑建塔方面,其中有兩個時期特別值得注意,即古王國時代(西元前2700-2200)與新王國時代(西元前1500-1000)。這兩個時期都見證了中央集權君主制度的興起,這兩個朝代通過這一制度支配並開發了廣袤疆域的各色資源。這兩個時期也湧現出諸多優秀的統治者,比如左塞、胡夫、圖特摩斯三世以及阿肯那頓,這些統治者都是埃及歷史上幾位最強大的人物。作為強大政治力量的所在地,埃及帝國首都的遺址時至今日仍然保留著一些宏偉建築結構體的遺跡,它們的興建是為了彰顯法老的權能。為了修築自己的陵墓,法老充分利用了身邊大量的資源,即原材料以及勞動力。根據修築時期的不同,這些為死後生活所準備的住所呈現出多種造型與風格:從壯觀的石灰岩金字塔,再到隱藏在岩壁內裝飾精美的墓室。

你知道嗎?

埃及王后克婁巴特拉是最常被人們與古埃及聯繫在一起的人物之一,但她實際上是由托勒密所創立的希臘王朝的後裔,托勒密在亞歷山大帝帝國遭其將軍瓜分之時成為了埃及的統治者。所以,克婁巴特拉統治時期的意義遠遠不止黃金時代這麼簡單,它更是標誌著埃及作為獨立國度的終結。

本質特性-建造主義者

開疆辟地者:建造主義者文化可以為自己帝國中的每個城市啟用一種特殊模式,令該城市將其全部的科研、金錢與食物盈餘轉化為工業產出,持續數個回合。

榮耀與驕傲:建造主義者文化的城市中每建造一個新的區域,城市的安定度便會上升。

傳承特性-大規劃家

對出產工業的地塊+1工業、-10%區域的工業花費

象徵性單位-瑪卡巴塔

這種輕型戰車能説明埃及指揮官瞭解戰事動態、發號施令,同時向敵方發射火焰箭。

埃及的工匠建造了一種以重量輕、速度快而聞名的戰車。戰車使用約50塊加熱成型木材建造,安裝在直徑不超過兩米的輕輻輪上。這使它們在非常崎嶇的地形上也能保持穩定。戰車被兩匹馬拉著,並載有一名車夫和一名弓箭手。西元前兩千年起,戰車的運用日益廣泛,讓人不得不考慮這種裝備的成本問題。建造戰車的各種木材中,沒有一種是生長在尼羅河穀的。法老們得從西地中海進口木材。在埃及的圖畫中,戰車和弓箭手是政治精英的標誌。

屬性:戰鬥力24、移動點數6、攻擊範圍3

詳細資訊:【遠端單位】遠端戰鬥單位,抵禦近戰攻擊時,戰鬥力會遭受減益;【移動與開火】可以在進行一次攻擊後進行一次完整行動。

花費:1人口、180工業

解鎖者:輪子

象徵性區域-埃及金字塔

這些金字塔是法老們死後的永恆家園——金字塔獨特的形狀將能幫助法老的靈魂升天。

我們現在已知有118座埃及金字塔。這些金字塔以不同的材料和樣式建造,跨越了1000多年的歷史。每座金字塔的建造都歷時數十年,需要動員數千名工人、數百萬噸建築材料。左塞爾法老的墓穴是埃及的第一座金字塔,建於西元前2600年,由建築師伊姆霍特普設計而成。這座石灰石建築呈階梯狀,以幫助法老王升入天堂。同時,它也被設計為法老來世的永恆家園。左塞爾金字塔成為了後來金字塔的雛形。埃及金字塔的建築風格由此逐漸向光滑的側面結構過渡。140米高的吉薩大金字塔則是金字塔類建築中保存最為完好、形制最為完整的典範之一。

效果:影響力+1、工業+3、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製造區工業+3、城市或前哨站工人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奧爾梅克

奧爾梅克人懂得利用沿海水域與內陸湖泊周圍的豐饒土地,他們借著此等大自然的恩惠打造出了驚人的城市建築群,那裡遍地裝點著紀念碑與儀式場所。

奧爾梅克文化從西元前1200年至西元前500年在中美洲地區蔓延開來,同時也為之後的薩巴特克、瑪雅以及阿茲特克文明留下了豐富的遺產。

歷史

奧爾梅克至今仍然謎團重重,我們甚至都不知曉他們的真名。事實是,“奧爾梅克”一詞是阿茲特克人所使用的,當時他們使用該詞來統稱那些居住在墨西哥灣地區的人。此名的含義是“橡膠地之人”,指那些地區廣泛地使用橡膠這種材料。該名首次記載於16世紀,由西班牙人在征服阿茲特克帝國期間記錄,直到20世紀40年代這個名稱才被用來指代一種藝術風格,引申開來進而指代相關文化。可惜的是,人們對奧爾梅克語言沒有任何瞭解。因而,奧爾梅克城邦最初的名稱至今仍是謎團,而考古學家們則使用了現代名稱來指代這些城邦。該文明很早便在墨西哥灣發展起來,人們在那裡種植玉蜀黍(玉米)、冬南瓜和架菜豆。炎熱且潮濕的氣候條件使得當地作物能夠一年四收。儘管該地區適於農耕,但卻缺乏珍稀礦物以及原材料,也因此促使該地與鄰邦建立起了龐大的貿易網。貿易有助於奧爾梅克文化的傳播,尤其是其城市模式的傳播,這也為隨後的建築設計(金字塔、球場、排水系統等)提供了展望。今天,奧爾梅克文化中最著名的部分便是他們的雕塑,包括廣為人知的“奧爾梅克巨型頭像”以及諸多有著貓科動物與幼兒容貌的玉質雕像,它們通常代表著奧爾梅克的神明。

你知道嗎?

很有可能是奧爾梅克人發明了著名的中美洲蹴球,它是一種調動髖部與手肘的運動。該運動也深受阿茲特克人的歡迎,直到今天也依然有民眾玩耍。事實上,人類迄今所發現的最古老的球類運動,正是始于奧爾梅克時期。當時的球由本地的橡膠製成,最高重達3公斤。

本質特性-美學主義者

文化衝擊:美學主義者文化獲得相應選項,可以通過支付金錢,令一塊領土徹底被其文化影響力覆蓋,以此獲得影響力。

大家風範:無論實際的意識形態到底是什麼,美學主義者文化與每一方之間的意識形態接近性將永遠視為達到最大,這將使外交變得更加容易。

傳承特性-自然和諧

對領土+1影響力

象徵性單位-投槍手

奧爾梅克投槍由黑曜石、硬木或骨頭所製成,可以刺穿射程內哪怕是最堅硬的防護裝備。

投擲手和標槍的搭配是一種古老的組合,似乎早在舊石器時代就已經存在,並且一直在中美洲文化中盛行,直到西班牙人到來。這種武器不僅非常受歡迎,而且極為致命。標槍的形態是一根長度在50到70釐米之間的長杆,一端為把手,另一端為鉤刺,能為使用者帶來額外的杠杆作用,從而增加了投擲物(長矛、標槍、土著矛等)的射程和衝擊速度。配合黑曜石、骨頭或硬木製成的槍尖,以這種方式投擲的標槍堪稱是致命的武器,甚至可以刺穿最好的護具。

屬性:戰鬥力19、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3

詳細資訊:【遠端單位】遠端戰鬥單位,抵禦近戰攻擊時,戰鬥力會遭受減益;【伏擊者】在森林地塊時稍強。

花費:1人口、90工業

解鎖者:木工

象徵性區域-奧爾梅克頭像

這些頭像數倍於人類身高,為面前的每個靈魂灌注堅定信念。

巨石頭像是奧爾梅克文明最著名的象徵物。然而,這些巨石雕塑背後的含義仍然是一個謎。迄今為止,人們在四個不同的地點發現了17尊頭像。考古學家在19世紀中葉首次發現了奧爾梅克文明,同時在當時的特雷斯薩波特斯遺址發現了第一個頭像。這些頭像都是男性,重量在6至50噸之間,最高達3.4米,但其含義和用途仍然未知。最普遍的猜想是,這些肖像代表著領袖、大祭司、戰士甚至中美洲蹴球(一項在奧爾梅克時期就已經十分流行的運動)運動員。但是,新的研究表明,它們實際上可能代表著死去敵人的戰利品頭顱。

效果:影響力+1、食物+3、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農民區影響+1力、對城市或前哨站農民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巴比倫

巴比倫人將自己的心與思想忘情地投入到他們那滿是人潮的大都市中,他們是其所處時代的偉大建築者、思想者以及數學家。

在古代近東漫長且層次繁複的歷史長卷中,鮮有城市能像巴比倫一般留下如此濃墨重彩的一筆。在將近1500年的時間裡,巴比倫在近東地區的文化影響力無出其右,它時而是一座城邦國家,時而化身為帝國首都;時而獨立且強大,時而被人侵略、順順服服。

歷史

有證據顯示巴比倫位於下美索不達米亞(現今伊拉克中部地區),時間可追溯到西元前2500年。該城市的逐步鞏固過程也見證了漢謨拉比(西元前1792-1750)與尼布甲尼撒二世(西元前604-562)統治時期的兩個疆域遼闊帝國的崛起。在尼布甲尼撒二世的統治期間,巴比倫城一度延伸至幼發拉底河兩岸,占地面積達10平方公里。那時,巴比倫城被厚厚的城牆所圍繞,城牆上還嵌著九扇裝飾精美的宏偉城門。城市擁有大量的宮殿以及43座神廟,其中當然包括了城市的守護神“瑪律杜克”的神廟群,該神廟群位於城市心臟位置,占地20公頃。侍奉馬杜克的神廟與塔廟位於該建築群中心。這些廟宇並非僅是宗教活動場所,它們同時還是學習、保存知識的聖地。由書吏抄記的成千上萬的石板揭示出巴比倫人在天文學與數學方面有著浩瀚的知識。當代研究表明,他們知道畢氏定理,還研究出了預測木星運動軌跡的演算法。

你知道嗎?

在雷鬼音樂中,許多歌曲將巴比倫描繪成腐敗、野蠻以及墮落之地。該城市敗壞的名聲要歸功於聖經相關的著作,更籠統地來講,要歸功於始於西元前587年巴比倫人征服耶路撒冷之後的基督教傳統。經過曠日持久的圍攻,尼布甲尼撒二世國王摧毀了所羅門的神殿,流放了城市裡大多數的居民,此舉在猶太人以及基督教徒的共有記憶上留下了無法磨滅的印記

本質特性-科技主義者

集體思想:科技主義者文化可以為自己帝國中的每個城市啟用一種特殊模式,令該城市將其全部的工業、金錢與食物盈餘轉化為科研產出,持續數個回合。

先見之明:科技主義者文化可以解鎖下個科技時代的科技。

傳承特性-聰慧哲學家

每一已研究技術對首都科技+2

象徵性單位-薩布沙喀什提

作為徵召兵種,經過武裝與訓練的薩布沙喀什提通過在戰鬥中服役以換取隸屬神廟的土地。

新巴比倫帝國(西元前7至6世紀)的軍隊是嚴密組織和監管的典型。他們沿用了一種常見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制度,由寺廟來保障部隊的徵召和動員,組成軍隊的主要部分。在古巴比倫,寺廟擔負著許多職責。它們是宗教崇拜、農業生產、商業互通的場所,也是軍事徵召的基層組織。這樣的軍隊徵召面向了整個帝國所有擁有土地的家庭。這些家庭要繳納稅款,且每家必須提供一名男丁服兵役,或者為寺廟工作。這些“弓弩手”(徵召兵)裝備了長矛、弓和盾牌,由具有行政權的寺廟來管理。

屬性:戰鬥力22、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反騎兵】近戰單位,攻擊騎乘單位時,獲得戰鬥力加成;【衛士】位於友方區域內時更為強大。

花費:1人口、180工業

解鎖者:青銅冶煉

象徵性區域-天文臺

巴比倫的神父同時也是偉大的天文學家和嫺熟的數學家。他們在廟宇中工作,以理解並預測行星運動規律。

巴比倫的銘文毫無疑問地說明了天文學對美索不達米亞人的重要性。雖然我們尚未找到歷史證據指向專門用於觀測天體的建築物,但大多數此類現象的描述都能在寺廟和金字形神塔的楔形文字板上找到。這裡的神職人員會通過分析天文觀測結果來獲取神明降下的旨意。巴比倫的萬神殿中供奉了七位主神,分別對應七個天體(太陽、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和土星)。在巴比倫信仰體系中,關鍵的占星預言都是根據對於天體位置、運動軌跡和亮度的研究而得出的。對知識的需求使得巴比倫人開發出了複雜的天文數學模型,用於預測日食和星體的運動。

效果: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農民區科技+3、城市或前哨站每一研究人員食物+1;科研/研究人員+1;研究人員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希泰

這種文化深諳戰馬在秩序與戰鬥中的用處,希泰人還會尋覓能決定未來成王與敗寇的寶貴礦石。

希泰人居住于現今土耳其地區的安納托利亞高原,該文明對古代近東的歷史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這片大地坐落著數個帝國,數千年以來,它們彼此爭奪著領地,希泰人在此打造出了強大且繁榮的城邦,甚至讓他們有能力挑戰埃及人與亞述人在近東地區的霸主地位。

歷史

希泰人在西元前3000年至2000年之間居住在安納托利亞中部,在這樣一個以閃米特語族為主導的地區上,希泰人以自身的印歐語系而獨樹一幟。在這片地區中,他們享有著馬匹、銅礦和鐵礦石資源,並借此使得自己的力量得以壯大。安納托利亞以及卡帕多西亞領土於西元前1650年前後,在哈圖西裡一世的統治時期得以統一。該王國之後以首都哈圖沙(Ḫattuša)作為中心,並取名于哈提(Hatti)地。在大約西元前1350年,伴隨蘇庇路裡烏瑪一世征服了北敘利亞的城市與地區、幼發拉底河上游河段、地中海東部沿海地區、西里西亞以及愛奧尼亞,該帝國的疆域面積達到了頂峰。在其鼎盛時期,於穆瓦塔里的統治下,帝國撞上了拉美西斯二世擴張疆土的野心。緊接著,在這樣兩個強大國度間便爆發了一場傳奇戰役:卡迭石(Qadeš)戰役。在這場戰役中,埃及方面出動了25000名步兵、50輛戰車對戰來自希泰軍隊的近30000名步兵、3500輛戰車以及9000名騎手。這兩支軍隊的單位組成充分描述了他們在戰馬馴養方面的技術。

你知道嗎?

最後是哪方拿下了卡迭石戰役的勝利至今仍不得而知。各方消息(來源主要是埃及方面)稱該戰役的結果是由拉美西斯二世奪下了輝煌的勝利,儘管戰役之後希泰人出現在兩國富有爭議的領土上的次數似乎增加了。于西元前1280年簽訂的和平條約為戰事畫上了句號,同時,這份條約也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最古老的國際和平條約。

本質特性-軍國主義者

鋼鐵後備軍:軍國主義者文化可以在自己任意擁有足夠人口的城市中徵召民兵軍隊。

枕戈待旦:軍國主義者文化的基礎戰爭支持度數值會得到提升,使其更容易開展戰爭。商業、農耕、擴張、美學、建造、

傳承特性-嗜戰

戰鬥力+1

象徵性單位-西古爾

這種戰車為赫梯人提供了無可比擬的優勢,不過在他們紀律森嚴的軍隊組織中,只有貴族才能夠乘上這種戰車作戰。

西元前兩千年,戰車(西古爾)在近東得到了更為普遍的使用。戰車賦予軍隊的明顯優勢,使其很快在戰場上變得不可或缺。幾個世紀以來,從事設計工作的眾多工匠對其結構進行了重大改進。順便說一句,最早的輻條輪被發現于赫梯安納托利亞的中部。它們取代了戰車上的實心輪,大大減輕了結構重量,同時改善了操控性。哈提的君主們曾利用王國的眾多馬匹以及馴馬方面的知識製造了大量的戰車。但是,赫梯軍隊森嚴的等級制度,意味著只有王國的貴族才可以使用戰車作戰。

屬性:戰鬥力23、移動點數6、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重騎兵】快速強力的騎乘單位,可對敵人發起衝鋒,對非鄰近敵人發動攻擊時,獲得戰鬥力加成,無法攀爬防禦工事;【壓制】目標單位無法在下一回合移動,並且其戰鬥力遭受減益。

花費:1人口、180工業

解鎖者:輪子

象徵性區域-阿瓦利

希泰人使用特殊的建築技術來建造阿瓦利前哨站,以適應有利地形並取得戰略優勢。

赫梯人定居在安納托利亞高原上,形成了一個由小城鎮和阿瓦利(一種加固哨所)構成的網路。他們利用該地區的多山地形,發展出一種特別有效的防禦性建築風格。大多數赫梯人的城市結構都十分堅固,不論規模大小。這些城市都建在高原或山上,遵循精確的規劃和佈局。它們被一條由兩組平行牆壁(以碎石和石塊堆砌)築成的防線拱衛著。這些牆壁的底部和地基都是用大塊石頭建造,支撐著上方木梁和泥磚的結構。最有可能遭受外部攻擊的地方在城牆下設有通道,便於迅速擊退圍城的敵軍。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腓尼基

腓尼基文化是由漁夫、水手以及商人所共築而成的航海文化,他們不斷探尋著海岸線,勾勒著大陸的輪廓。他們的船隻堆滿了紡織品、葡萄酒、雪松木以及玻璃等各式各樣的奇珍異寶。

和在西元前第二個千年和第一個千年古代近東地區大部分的勢力不同,腓尼基城邦並沒有向東延伸到肥沃的美索不達米亞平原,而是反之向西覆蓋了整個地中海盆地。腓尼基人是熟練的海員與享譽四海的商人,他們打造了一個龐大的貿易路線網路,這也使得地中海地區的統一首次成為了可能。

歷史

腓尼基以及腓尼基人/語(“Phoenicia”以及“Phoenician”)是兩個希臘語詞,用以描述居住在現今黎巴嫩地區的沿海城邦之人。然而,統一的可能性並不意味著這些城邦就真的會在政治上得到統一。各城邦的人民可能使用著相同的語言、字母、社會結構以及宗教制度,不過他們從未建立起一種對共同身份的認同感。推羅、西頓、比布魯斯以及艾爾瓦德是該文明最重要的幾座城市。埃及文明與希泰文明的繁榮與發展令腓尼基文明相形見絀,西元13世紀之時,這兩個帝國陷入衰落,而腓尼基抓住了這個機會,開始加以擴張。這一黃金時期過後,腓尼基又再次遭到了近東強大帝國的吞併。西元前12世紀至9世紀,腓尼基諸城開始通過前邁錫尼海運路線積聚實力。隨後的西元前9世紀至8世紀,腓尼基在東地中海地區,一路延伸到北非以及伊比利亞半島南部,建立了更多的殖民地,其中還包括迦太基的前身。腓尼基在地中海地區的擴張沒有掀起任何的領土征戰。這些貿易站的選址都基於一個策略,那就是要麼沿貿易路徑設立,要麼接近於原材料產地。結果是,腓尼基諸城成為了維繫近東世界與地中海地區的紐帶,並通過自身的商業活動創造了大量的財富。

你知道嗎?

在腓尼基沿岸的城邦還孕育出了一個影響力巨大的文化。我們都要感謝腓尼基人所發明的含有22種輔音的字母表,該字母表亦是希臘語字母與阿拉姆語字母的基礎。而這些字母又轉而被用於發展西瑞爾語字母以及拉丁語字母,同時也被用於發展希伯來語字母與阿拉伯語字母。

本質特性-商業主義者:

強力投資者:商業主義者帝國可以使用自己的影響力,為自己或其它帝國建造資源採集設施,這樣有可能可以改進關係。

仲裁調解:商業主義者文化可以轉賣從協力廠商購買的資源。

傳承特性-貿易先驅

城市或前哨站金錢/商貿人員+2

象徵性單位-雙排槳戰船

雙排槳戰船配有兩排劃槳手,這種戰船通過衝撞其他船隻、摧毀其劃槳,從而使得目標喪失移動能力。

腓尼基的城市非常注重航海,因此並不以陸軍聞名。然而,黎凡特沿海城市的統治者可以依靠其強大的海軍力量,在地中海的貿易航線上保持統治地位。動員所有船隻投入戰爭,以支持其海上活動或佔據有利地位,是腓尼基國王的慣用做法。這樣一來,腓尼基海軍艦隊中就有了專門為戰爭設計的劃槳船和武裝商船。這些劃槳船是雙層槳座戰船(即帶有兩排劃槳手的軍艦)。它們體積小且易於操控,意圖通過撞擊或破壞槳葉來逼停敵人的戰艦。它們的甲板上環繞著一圈盾牌,用於在敵人襲擊時保護步兵和槳手。

屬性:戰鬥力23、移動點數0、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登陸船】將目標標記為“已登船”狀態;【巡航者】在深水區連續停留數回合將會受到傷害。

花費:1人口、90工業

解鎖者:航海

象徵性區域-避風港

腓尼基人多居於海灣的核心地帶,利用沿海懸崖作為港口的天然庇護。

古代的腓尼基海岸,即今天的黎巴嫩海岸,由許多岩石岬角遍佈的海灣組成。這些天然港口使沿海居民得以開發出安全的沿海據點,在特殊地形的保護下遠離自然災害和其他破壞力量。所有的腓尼基城市都有兩個港口:一個是開放的商業港口;另一個建造在城牆旁邊,用於停靠海軍艦隊。如果這些自然據點無法為腓尼基船隻提供足夠的保護,腓尼基人就會通過堤壩和海堤將其進行加固。港口還配備了碼頭、系泊處和舢板棚,被稱為紐裡亞。腓尼基人在選擇最合適的自然環境(島嶼、避風港灣、河口)方面的技巧,同樣被運用到了許多地中海貿易站的建造過程中。

效果: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沿海水域金錢+2、每毗鄰一塊湖泊金錢+2、城市或前哨站商貿人員欄位+1

花費:100+(40*區域^1.16)工業

邁錫尼

在其堡壘宏偉壯麗的堅牆後面,邁錫尼人極度警惕地守護著大量的工藝品。邁錫尼的勇士奉行軍國主義與苦行主義,為諸神與榮耀而戰。

邁錫尼人創建了希臘文化前身的首個文明。邁錫尼人居於愛琴海一帶,是馳名的工匠、出眾的海員以及驍勇的戰士。在古典希臘時期,他們創作出大量的神話,同時也是《伊利亞特》史詩中不朽的英雄人物。

歷史

邁錫尼人生活於西元前第二個千年,居住在伊庇魯斯、塞薩利以及伯羅奔尼薩斯半島地區,使用的語言是希臘語。該文明的名稱誕生於19世紀,當時在邁錫尼宮殿的發掘工作中發現了重要的考古遺跡。從西元前16世紀開始,邁錫尼人便活躍於愛琴海地區,與米諾斯文明有著碩果累累的關係,他們還借用了米諾斯文明的字母。邁錫尼由多個獨立城邦組成,因此在政治層面上十分割裂,不過卻有能力在戰時組織強大的軍事聯盟。其最為繁榮的城市(邁錫尼、皮洛斯、梯林斯、戈拉等)均有設防,並且圍繞著宮殿修築,宮殿便是國王及其宮廷的居所。儘管沒有發現任何神廟的蹤跡,不過文字記載依然揭示了邁錫尼人對希臘諸神的崇拜,在古典時期希臘諸神深受人們的頂禮膜拜。作為勤勉的航海人,邁錫尼人遍佈整個地中海東部海岸,他們在那裡出口自己製作的工藝品。在西元前14至13世紀,他們的國力達到了巔峰,也就是在該時期,他們侵略了克里特島並為米諾斯文明帶去了終結。當埃及人和希泰人還時常被迫雇傭傭兵作戰時,邁錫尼人就已經能夠在這一地區各處利用自身出眾的軍事技巧排兵佈陣。

你知道嗎?

邁錫尼人就是《伊利亞特》史詩中所描述的亞加亞人。儘管史詩中的許多資訊不應該單從字面上進行理解,不過有考古證據顯示在西元前13世紀,特洛伊城附近確實發生了一場戰役。正如荷馬長篇史詩所述,特洛伊城遭到了極大程度的損毀,大量居民喪生。

本質特性-軍國主義者

鋼鐵後備軍:軍國主義者文化可以在自己任意擁有足夠人口的城市中徵召民兵軍隊。

枕戈待旦:軍國主義者文化的基礎戰爭支持度數值會得到提升,使其更容易開展戰爭。

傳承特性-殘酷教養

單位工業花費-20%、城市或前哨站創建單位的經驗+25

象徵性單位-普羅瑪崔伊

普羅瑪崔伊的稱號來源於“Promachomaï”,意為“在前線作戰”,這些戰士受到前線勇士們的激勵,奮勇作戰。

“普羅瑪崔伊”一詞來自于“普羅瑪崔麥”,意為“在前線作戰”(“普羅”:前線;“瑪崔麥”:作戰)。在古希臘語中,該術語指的是在前線作戰的士兵或勇者。西元前15世紀,出現了一種新型作戰單位,具有自己獨特的裝備和軍事技能。這些士兵穿著青銅板甲,從肩膀的頂部到臀部完全覆蓋,還戴著頭盔和護脛。這套裝備重約15公斤,可以用劈砍型武器進行一對一的戰鬥。愛琴海地區更廣泛使用青銅武器後,這種新型軍事技術的發展也緊隨而來。

屬性:戰鬥力21、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近戰單位】近距離作戰單位;【勇士】第一輪發起攻擊時,戰鬥力增強。

花費:1人口、180工業

解鎖者:城市防禦

象徵性區域-巨石堡壘

邁錫尼人通過堆砌石灰石板,不加灰漿的方法建造巨石城牆,用這種堅固的屏障為城市設防。

“巨石”(Cyclopean)原本是指一種古老的磚石建築風格,其特徵在於使用了不同大小、經過粗略打磨的巨石。這種建築方法在整個安納托利亞和克里特島區域都很普遍,並傳播給了邁錫尼文明。邁錫尼人沿用了這一方法來加固城鎮和宮殿。邁錫尼的城市幾乎是按照相同的方式建造的:佔據山坡,城市宮殿佇立在高處。經過粗略打磨的石塊所製成的厚重石牆保護著這些城鎮。這些巨牆的具體設計各有不同,但是它們都遵循並強調了其所建地域的自然形態。巨石風格的牆不僅僅用來建造防禦工事;重要建築物的地基也是用相同方法建造的,例如皇家宮殿。

效果:區域防禦工事+20、工業+3、安定度+15、處於區域或相鄰區域的單位在戰鬥中的戰鬥力+3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古典時代

凱爾特文化

凱爾特人的足跡遍佈世界各個角落,踏遍各處的綠地,他們是驕傲、勇猛的民族,深諳大自然的變幻無常。

凱爾特人在西元前九世紀定居在萊茵河與多瑙河源之間的地區。他們有時被描述成部落聯盟。凱爾特人在其領土上建立了密集的農業網路,是西元前5世紀到西元前1世紀之間首要的非地中海歐洲文化。

歷史

Keltoï和Celtae二詞分別在希臘和拉丁文中被用來描述居住在比利牛斯山脈和巴爾幹之間的凱爾特族群。這些人所講的方言來自同一個語源,當代歷史學家界定這群人在物質及非物質上具有共同的文化特徵。如此一來,這些人雖然由不同民族的人拼湊而成,但膜拜相同的神靈,實行相同的喪儀,用相同的圖案裝飾財物,並具有相似的社會結構。西元前6世紀至4世紀,凱爾特文化一直沿著多瑙河向東擴張至馬其頓,並且向西擴張到了不列顛群島。他們在領地中沿主要貿易路線建立城鎮,加入了更大的地中海貿易網路。在精英戰士階級的統治下,這些奧皮杜姆通過控制周圍的農田和開採礦石來賺錢。他們使用開採的礦石來製造非常精細複雜的鍛造產品。凱爾特文明以農耕為主。一些專門從事農業或畜牧業的農場零星散落各處,幾乎沒有村莊和集鎮。這些農業地區很快擁有了高效的鍛造工具,使得農業產量提高,養活了大量人口。

你知道嗎?

凱爾特語幾乎沒有留下任何書面記載。他們的德魯伊會寫字,並且掌握了一些希臘字母和伊特魯裡亞字母,但他們禁止從上至下整個社會進行書寫。這樣一來,德魯伊們就能完全掌控知識和教育了。

本質特性-農耕主義者

豐饒之地:農耕主義者帝國可以使用自己的影響力,以更好的生活作為吸引觸發遷徙,從相鄰的領土盜取人口。

社群精神:農耕主義者城市每次獲得人口,便會提升安定度。

傳承特性-德魯伊學識

對城市或前哨站+2食物/農民

象徵性單位-蓋薩提

蓋薩提是一群強大戰士的統稱,他們以赤裸上陣而聞名。

蓋薩提,拉丁語的意思是“用蓋森武裝的人”,而“蓋森”指的是這些戰士攜帶的傳統凱爾特長矛。他們通常還裝備有大盾和鐵制長劍。凱爾特工匠以他們的鐵匠技能而聞名,他們還生產青銅頭盔和鎖子甲。而蓋薩提指的是所有來自羅納河谷和阿爾卑斯山脈的高盧雇傭軍,他們在西元前3世紀羅馬人殖民義大利北部時與羅馬人作戰。西元前225年的特拉蒙戰役中,他們被阿爾卑斯山南部的高盧人徵召來增援。據拉丁文獻記載,他們赤身裸體地向羅馬軍團發起了衝鋒。這則軼事可能被事後用來強調高盧人與羅馬勝利者相比的劣等地位。

屬性:戰鬥力25、移動點數6、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近戰單位】近距離作戰單位;【狂熱】受到傷害後沒有戰鬥力懲罰。

花費:1人口、90工業

解鎖者:常備軍

象徵性區域-聖洞

一片賜福于眾生的神聖樹林,只允許在林間進行宗教儀式的德魯伊進入。

凱爾特神社的考古發掘使我們能夠更多地瞭解這個民族的宗教習俗。這些神社揭示了一個共同宗教的地域差異,宗教儀式會在特定的地點和情況下發生。凱爾特人崇拜一系列神靈,我們對其中最早的那些瞭解甚少。他們同樣供奉自己的祖先,以及因戰功卓著而聞名的英雄。宗教儀式是在禁地舉行的,這些禁地中有祭祀坑和供神明顯靈的神聖樹林。凱爾特人會為地府中的神明獻祭武器、珠寶、動物和敵人的戰利品。凱爾特的宗教對充當人民與神靈之間的仲介,並主持宗教儀式的德魯伊十分依賴。吟游詩人也十分重要,他們通過詩篇和歌曲使神靈和英雄的故事保持鮮活。

效果:每一附屬領土數量食物+3、信仰+3、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農民區食物+3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匈奴

一種遊牧與掠奪的文化。匈奴人是大草原上的殘忍戰士,他們渴求著戰爭的刺激。

儘管西方史料早在西元2世紀就提到過匈人(Huns),但他們直到4世紀後期到5世紀中葉才開始在歐洲嶄露頭角,逐漸控制了東歐和中歐的草原地區,甚至對羅馬帝國構成了直接威脅。

歷史

目前,對匈人一族的起源學界尚未達成共識。研究人員認為,他們原本可能是土耳其人、烏克蘭人、蒙古人,甚至可能與中亞的匈奴人(Xiongnu)有關係。然而,經書面和考古資料證實,匈人是生活在馬背上的遊牧民族,自草原而來,主要依賴自己的牧群為生。這些可怕的騎射手擅長快速奇襲,隨後突然撤退。他們在西元375年穿越伏爾加河後,滅亡了哥特帝國厄爾曼納裡克,接著向西挺進,在多瑙河岸建立了一座王國。這種血腥擴張導致大量人口流離失所(西哥特人、汪達爾人、奄蔡人等)。這段時期被稱為“民族大遷徙時期”。到了五世紀初,匈人襲擊了羅馬帝國的東部省份以及波斯的薩珊王朝。在阿提拉的帶領下,匈人一族的實力到達了鼎盛,成為了羅馬皇帝的心腹大患——他們需要向匈人繳納大量貢賦,以防進攻。阿提拉發起了一場征服羅馬西方領土的戰役,但在451年發生于高盧的加泰羅尼亞平原戰役中被擊敗。然而,僅僅過了一年,他的鐵蹄就踐踏了波河流域,緊接著又在和教宗聖良一世進行會面後突然撤退了。在西元453年他去世後,匈人帝國就瓦解了。

你知道嗎?

給阿提拉起了“上帝之鞭”稱號的人是中世紀的牧師,而非和他生活在同時期的人。他們在編年史中將他描述為上帝用來懲罰人類原罪的工具。

本質特性-軍國主義者

鋼鐵後備軍:軍國主義者文化可以在自己任意擁有足夠人口的城市中徵召民兵軍隊。

枕戈待旦:軍國主義者文化的基礎戰爭支持度數值會得到提升,使其更容易開展戰爭。

傳承特性-強健戰馬

騎兵單位戰鬥力+2

象徵性單位-匈奴部落

匈奴人是飼有快馬的遊牧民族,他們還配備輕便卻不失攻擊性的弓箭,匈奴人的適應性很強且十分危險。

像大草原上的人們一樣,匈奴人的軍事優勢來自于他們非凡的機動性,這是遊牧生活帶給他們的一種饋贈。儘管複合弓仍然是他們的首選武器,但由於掠奪和與其他民族的接觸,他們的部分武器也逐漸向羅馬樣式演變(雖然這並非一蹴而就)。這種不對稱的弓底部較短,更適於在馬背上放箭。這種弓的使用得益於一個更穩定、更牢固的馬鞍,其高拱的設計彌補了馬鐙的缺失(他們直到6世紀末才用上了馬鐙)。在戰場上,他們擅長於通過巧妙的協同進攻和撤退來騷擾敵人,最後派上重騎兵完成衝鋒圍剿。雖然他們的馬比歐洲馬小,但勝在耐力更強,也更擅于跋涉遠征。

屬性:戰鬥力22、移動點數6、攻擊範圍0

詳細資訊:【遊牧民】一種特殊單位,可通過戰鬥與洗劫獲取食物進行繁衍;【多步移動】能夠忽略管控區進行移動,直至所有移動點數耗盡。

花費:1人口、180工業

象徵性區域-奧爾杜

一種遊牧營地。奧爾杜中有帳篷和牧群,能夠自給自足,它也被用作軍事訓練場地。

奧爾杜(ordu)一詞(源自古代語言“Turkörgu”)是現代部落(horde)一詞的根源,最初表示遊牧營地或權力中心,而不是一群人。匈奴人實行的的確是“營地遊牧”,在征服和動盪時期,人和畜群需要經常重整、移動,因此他們幾乎一直處於遷徙狀態。然而,許多埋葬地點證明,某些地點是更受青睞的聚集地(尤其是出於越冬的考量),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某位拜占庭大使曾在449年提到的,地處當今匈牙利的“阿提拉城”。當皇帝的使節抵達時,他們看見了一座由帳篷聚集而成,環繞在一座山下的城市。最高處是一座用木頭建造的王宮,周圍木柵高聳,塔樓林立。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工業

哥特

一種崇尚武勇的文化,視戰場上的嚴苛考驗才是檢驗一個人的真正標準,即便如此,哥特人不為物欲所動,十分講究內心與精神,非常尊崇自己的傳統。

哥特人具體起源不詳。根據約旦人西元550年左右的書面記載,他們來自斯堪的納維亞(大約是哥得蘭島或瑞典南部地區),在幾世紀前橫渡波羅的海,定居在了維斯杜拉河口(今波蘭)。

歷史

他們融入了一個人口龐雜的族群,並且似乎迅速成為了領頭羊。在第三世紀,他們從多瑙河發動突襲,進攻巴爾幹地區,長驅直入小亞細亞,最終定居在了現今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草原地區。在那裡,他們和羅馬帝國發生了一段時間的衝突,最後分為了後世稱為東西哥特的兩個民族:格魯森尼和瑟文吉。在匈奴人的壓力下,哥特的厄爾曼納裡克王國於西元375年覆滅。東哥特人被匈奴人征服,西哥特人則退避于色雷斯。後者在西元378年發動叛亂,擊敗了阿德里安堡的東羅馬皇帝瓦倫斯,隨後通過談判得到了留居巴爾幹地區的權利。然而,他們在401年洗劫該地區,遷往了義大利。隨後又在410年洗劫了羅馬。幾十年後,西哥特人在阿基塔尼亞附近以及其後在西班牙附近建立了一個偉大的王國,而再次獨立的東哥特人則控制了義大利。因此,哥特最初只是指一個很小的民族,後來則代表一個部落聯盟,最後則是用來稱代領導東西哥特王國的的精銳戰士階層。

你知道嗎?

雖然現在哥特也用來指一種中世紀建築風格,但“哥特式”這個形容詞在16世紀才出現在了藝術話語中。因為西哥特人在410年洗劫了羅馬,所以“哥特式”一詞被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們賦予了貶義,用來形容他們認為粗糙、野蠻的藝術品。他們認為自己的藝術源自古典藝術,而哥特藝術風格與其截然相反。

本質特性-軍國主義者

鋼鐵後備軍:軍國主義者文化可以在自己任意擁有足夠人口的城市中徵召民兵軍隊。

枕戈待旦:軍國主義者文化的基礎戰爭支持度數值會得到提升,使其更容易開展戰爭。

傳承特性-敏捷掠奪

單位洗劫時戰鬥力+10、要塞影響力+2

象徵性單位-哥特騎兵

這種重騎兵通常裝備有長槍或劍,即便是近距離作戰,他們也是令人生畏的軍事力量。

哥特人使用騎兵部隊,可能是他們在黑海北部(現烏克蘭)與大草原上的人們一起生活時,所遺留下來的一種傳統。哥特騎兵因阿德里安堡戰役(378年)而聞名,當時他們擊潰了瓦倫斯皇帝的羅馬軍團。他們巧妙地包圍了敵人,成功地擊潰了瓦倫斯和大多數羅馬精銳部隊。這場戰役是羅馬人的一個重要轉捩點,從那時起,羅馬人將許多“野蠻人”部隊納入他們的軍隊,尤其是仍然沐浴在這場偉大勝利榮耀中的哥特人。一些歷史學家還指出了歐洲軍事戰術上的變化:騎兵部隊終結了步兵的統治地位,成為中世紀戰場上的主宰。

屬性:戰鬥力29、移動點數6、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重騎兵】快速強力的騎乘單位,可對敵人發起衝鋒,對非鄰近敵人發動攻擊時,獲得戰鬥力加成,無法攀爬防禦工事;。

花費:1人口、90工業

解鎖者:騎兵戰

象徵性區域-墓塚

巨大的土堆,間有石碑和石圈。哥特人用這種墓塚來火化或埋葬死者。

哥特人留下的珍貴考古遺跡很少。這些遺跡主要由木頭和泥土製成的房屋、簡單的墳墓和一些日常物品組成,通常混雜在與他們混居的其他種族所留下的遺跡之間。然而,發現於波美拉尼亞,可追溯至西元1世紀後半部分的喪葬儀式痕跡大多是哥特人所留下的。受到一些古代證據的支持,這些痕跡揭示了斯堪的納維亞移民對土著人口的影響。這些大墓地由小墳塚——一種建造在石制墳墓支撐結構上的土丘組成。除了這些墳塚外,還發現了建在火葬或土葬的遺骸上方的大石圈,通常伴隨著品質上乘的財物和裝飾品。但是,這些不僅僅是墓葬,也是宗教儀式集會的場所。

效果:影響力+3、信仰+3、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區域信仰+2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孔雀王朝文化

條條大道貫穿著孔雀王朝國土的中心地帶,借助它們,王朝向外傳播著從哲學思想到生活方式等文化的方方面面。

孔雀王朝在西元前四世紀出現於恒河和印度河平原,是北印度城市化和權力集中化的產物。皇權在整個次大陸的擴張帶領所有省份一同走向了文化和藝術的黃金時期。

歷史

月護王在西元前324年登基後開創了孔雀王朝。他和他的兩位繼任者——賓頭娑羅和阿育王在位期間,治下領土北至阿富汗,南至斯里蘭卡。從西元前七世紀開始,該王朝就利用了漫長城市化進程和物質文化標準化所帶來的好處,這使得其在西元前六世紀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王國。在繼承了摩揭陀王國後,孔雀王朝的國王將首都遷回了波吒厘子城。孔雀王朝的中心位於恒河流域。孔雀王朝的國王在此掌控了前人建立的行政系統。他們利用這個人口稠密地區無比豐厚的農業資源養兵逾20萬,這支大軍成為了其征服印度的中堅力量。在他們的統治下,藝術風格和表現手法得以發展,並風靡帝國各處。受皇家之托而打造的雕塑、浮雕和紀念碑,如阿育王柱等,其主旨和主題在人群中廣泛流傳,並以更低廉的赤陶土等形式複製。

你知道嗎?

阿育王在佛教典籍的形象矛盾複雜。一開始他因血腥的上位史而得名“Chandashoka”或“殘暴阿育王”(他處決了99位兄弟、500位母妃和500名大臣,平叛的手法也十分暴力,諸如此類)。後來他則被稱為“Dharmashoka”、“正義阿育王”,因為他下半生秉持和平主義。

本質特性-美學主義者

文化衝擊:美學主義者文化獲得相應選項,可以通過支付金錢,令一塊領土徹底被其文化影響力覆蓋,以此獲得影響力。

大家風範:無論實際的意識形態到底是什麼,美學主義者文化與每一方之間的意識形態接近性將永遠視為達到最大,這將使外交變得更加容易。

傳承特性-指路明燈

象徵性區域影響力+1、附屬前哨站的花費-10%

象徵性單位-薩姆納雅

除了體型巨大、強而有力以外,孔雀王朝的大象還為弓箭手們提供了一個龐大且穩定的射擊平臺。

馬其頓軍隊先後在阿契美尼德帝國腹地,以及印度次大陸邊緣的兩場東方戰役中,遭遇了兩次戰象襲擊。希臘人對西元前326年希達斯比斯戰役勝利的描述中,堅稱在反對亞歷山大的波羅斯國王的軍隊中出現了大象。地中海世界很可能並不知道,在印度王國的軍隊中,戰象部隊十分常見。據估計,在同一時期,摩揭陀的統治者(被孔雀王朝篡奪了國家和軍隊)擁有近3000頭戰象。這些戰象載著一名象夫和攜帶投射類武器的士兵,不僅能用於衝鋒陷陣,也可以作為指揮平臺,且能震懾敵方騎兵。由於大象需要長時間的訓練,並且需要投入大量的資源,因此統治者手裡的戰象數量也反映了他們的實力大小。

屬性:戰鬥力30、移動點數6、攻擊範圍3

詳細資訊:【遠端單位】遠端戰鬥單位,抵禦近戰攻擊時,戰鬥力會遭受減益;【象台】無視近戰懲罰。

花費:2人口、360工業

解鎖者:騎兵戰

象徵性區域-佛塔

或裝飾豪華,或簡單樸素,佛塔中一般有宗教聖物,它也是打坐和自省的場地。

佛塔是佛教建築風格的代表性建築,在信仰佛教的所有地區都有發現。這些寺廟大多數是圓頂或球形建築,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其風格發生了很大變化。在孔雀王朝統治期間,佛教日益普及和發展,尤其是在西元前250年阿育王皈依後。據史書記載,阿育王在整個帝國建造了超過84,000座佛塔,為佛教文物的供奉提供了大量場所。大約在這個時候建成于桑吉的一些最古老的建築,同時也稱得上是印度次大陸最古老的一批佛教古跡。這些寺廟中的大多數至今仍然是朝聖和禮拜的主要地點,並擁有自己的寺院。

效果:影響力+1、信仰+2、安定度-10、科技+3、每毗鄰一塊區域影響力+2、城市或前哨站研究人員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希臘

希臘人力求在文明的高境界美德與文化中邁出巨大一步。藝術、哲學、戲劇以及數學百花齊放、碩果累累。

古希臘的歷史上有一個長達150年的階段,人稱“古典時期”。從薩拉米斯戰役到亞歷山大之死(西元前480-323),這一時期見證了希臘城邦在愛琴海地區戰勝了波斯帝國,與此同時,一系列史無前例的藝術創作與開拓性科學成就也在這個時期得以湧現。

歷史

希臘圍繞城市與公民觀念而展開的政治、社會與經濟體系,正是在這個漫長的世紀到達了至高點。儘管城市與公民二詞對各個希臘族群而言意義不盡相同,但它們仍然是一個共同參考標準。這個古典階段恰好也與雅典的鼎盛時期相重合,在創新政治制度的支持下,雅典在愛琴海一帶建立了政治霸權地位。在政治與軍事方面,該階段的特點則是各個聯盟的創立。這些城邦聯盟的創立初衷是為了抵禦波斯人入侵(西元前490-479),不過在取得勝利之後,這樣的聯盟反而使得城邦間的政治局勢變得緊張。之後它們成為了伯羅奔尼薩斯戰爭(西元前431-404)的主要戰爭工具,該戰是斯巴達與雅典為爭奪希臘世界霸權地位而展開的。希臘文化的力量在整個古典階段都體現於對其哲學學派無休止的求索與質疑。從小亞細亞海岸到西西里島,它們的論證催生了數學、幾何、物理、天文以及醫學方面諸多新思想的出現。受到類似的啟發,希臘的藝術家與工匠們通過發展全新的表現風格與展現方式,在建築、雕塑、陶瓷藝術以及悲劇寫作領域中大放異彩。

你知道嗎?

在西元前5世紀,雅典城利用了提洛聯盟的大部分戰爭專款來建造派特農神廟。這座雅典衛城的無上傑作在西元10世紀時被改建成一座教堂,隨後又在西元15世紀時被改建成一座清真寺。在莫里安(Morean)戰爭期間,神廟被用於儲存彈藥,1687年,威尼斯軍隊使用迫擊炮轟炸神廟,致使廟內的彈藥被引爆,神廟也在爆炸中坍塌損毀。

本質特性-科技主義者

集體思想:科技主義者文化可以為自己帝國中的每個城市啟用一種特殊模式,令該城市將其全部的工業、金錢與食物盈餘轉化為科研產出,持續數個回合。

先見之明:科技主義者文化可以解鎖下個科技時代的科技。

傳承特性-蘇格拉底式方法論

城市或前哨站科研/研究人員+2

象徵性單位-重甲步兵

重甲長槍兵屬於平民兵種,為獲得最大作戰效率,常以方陣形式進行戰鬥。

西元前7世紀初,“重甲步兵改革”給希臘的軍事實踐帶來了重要變化。重甲步兵是由市民組成的重步兵方陣單位。這種由步兵密實排列起來的陣型,象徵著緊密團結的同志情誼,代表了城市力量的根基。每一位重甲步兵都裝備著一根至少兩米長的長矛和一把短劍。整套裝備還包括一頂頭盔、一副胸甲和一面碩大的青銅盾牌。這張盾牌是希臘軍陣堅實穩固的關鍵所在。這些裝備是由戰士們自己花錢購置的,所以只有少數富裕的市民才能買得起。另一些人則只能在輕步兵部隊裡服役,或是在戰船上面當槳手。

屬性:戰鬥力27、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反騎兵】近戰單位,攻擊騎乘單位時,獲得戰鬥力加成;【方陣】該單位旁每存在一個具有方陣能力的單位,就獲得戰鬥力加成。

花費:1人口、180工業

解鎖者:常備軍

象徵性區域-圓形劇場

悲劇和喜劇的表演激發了許多市民進行深刻思考,使得哲學思想百花齊放。

從邁錫尼時代開始,戲劇就是希臘宗教習俗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表演的形式和風格在幾個世紀以來發生了變化,但戲劇仍然是與諸神對話的首選方法。戲劇表演與狄奧尼索斯崇拜相關,在被稱為“圓形劇場”的專門建築群中進行。最早的公共舞蹈和戲劇表演場所可追溯到西元前7世紀。在西元前5世紀左右,它們演變出了圓形劇場的形式。這些建築都在山坡上,其特點是半圓形排列的座位,可以俯瞰樂團以及演員、舞者、歌手和音樂家表演的舞臺。直至今天,整個地中海盆地中仍能找到200座希臘圓形劇場。

效果:每一時代影響力+1、每一時代科技+3、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區域科技+2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瑪雅

肥沃且潮濕的低地帶來了玉米與豆類的豐收,同時也孕育出了瑪雅文化。瑪雅人邁著大膽的步伐,不斷探索著雕塑、天文學與黑曜石的極限。

瑪雅文明延續的時間極為驚人,自西元前兩千年就開始起步,隨後不斷發展得以繁榮,直至十六世紀被西班牙征服。該文明起源于尤卡坦半島,南及瓜地馬拉和洪都拉斯,北至墨西哥塔巴斯科州,由互為競爭對手的城市聯盟構成,經濟以農業為主。

歷史

瑪雅文化在所謂“古典時期”(250-900)蓬勃發展,這段時期通常被認為是黃金時代。誠然,瑪雅人基於表意文字(象形文字)和表音文字(語音符號),發明了一種非常複雜的書寫系統。他們也有自己的一套包括零的計數系統,以及極其精確的日曆系統。他們的天文觀測技術能夠預測日食,甚至可以計算金星行星的公轉週期。瑪雅人還建造了宏偉的紀念碑。城市中金字塔和宮殿相間,由高架人行道相連。這種需要大量勞動力的工程表明瑪雅社會中等級相當森嚴。較為簡單的外牆飾有彩繪灰泥線腳和淺浮雕。但是,與中美洲其他地區不同,他們極為強調建築的坡度,以至於一些瑪雅金字塔(例如蒂卡爾的金字塔)高逾70米。

你知道嗎?

不同於電影界中傳播並受西方世界末日觀加強的流行觀點,瑪雅日曆並未作出2012年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的預測。瑪雅長紀曆實際上預測了第四個“世界週期”的結束,因此也預示著第13白克頓新週期的開始,約長5125年。

本質特性-建造主義者

開疆辟地者:建造主義者文化可以為自己帝國中的每個城市啟用一種特殊模式,令該城市將其全部的科研、金錢與食物盈餘轉化為工業產出,持續數個回合。

榮耀與驕傲:建造主義者文化的城市中每建造一個新的區域,城市的安定度便會上升。

傳承特性-不倦精神

城市或前哨站工業/工人+2

象徵性單位-貴族投槍兵

投槍本是威力極強的短程投擲武器,而淬毒讓它們變得更為致命。

雖然早在古典時代,弓箭就已經得到使用,但長矛和標槍仍然是瑪雅戰士的首選武器。確實,最近的考古發現,尤其是石質材料方面的發現,往往顯示專為近距離戰鬥而設計的武器和“短程”武器占主導地位。根據這段時期西班牙的文獻記載,士兵們對這種能透甲的武器威力之大感到驚訝。瑪雅人的標槍通常用黑曜石做槍頭,有時會浸上動物或植物製成的毒藥,使其更加致命。雖然標槍傳統上是用於狩獵或打仗的,但藝術作品顯示,納瓦特爾語中後來意為“投槍器具”的atlatl對於瑪雅人來說更多地是體現貴族的權力。

屬性:戰鬥力25、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3

詳細資訊:【遠端單位】遠端戰鬥單位,抵禦近戰攻擊時,戰鬥力會遭受減益;【中毒】向目標施加中毒狀態,減少對方的移動速度和攻擊範圍。

花費:1人口、90工業

解鎖者:常備軍

象徵性區域-神所

神所陡峭的石階直抵其峰頂的神祗住所——它器宇軒昂地俯瞰著整座城市。

在瑪雅城市中,建築物的設計宗旨是再現神話景觀。寺廟(瑪雅語中的“卡納”)是階梯式金字塔,代表著神聖的山脈。它們最有可能代表的是“花山”——一片天堂般的居住地,食物和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寺廟的每個部分都有各自的象徵意義。帕倫克銘文神廟的九層階梯與地下世界的九個層次相對應。如果加上地下帕考國王墓穴的四層,就象徵了生命之樹貫穿的十三個天國平原。儘管神廟是最高領袖的陵墓,但它們的設計目的並不是説明死者穿越冥界。實際上,它們更多是為了塑造相關者的名望,不管此人是在人間還是冥界。

效果:每一附屬領土數量工業+3、信仰+2、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製造區工業+4、城市或前哨站工人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羅馬

羅馬人是優秀的工程師和士兵,他們將強有力的法律與穩固的制度相結合,打造出一種經久不衰的社會體系,憑藉此體系將領地上眾多行省統一在一起。

羅馬據稱成立於西元前753年。這座城市傳說是由羅慕路斯,或一群特洛伊流亡者在邁錫尼人摧毀其城市後建造的。羅馬是拉齊奧中部的主導城邦,其統治覆蓋整個義大利半島,以及後來的整個地中海世界。

歷史

羅馬城曾是君主國的心臟,然後在西元前509至27年成為了共和國,最後成為了帝國,直到西元四世紀。每個政體都重釋、發展和延續了一個傳統和政治制度的共同體。這個共同框架的核心彰顯著一種自由積極的公民形象,這種形象借由一系列宗教和公眾活動內化於城市生活。西元前272年,羅馬共和國控制了義大利的大部分地區。西元前264至146年間和迦太基的戰爭是該城在歷史上的轉捩點:羅馬在地中海無可匹敵,建立了第一個在義大利以外的省。然而,自那時起,在西班牙、非洲、希臘、埃及和高盧的勝利運動永久破壞了共和制的穩定。在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政治動盪和內戰之後,屋大維成為了最後的羅馬執政官,標誌著共和的終結。在他以奧古斯都之名登基後,羅馬的所有省份都改受皇帝統治。羅馬帝國將在西元二世紀初圖拉真皇帝的統治下達到最大規模,從英格蘭延伸到約旦,從亞美尼亞延伸到摩洛哥,在北部以多瑙河和萊茵河為疆界,下轄約6000萬人。

你知道嗎?

從儒略·愷撒的養子和繼承人奧古斯都開始,“凱撒(Caesar)”成為了每位羅馬皇帝的稱號。此稱號後來被賦予了拜占庭皇帝,然後一直在西方被使用直至20世紀,並變形為俄羅斯的沙皇(Tsar)和德國等國的皇帝(Kaiser)。

本質特性-擴張主義者

天下大同:擴張主義者文化可以花費一定成本,使用軍隊強行吞併一處被其它帝國前哨站或行政中心佔領的領土;如果這一行動完成,受害一方將獲得一個針對擴張主義者文化的不滿。

野心滿滿:無論雙方處於何種外交關係,擴張主義者文化的軍隊都可以直接跨越邊境,不會受到任何傷害或阻擋。不過,擅自闖入的不滿還是會照常出現。

傳承特性-軍團翹楚

每支軍隊的可用單位槽數+1、軍隊軍隊維持費用-30%

象徵性單位-羅馬禁衛軍

起初作為羅馬將軍的私人衛隊,禁衛軍從一支強大的近戰單位進化成了一支政治力量。

在羅馬共和國,禁衛軍是負責在軍事行動中保護將軍的部隊。在西元前1世紀的內戰期間,軍隊服役的時間越來越長,使得該部隊一直延續存在,進入奧古斯都統治時期後,于西元27年成為永備部隊。這支部隊由5000人組成,分為九個軍團。他們受皇帝直接指揮,並享有重要的特權:更優良的裝備,更優厚的薪水,更短的服役期,而且通常在服役結束時享有免稅的土地。他們駐紮在羅馬,是那裡唯一允許攜帶武器的公民。他們參與了關於羅馬帝國繼承權的陰謀事件,在其中起到了決定作用。

屬性:戰鬥力30、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近戰單位】近距離作戰單位;【戰術優勢】只要友方單位與目標相鄰,就能進行後方攻擊,不論位置。

花費:1人口、180工業

解鎖者:王權

象徵性區域-凱旋門

紀念羅馬人已經贏得和終將贏得的戰爭。

凱旋門是羅馬民事和軍事建築的一座標誌性豐碑。它的經典形式是兩根石柱,由一條石拱連接。在一場戰爭後,或是為了慶祝重大的軍事勝利,羅馬城門和廣場的入口處便建起了拱門。在羅馬,拱門具有濃厚的象徵意義和宗教意義。軍隊在戰鬥後會穿過這些拱門,以淨化自己身上的殺氣。這種淨化過程將使士兵們恢復和平時期的公民角色。最初的拱門隨之與凱旋儀式關聯了起來。在重大對敵勝利後舉辦的這種凱旋遊行,同時具有軍事和宗教意義。因此,拱門變成了凱旋儀式的紀念碑,並以石柱、銘文和獲勝將軍的雕像作為裝飾。

效果:影響力+3、安定度+3、對勝利城市影響力+5、對勝利城市安定度+10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迦太基

迦太基人夢想著擁有龐大的港口,碼頭多到數不清,貨品珍奇到看不懂。沒有人會冒險與迦太基人作對。

迦太基的神話歷史始於西元前814年,那時一小撮腓尼基人在艾麗莎的率領下在北非海岸建立了一座城市。艾麗莎,也被稱為狄多,據說在其丈夫遭到自己兄弟皮格馬利翁國王的謀殺後,便逃離了推羅。

歷史

在推羅衰落後,迦太基城鞏固了自己在西地中海地區對腓尼基貿易站的統治地位。利用其自身貿易中心的地理優勢,該城建立了一個出色的海事帝國,憑藉其海軍勢力控制著多條商路。然而,其在領土上的野心使得其與希臘產生了衝突,而其與羅馬之間的領土爭端可謂更甚。從西元前264年至西元前146年,兩城在三次“布匿”戰爭中進行了異常激烈的大交戰。另外,在其中的第二次戰爭中,迦太基將軍漢尼拔·巴卡率領他的軍隊以及戰象踏上了著名的征程,他們越過了阿爾卑斯山抵達了羅馬大門口。即便如此,迦太基最終還是在西元前146年敗給了自己的對手。城內慘遭劫掠,人民淪為奴隸。這次,這座百折不撓的城市終於被徹底摧毀了。唯有其所謂“布匿”文化通過語言和宗教繼續流傳了下去。

你知道嗎?

有傳說稱,羅馬人在迦太基周圍的土地上撒了食鹽,將那裡變成了不毛之地,以防迦太基城死灰復燃。然而,沒有任何記載這件事的史料流傳至今。況且把當時屬於稀有品的鹽撒在如此龐大的一片土地上,代價也過於昂貴了。

本質特性-商業主義者

強力投資者:商業主義者帝國可以使用自己的影響力,為自己或其它帝國建造資源採集設施,這樣有可能可以改進關係。

仲裁調解:商業主義者文化可以轉賣從協力廠商購買的資源。

傳承特性-談判專家

所有可建造專案的買斷花費-25%

象徵性單位-戰象

這些戰象有著可怖的巨大體型,它們強有力的衝鋒可以粉碎軍隊的陣型。

在亞歷山大大帝遠征印度之後,戰象在地中海盆地的戰鬥中逐漸得到了廣泛運用。西元前3世紀初,迦太基人在與這些強大的希臘文化繼承者作戰時,可能第一次遇到了戰象。戰象最早被用於迦太基軍隊,可以追溯到第一次布匿戰爭(西元前264至241年),具體來說是西元前261年的阿格裡真托圍攻戰。大象由象夫駕馭,主要在強力衝鋒時威嚇和瓦解敵軍,對騎兵來說尤其可怕。這使它們成為迦太基人在布匿戰爭中獲勝的重要象徵物,也為漢尼拔創造了史詩般的戰績。漢尼拔帶領大象越過比利牛斯山脈,穿過阿爾卑斯山,在羅馬人自己的土地上與他們作戰,最終令其覆沒於嚴寒之中。

屬性:戰鬥力31、移動點數6、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重騎兵】快速強力的騎乘單位,可對敵人發起衝鋒,對非鄰近敵人發動攻擊時,獲得戰鬥力加成,無法攀爬防禦工事;【碾壓】攻擊更弱小的單位時,戰鬥力增強。

花費:2人口、360工業

解鎖者:騎兵戰

象徵性區域-U型港

巨型港口,最多能容納220艘船隻。U型港分別有商用和軍用的子港口。

在古代,U型港一詞是指通過溝渠與海連接的人造水池。在古代文獻中詳細記述的迦太基港口可能是其中最著名的。U型港建於城牆內,被分為兩個部分。從海上駛來的船隻將通過一個約20米寬、被鐵鍊封閉的大入口進入第一個部分。這個部分是一個長方形、四周環繞著系泊設備的水池,供商業使用。船隻通過第一個部分後,才能進入作為軍事基地的第二個圓形部分。U型港的中心是一個建有海軍行政處的島嶼,周圍是一個可容納多達220艘戰船的碼頭結構。一堵外牆使得外人無法看到迦太基艦隊的規模、造船方法和任何戰備情況。

效果:區域防禦工事+10、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沿海水域工業+3、每毗鄰一塊湖泊工業+2、對城市或前哨站工人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阿克森姆

生物、礦產以及元素資源,這是一種樂享于豐厚自然財富的文化。阿克森姆的領地覆蓋了多雨、肥沃的高原,也涵蓋了乾燥、炎熱的海港,是一個強大的貿易實體。

阿克森姆,一座建在海拔2000米的北衣索比亞高地的城邦,儘管如此,它卻是一個一心著眼于汪洋的王國與帝國的首都。憑藉自己在紅海上貿易的歷史積累,阿克森姆成為了印度洋與地中海之間的關鍵貿易站。

歷史

以達莫特王國為途徑,阿克森姆城與主宰著紅海東岸的賽伯伊文化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其到了西元前第三個千年就已成為一個熙攘繁華的城市中心。阿克森姆位於文化的十字路口,從西元330年開始,它便成為了衣索比亞基督教東正教分支的發源地,也是現今衣索比亞教會的前身。儘管我們不太瞭解阿克森姆王國究竟是如何在非洲之角北部取得了統治地位,不過,人們認為它是在西元一世紀開始演變為帝國。通過征服鄰國,並迫使它們定期繳納貢賦,阿克森姆統治者們便獲得了用以打造繁榮國家所需的資源。在西元7世紀,他們將其版圖擴張至海洋的彼岸——漢志與現今葉門的海岸。通過控制紅海的東西兩岸,阿克森姆帝國便有能力將自己納入連接印度洋與地中海的貿易網路之中。它確立了自己在象牙貿易中的關鍵地位,成為了羅馬帝國的主要象牙供應商。阿克森姆海員們都是些從事遠途貿易的商人,他們活躍在紅海區域,甚至會前去遠如斯里蘭卡等地進行貿易。

你知道嗎?

錫安聖母瑪利亞教堂是由埃紮納國王在西元4世紀於阿克森姆所修築的,據說教堂內部藏有約櫃。根據基督教傳統,據說該箱存有最初的十戒石板,由所羅門王與示巴女王的兒子孟利尼克一世帶回衣索比亞。

本質特性-商業主義者

強力投資者:商業主義者帝國可以使用自己的影響力,為自己或其它帝國建造資源採集設施,這樣有可能可以改進關係。

仲裁調解:商業主義者文化可以轉賣從協力廠商購買的資源。

傳承特性-豐饒角

出產金錢的地塊金錢+2

象徵性單位-肖特萊

肖特萊使用彎刀或者曲劍作戰,戰鬥過程中,這類武器可以幫助他們避開敵方的護盾或其他的防禦裝備,從後頭攻擊敵人。

肖特萊一詞描述了一個裝備有曲劍的戰士,這把劍來自阿比西尼亞和衣索比亞。這種武器是用鐵鍛造而成,是一種鐮狀劍,以埃及鐮刀劍的形式在整個尼羅河穀廣泛使用。不過,曲劍可以通過獨特的大小和形狀與之區分。它的鋒刃從把手下面開始急劇彎曲。這把劍的尖端是向前的,就像一把大鐮刀,只有向內彎曲的部分是打磨鋒利的。我們對這種武器的實際運用瞭解甚少,但它很可能是一種步兵武器。彎曲的劍身和尖端可以從盾牌後面伸出,也可以把騎兵掀下來。然而,也有可能這種武器只是用於儀式,從未在戰鬥中使用過。

屬性:戰鬥力27、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近戰單位】近距離作戰單位;【抓握者】管控區更大,不可被忽視。

花費:1人口、90工業

解鎖者:常備軍

象徵性區域-大方尖碑

大方尖碑被用作帝皇陵,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高、最重的巨石建築之一。

阿克森姆的統治者們在首都建造了一座重要的喪葬建築。這個皇家大墓地中有近200個方尖碑,每個方尖碑下都是一個墓穴。其中六座因其巨大的規模而聞名,是人類有史以來最高的巨石建築。這六座阿克森姆大方尖碑是用同一塊巨石鑿成。西元3至4世紀之間,它們被從距離城市四公里外的花崗岩採石場中拖運過來。它們的高度在15至32米之間,重量在75至517噸之間。它們很可能是被矗立在岬角上,標誌著重要統治者的墓地。這六個方尖碑的形狀像塔,側面裝飾有雕刻的門窗。

效果:每一宗教影響力之下的領地金錢+1\信仰+3\金錢+3\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市場區金錢+3、城市或前哨站商貿人員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阿契美尼德波斯

擴張主義是波斯文化的核心,波斯人知道只有接受其人民的宗教與文化的多樣性,帝國才能禁得起時間的考驗。

在16世紀擺脫外國征服者,重建獨立的波斯帝國之後,薩非王朝最終傾覆於1722年阿富汗各省的起義。卡紮爾王朝繼承了這一時期的帝國架構,以此作為重建現代化波斯國家的基礎,並繼續了納迪爾沙和贊德王朝領導的兩個早期復辟時期的工作。

歷史

納迪爾沙曾是薩非王朝末代國王的軍隊將領。在1727年至1736年間,他領導了許多成功的軍事行動,在阿富汗各省進行了反奧斯曼帝國的戰爭。他後來廢除了最後一位薩非皇帝,並于1736年自立為沙阿(國王)。在成功進軍莫臥兒帝國,擴張了波斯疆土(高加索至印度河),帶著大量珍寶回到伊斯法罕後,他的權力達到了頂峰。然而,在他1747年遭到暗殺後,他的王朝立即覆滅了。從18世紀後期開始,在贊德王朝的統治下,帝國的疆土逐漸收縮,但仍然牢牢掌握著從亞美尼亞高原一直延伸到阿拉伯海沿岸的領土。在俄羅斯和大英帝國的壓力下,卡紮爾統治者于1786年開始進行行政改革,以期擁有並保持一支更高效的現代軍隊。經過一系列調整後,納賽爾丁·沙(1848–1896)開始改革稅收制度,建立現代郵政服務,並造出了帝國的首條鐵路。在這個朝代,新的卡紮爾首都德黑蘭也進行了翻新和擴建,在宏大的城市改建規劃下增加了許多宮殿、集市和清真寺。

你知道嗎?

“孔雀寶座”一詞原被用來指代波斯的帝王寶座,後來引申為帝王的皇權。孔雀寶座是莫臥兒國王沙賈汗的王位,是納迪爾沙1739年從德裡帶回來的。雖然原本鑲嵌著珍珠和寶石的王座在他死後被毀,但其後人的寶座仍然保留著這一稱謂。

本質特性-擴張主義者

天下大同:擴張主義者文化可以花費一定成本,使用軍隊強行吞併一處被其它帝國前哨站或行政中心佔領的領土;如果這一行動完成,受害一方將獲得一個針對擴張主義者文化的不滿。

野心滿滿:無論雙方處於何種外交關係,擴張主義者文化的軍隊都可以直接跨越邊境,不會受到任何傷害或阻擋。不過,擅自闖入的不滿還是會照常出現。

傳承特性-居魯士之影

城市數量上限+2、城市或前哨站安定度+10

象徵性單位-長生軍

長生軍扮演著皇家衛隊與精英重裝步兵的雙重身份,裝備精良的長生軍是波斯軍隊的核心力量。

波斯人集結起來的龐大軍隊對他們的同代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們龐大的隊伍(儘管被希羅多德狠狠誇大了)包括了一支由10,000名士兵組成的精銳部隊,人稱“長生軍”,是薛西斯大帝的私人衛隊。這些衛兵是從帝國的波斯人中招募的,構成了軍隊的中堅力量。這群精銳步兵使用長矛作戰,這是阿契美尼德貴族的象徵。根據希臘歷史學家的說法,長生軍也可以通過他們長矛尾部的金或銀徽章來識別。在戰場上,他們負責監督其他由總督派來的徵召部隊,以及那些為戰役招募的雇傭兵。使用“長生軍”這個稱號,或許是因為戰爭中犧牲的每一個士兵都被有條不紊地替換掉,因此這支部隊的人數總是保持不變,仿佛是長生不死一樣。

屬性:戰鬥力28、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反騎兵】近戰單位,攻擊騎乘單位時,獲得戰鬥力加成;【堡壘】在高地進行戰鬥,並處於設防姿態時,戰鬥力增強。

花費:1人口、180工業

解鎖者:常備軍

象徵性區域-總督宮

有時,給身為一省之長的總督一定的自治權,讓他們自行處理偏遠地區的事務,是比較明智的做法。

根據頭銜,阿契美尼德皇帝是“偉大的國王,萬王之王,萬國之王,世界之王”。他統領著下面的各位君主,也就是總督轄地的總督,這也是帝國行政體系的唯一職位。總督轄地沒有固定的邊界,領土會根據總督的權力範圍而變化。各總督轄地擁有自己的行政網路,通常依賴于自阿契美尼德征服之時起就已經存在的精英團體和組織。皇帝會為每個總督轄地任命一名軍事指揮官和一名秘書。理論上,這是他在帝國中權力的延伸。儘管如此,只要他們繳稅,並提供足夠的部隊來維持秩序和參加戰役,這些人就可以較為自由地管理自己的領土。在某些年份,繳稅的數額相當於388噸白銀。

效果:影響力+1、金錢+5、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區域影響力+2、城市或前哨站商貿人員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中世紀時代

倭瑪亞

由於受到哈裡發王國內外的科學與文學的眾多影響,倭瑪亞人完美地將宗教信仰與哲學研習結合了起來。

西元632年穆罕默德去世,他最年長的同伴們也相繼離世後,穆斯林社會世俗和宗教的權利鬥爭急速加劇。和先知同樣來自古萊什部落的倭瑪亞人奪取了哈裡發的控制權,並進一步擴展了帝國,迎來了伊斯蘭文化中的一段黃金時代。

歷史

穆阿維葉出生于麥加最強大的部落,於641年被任命為敘利亞富庶省份的總督,然後于661年成為伊斯蘭帝國的首領哈裡發。在穆阿維葉及其繼任者的指揮下,帝國範圍擴展到了中國的邊疆地區,同時沿著地中海南部沿岸地區打下江山,一路直抵伊比利亞半島並將其收入囊中。在征服的過程中,帝國的權力中心轉移到了漢志的丘陵地帶,也就是在當今的敘利亞。帝國從首都大馬士革及其在近東地區的領土開始發展,基於三大支柱:阿拉伯部落結構、薩珊貴族體系和拜占庭官僚體系。在阿卜杜勒·馬利克統治期間(685–705),以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的阿拉伯-穆斯林行政架構取代了先前的希臘架構。倭瑪亞王朝在750年的阿拔斯叛亂後被迫流亡,後成功在伊比利亞半島的安達盧斯保留了權力的火種。這個王朝繼續支持著過去在大馬士革所推動的輝煌宮廷文化,直至1031年。這片擁有600萬居民的地區坐落於伊斯蘭與西方基督教世界之間的十字路口,是一個大熔爐,為藝術和科學領域帶來了驚人的發展。各種信仰的音樂家、詩人、哲學家、數學家和天文學家在此交流互動,即便在王朝的最後一個哈裡發被推翻後也繼續居住在安達盧斯。

你知道嗎?

齊亞卜曾是一位音樂家、詩人、天文學家和地理學家,充分體現了科爾多瓦宮廷文化和知識的大融合。據說是他發明了撥子(或稱撥片),並為烏德琴加了第五根弦,後者成為了西方魯特琴的原型。

本質特性-科技主義者

集體思想:科技主義者文化可以為自己帝國中的每個城市啟用一種特殊模式,令該城市將其全部的工業、金錢與食物盈餘轉化為科研產出,持續數個回合。

先見之明:科技主義者文化可以解鎖下個科技時代的科技。

傳承特性-博學夥伴

每一聯盟所有城市科技+5%

象徵性單位-哈拉斯騎兵

招募於阿拉伯部落外界,這些統治者與皇室的禁衛軍正是哈裡發王國的精銳輕騎兵。

哈拉斯禁衛軍是在穆阿維葉(661-680)的哈裡發統治下建立的一支專門隊伍,負責保護伊斯蘭帝國的統治者和總督。這支私人衛隊陪同哈裡發出席公開儀式,展示他的權威。位於權力中心的這支部隊還充當了直接隸屬于哈裡發政權的員警部隊。部隊成員來自于馬瓦裡,也就是那些被征服的省份中,非阿拉伯裔的穆斯林皈依者。通過保留這些依附的信徒,倭馬亞王朝的統治者們希望能防止他們的私人衛隊受到內部宮鬥的影響。在戰爭時期,哈拉斯禁衛軍有時也被併入帝國軍隊。在這期間,他們組建了一支有500名輕騎兵的超機動部隊,由於其行動極為迅速,因此表現出色。

屬性:戰鬥力36、移動點數6、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騎兵】可無視敵方管控區的近戰單位,十分擅長追殺遠端單位,無法攀爬防禦工事;【強迫執行者】攻城時消耗額外安定度。

花費:1人口、400工業

解鎖者:騎士制度

象徵性區域-大清真寺

美輪美奐的拱廊,宣禮塔和拱門相互交織,環繞著中央庭院——成千上萬的人可以聚集在此進行禮拜。

清真寺是穆斯林世界中的特有公共集會場所。在伊斯蘭教傳播之初,清真寺都是城市中心的小建築物。重建和擴張這些早期禮拜場所的過程始於7世紀末,當時帝國的穩定使穆斯林社區得以發展。在一些主要城市中心,大清真寺是用來宣揚哈裡發權威的首選之地。信眾每個星期五都會在大清真寺中聚集,聆聽以信仰者領袖之名進行的佈道。大馬士革大清真寺以其宏偉的建築和精美的馬賽克壁畫裝飾而著稱,經常被古代史料描述為伊斯蘭世界中最美麗的清真寺。因此,它的許多特徵被紛紛模仿,尤其是在科爾多瓦大清真寺的設計中。

效果:每一附屬領土數量科技+3、信仰+5、安定度-10、對城市或前哨站研究人員欄位+1

花費:工業

迦納

身處黃金天堂,迦納人把守戰略位置,地處世界的十字路口,在這裡他們能夠成為無人能比肩的巨賈。

索甯克口口相傳的故事講述了統治者迪伯·西斯的傳說。相傳他是在瓦加杜王國(古迦納)創立了索寧克部落的傳奇領袖丁加與水精靈相結合而誕下的孩子。據說他在3世紀為龐大的迦納帝國奠定了基礎,該帝國一直控制著西非的跨撒哈拉貿易,直到13世紀。

歷史

西元曆伊始,薩赫勒地區就已經通過農民、牧民和遊牧民族之間的交流而擁有了縱橫交錯的貿易路線。從4世紀開始,長期乾旱的結束和阿拉伯駱駝供應的增加使得聯通龐大的跨撒哈拉貿易網路成為可能。新路線的開通使得被瓦加杜王國同化的城市和王國得以發展,最後成為了迦納帝國。9至11世紀期間,曼加(意為國王)以首都昆比薩利赫為大本營,控制著從北面沙漠到南面和東面的尼日爾河與塞內加爾河間的領土。這個社會分為幾個階級,分別是貴族、帝國官員、自由民和奴隸。帝國圍繞著跨撒哈拉貿易進行發展,這是其財富的來源。曼加通過一個個地商談,將一系列城市和王國融入了他治下的安全貿易區。迦納統治者並不直接擁有那些借助他的土地而流向地中海盆地的黃金、鹽和奴隸,其手段是制定政策來對每筆交易徵稅。

你知道嗎?

迦納的“曼加”既是政治領袖,又是宗教領袖,其權威來自于其抵禦神秘力量的能力。根據皇室血脈傳承,曼加與神話大蛇比達(Bida)有血緣關係。據說他有呼風喚雨的能力,並且能夠解開與黃金交易有關的詛咒。

本質特性-商業主義者

強力投資者:商業主義者帝國可以使用自己的影響力,為自己或其它帝國建造資源採集設施,這樣有可能可以改進關係。

仲裁調解:商業主義者文化可以轉賣從協力廠商購買的資源。

傳承特性-奢侈生活

每一奢侈資源使用次數金錢+5、每一戰略資源使用次數金錢+5

象徵性單位-駱駝騎兵

儘管駱駝有些原始且笨拙,不過卻有著堅強的本性,並且不知疲倦,這些品質使得它們能成為有效的輕騎兵坐騎。

單峰駱駝以其耐力而聞名,它能承受高溫,可以八到十天不吃不喝,還能負重200公斤。這些特殊的能力使單峰駱駝成為薩赫勒社會中運輸和戰鬥的首選動物。迦納國王可能更傾向於通過談判來為帝國擴充領土,但他們也知道如何使用軍事力量來擴大影響力,並保持貿易路線的暢通。他們可以依靠一名經驗豐富的武士貴族,根據傳統由此人來指揮騎兵和幾支奴隸軍隊。為了維持對奧達哥斯特城的戰略控制,迦納國王動員了由眾多梅哈裡單峰駱駝騎兵組成的軍隊。梅哈裡駱駝被用於長途運輸物資或攻擊敵人,通常由貴族以外的自由民或奴隸騎乘。

屬性:戰鬥力35、移動點數6、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騎兵】可無視敵方管控區的近戰單位,十分擅長追殺遠端單位,無法攀爬防禦工事;【反騎兵】近戰單位,攻擊騎乘單位時,獲得戰鬥力加成。

花費:1人口、400工業

解鎖者:騎士制度

象徵性區域-奢侈品集市

將大地上生長的各式原材料變成精細、美妙、充滿魅力而又受人喜愛的貨品,其本身就是一種藝術。

作為迦納曼加人的祖先,索甯克族曾經形成了一個活躍而組織嚴密的商人流散群體。他們在迦納帝國的每個城市中心都有根據地,如此一來,他們編織的貿易網路可以讓貨品隨著商隊路線進行長距離的流動。在城鎮中,商人們會聚集在貿易區進行買賣。貿易區中包含了所有用於存儲本地產品和進口商品的貨棧和糧倉。跨撒哈拉貿易將奴隸、黃金和鹽帶入了地中海地區,進而換取香料、馬匹、玻璃製品和珠寶。迦納帝國對進出曼加領土的每件商品徵收稅款,由此成為富甲一方的貿易中心。

效果:每一貿易路線數量金錢+1、金錢+5、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市場區金錢+3、城市或前哨站商貿人員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拜占庭

在拜占庭的集市,精絲被用以交換貴金屬;在宮殿內,那些有影響力的人士在討論著如何重現,甚至超越古代的成就。

拜占庭帝國歷史的起點通常被認為是西元330年,也就是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拜占庭這一古殖民地之上建立新首都“君士坦丁堡”之時。然而,直到395年羅馬帝國東西分治,隨後476年西羅馬帝國瓦解後,拜占庭帝國才成為了獨立的存在。從330年君士坦丁堡建都到1453年拜占庭覆滅,整整過去了1123年又18天,這段歷史又被稱為“千年拜占庭”。

歷史

雖然拜占庭帝國發源於羅馬帝國,但它逐漸催生出了一種融合希臘文化和東方文化的獨有文化。不過拜占庭帝國仍然沿襲了羅馬基督教“普世之國”的傳統,相信所有曾屬於羅馬的領土終有一天會重新歸於羅馬。這種觀念使得拜占庭幾次嘗試收復失地。然而,到了11世紀下半葉,拜占庭皇帝們就只能在一旁束手無策,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財產被奪走。巴西琉斯(意為皇帝),被視作上帝在人間的攝政王,對政治、軍隊和宗教有著完全的獨裁掌控。皇帝身著彰顯皇室地位的紫衣,是嚴格禮法的焦點。拜農業和商業活動所賜,拜占庭帝國極度富有。其貨幣,索利都斯,在這片古代帝國的疆土之外廣為人知,聲名遠播,且直到11世紀為止都非常地穩定。君士坦丁堡是一座國際大都會,似乎有多達50萬居民,象徵著帝國偉大貿易樞紐的地位,為世人豔羨。帝國橫跨兩大洲,位於地中海、黑海、巴爾幹、小亞細亞和俄羅斯草原的交界處。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和商品源源不斷地彙集於此。

你知道嗎?

在拜占庭,紫色是獨屬於皇家的顏色。除了這種顏色本身十分昂貴之外,當政帝后的子女也被稱作是“生於紫色”。這意味著他們出生於皇宮中紫斑岩築就的產室。因此,他們會獲得“紫衣貴族”(Porphyrogenite)的頭銜。

本質特性-商業主義者

強力投資者:商業主義者帝國可以使用自己的影響力,為自己或其它帝國建造資源採集設施,這樣有可能可以改進關係。

仲裁調解:商業主義者文化可以轉賣從協力廠商購買的資源。

傳承特性-商賈大師

每一聯盟所有城市金錢+5%

象徵性單位-瓦蘭吉衛隊

瓦蘭吉衛隊以驍勇與忠誠而聞名於世,士兵由境外招募,從而確保他們的政治忠誠性。

瓦蘭吉衛隊是拜占庭軍隊的精銳,是皇帝的私人衛隊。他們以使用長斧、劍和弓箭而聞名,被認為是帝國中最可怕和最忠誠的戰士。這支部隊是在巴西爾二世和篡位者巴爾達斯·弗卡斯與巴爾達斯·斯克雷羅斯發生衝突後組建的。西元988年,以嫁出自己的妹妹安娜公主為交換條件,皇帝從俄國大公弗拉基米爾那裡得到了一支6000人的部隊來幫助他鎮壓叛亂。這支部隊的士兵大多是斯堪的納維亞人,瓦蘭吉的名字由此得來。對拜占庭人來說,“瓦蘭吉”一詞指的就是斯堪的納維亞人,後來它也被用於描述任何來自北歐的雇傭兵(諾曼人、撒克遜人等)。哈拉爾·哈德拉達是瓦蘭吉衛隊中最有名的人之一,在1046年成為挪威國王之前,他做過這支衛隊的指揮官。

屬性:戰鬥力43、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近戰單位】近距離作戰單位;【榮譽準則】令軍隊無法撤退。

花費:人口、工業

解鎖者:重步兵

象徵性區域-競技場

蹄聲隆隆,護甲閃耀,塵土飛揚——沒有什麼比在觀看戰車對決的同時賭兩把更受市民們熱愛了。

早在西元3世紀的時候,拜占庭的羅馬殖民地中就有了競技場。然而,直到西元4世紀,君士坦丁堡成為了羅馬帝國的新首都之後,這座競技場才終於定型,成為了羅馬大競技場的複刻品。後來,這座不朽建築成為了拜占庭皇帝統治下城市社會與政治生活的中心。代表不同政治團體的支持者派系在這裡爭鳴,有時甚至會引起騷亂。皇帝會通過一種精心設計的儀式,從他直接與宮殿連通的住處出現在人們面前,以顯示他的無所不能。競技場長450米,寬80米,據估計可容納約50,000名觀眾。戰車將繞著競技場中心裝飾華麗的“中柱”競跑七圈。

效果:每一馬匹金錢+5、金錢+3、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馬匹資源點金錢+25、城市或前哨站商貿人員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工業

條頓人

條頓人凝聚于信念的大旗之下,相信自己就是熊熊燃燒的火炬,能夠將光明照遍世界的每個陰暗角落。

“德意志”(德國人)一詞的前身“條頓”,起初是指與羅馬帝國起衝突的古日爾曼部落。之後,“條頓”一般指神聖羅馬帝國中講德語之人。從15世紀開始,神聖羅馬帝國在拉丁語中有時也被稱為Sacrum Romanum Imperium Nationis Teutonicae(譯為:條頓民族之神聖羅馬帝國),或者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日爾曼民族之神聖羅馬帝國)。

歷史

當薩克森的公爵們攫取了東法蘭克的權力之時,他們逐漸為王國內肆虐了數十年之久的戰事畫上了句號。西元936年,國王奧托一世於亞琛加冕,西元962年,國王奧托一世受教皇約翰十二世加冕為帝時,獲得了第二個威名赫赫的卡洛林頭銜,神聖羅馬帝國由此誕生。皇權復辟讓他(及其繼承者)能夠統治諸多卡洛林領地,同時向東部和多瑙河沿岸擴張。神聖羅馬帝國建立初期僅包含日爾曼(東法蘭克)、義大利北部以及洛泰爾尼亞諸國。然而,從奧托的統治開始,歷代皇帝通過向信奉基督教的公爵們提供官方頭銜,以換取其對皇權認可的方式開始獲取易北河以東的領土。該擴張以階段的形式進行,並在13世紀對斯拉夫人的十字軍東征過程中達到了頂峰。十字軍受皇帝的鼓勵,主要由兩個修道會所領導,即寶劍騎士團以及條頓騎士團,之後,條頓騎士團還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獨立國家。該時期還伴隨出現了維斯瓦河以及芬蘭灣之間發生的殖民化以及基督教化。

你知道嗎?

與其鄰國不同,神聖羅馬帝國從未發展成一個完全成熟的現代國家。作為一個兼收並蓄的文化以及權力集團的領導者,帝國政府主要是象徵性的,而不基於任何長久的治理。

本質特性-擴張主義者

天下大同:擴張主義者文化可以花費一定成本,使用軍隊強行吞併一處被其它帝國前哨站或行政中心佔領的領土;如果這一行動完成,受害一方將獲得一個針對擴張主義者文化的不滿。

野心滿滿:無論雙方處於何種外交關係,擴張主義者文化的軍隊都可以直接跨越邊境,不會受到任何傷害或阻擋。不過,擅自闖入的不滿還是會照常出現。

傳承特性-信仰鞭策

每一國教信眾金錢+1、每一國教信眾科技+1

象徵性單位-日爾曼騎士

日爾曼騎士身著鎖子鎧,手持傳統的長矛與劍,騎著威猛無比的弗裡斯馬匹作戰。

不來梅和盧貝克的商人在1190年的阿卡(黎凡特)圍城戰期間創建了條頓騎士團,它最初是個醫院騎士團,旨在幫助基督教朝聖者。到了1198年,它轉變為一個軍事組織,主要從德國貴族中徵兵。依照類似于聖殿騎士團的規章,它由一位聽命于德國皇帝的終身制總團長領導。 受赫爾曼·馮·薩爾紮(1209-1239)的影響,騎士團通過將東歐的異教徒人口基督教化,開始走上了它的崛起和歐洲擴張之路。他們隨後佔領了這些領土的一大部分(普魯士、波美拉尼亞、立陶宛等),並在馬林堡建立了首府。然而,條頓騎士的勢力在15世紀坦能堡戰役(1410年)戰敗後開始衰落。

屬性:戰鬥力39、移動點數6、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重騎兵】快速強力的騎乘單位,可對敵人發起衝鋒,對非鄰近敵人發動攻擊時,獲得戰鬥力加成,無法攀爬防禦工事;【皈依者】對抗信仰不同國教的敵人時獲得戰鬥力加成。

花費:2人口、400工業

解鎖者:騎士制度

象徵性區域-帝國大教堂

是帝王的宮殿,也是宗教崇拜之地。這充分反映了教堂和軍事之間的緊密聯繫。

帝國大教堂(德語為“Kaiserdom”)是由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建造的宗教建築。其中最著名的是施派爾大教堂,也被稱為聖母升天聖斯蒂芬聖殿皇帝主教座堂,是世界上最大的羅馬式大教堂。其始建於1030年康拉德二世統治期間。大教堂經過了多次翻新,融合了卡洛林、奧托和倫巴第羅馬式建築風格。大教堂最初是為了與克呂尼修道院競爭而建,幫助將帝國的焦點轉移到了萊茵河附近,並對當代羅馬式大教堂的建築產生了重大影響。這座柱廊式教堂建在羅馬時代最大的地穴上,有一間大的耳堂和一塊深廣的唱詩班廣場。它於1041年被奉為聖地,是中世紀許多德國君主的墓地,建有四位皇帝的陵墓。

效果:每一區域信仰+1、影響力+3、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區域信仰+3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法蘭克

受信仰的指引與榮譽準則的強化,法蘭克人旨在再興王權,並在世界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撒利法蘭克人是3世紀時居住於默茲河和塞納河之間的日爾曼人。他們在5世紀時征服了高盧北部和德國東部。他們締造了環繞西羅馬帝國的種種王朝與公國,其隨後集中於萊茵河和比利牛斯山脈之間。

歷史

法蘭克公國是克洛維斯在481年加冕後建立的國家聯盟。他們的君主,即墨洛溫王朝、卡洛林王朝和卡佩王朝的祖先,都有著法蘭克國王的頭銜。“法蘭西亞”一詞原指統治階級的戰士,後來逐漸演變成了所有法蘭克王國的代稱。查理大帝治下帝國在815年瓦解之後,每個王國都開始沿著自己的道路發展。因此,當卡佩王朝於987年掌權西法蘭西亞之後,就開始對王國的領土和人口實施更強的控制。後來,在腓力二世,路易九世和腓力四世連續而又漫長統治期間(1180-1314),帝王得以擴張王室領地,並且獲得了淩駕於其臣民和封臣之上的新特權。君主的權力越來越多地被固定在一個劃定的領土上,而不再依賴于其封臣。最終,這將會把誕生于法蘭克貴族的帝王與其所轄領土綁定。1205年後,“法蘭克國王”的頭銜逐漸被“法蘭西國王”取代。與此同時,古法語系統性地成為了書面語言。

你知道嗎?

阿基坦的埃莉諾(1124–1204)是一位強有力的政治人物,分別通過1137年與路易七世和1154年與亨利二世的婚姻,成為了法蘭西女王和英格蘭女王。然而,她1189年被加冕為英王理查一世,又被稱為“獅心理查”,的兒子,仍然是法蘭西國王的封臣,擁有繼承自母親的阿基坦公爵和普瓦捷伯爵的稱號。

本質特性-美學主義者

文化衝擊:美學主義者文化獲得相應選項,可以通過支付金錢,令一塊領土徹底被其文化影響力覆蓋,以此獲得影響力。

大家風範:無論實際的意識形態到底是什麼,美學主義者文化與每一方之間的意識形態接近性將永遠視為達到最大,這將使外交變得更加容易。

傳承特性-王室領地

影響力+10%、騎乘劫亂洗劫所得+100%

象徵性單位-法蘭克兵

這些耿耿忠心的騎士以身披重甲、騎著重型馬而聞名,是法蘭克軍隊的攻堅力量。

通過將封地的管轄和開發權按照軍功授予一小部分人,法蘭克王國得以發展起來。這群武士(後來成為貴族)憑藉特有的軍事專長,形成了封建社會的一條重要紐帶。幾個世紀以來,法蘭克貴族將自己的形象塑造成了一個典範。在這個基於騎士形象和戰鬥情誼的共同文化中,還加入了一套包含基督教教義的複雜價值體系。事實上,直到14世紀中期,中世紀的軍事戰術都在推崇騎兵。法蘭克貴族身披重甲,手持三米多長的鐵尖長矛,在戰鬥中經常以緊密的隊形發起衝鋒。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依靠蠻力和衝擊的策略,在面對弓箭手和火槍手時效果越來越差。

屬性:戰鬥力39、移動點數6、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重騎兵】快速強力的騎乘單位,可對敵人發起衝鋒,對非鄰近敵人發動攻擊時,獲得戰鬥力加成,無法攀爬防禦工事;【重型衝鋒】衝鋒時獲得較高的戰鬥力加成。

花費:2人口、400工業

解鎖者:騎士制度

象徵性區域-繕寫室

要想在這裡工作,就必須忍受節制欲望的痛苦。但正是這些禁欲主義者書寫出了上帝的榮光。

在8世紀到12世紀間,修道院是中世紀社會重要的經濟樞紐。這使它們成為了梅羅文加和卡洛林王朝君主們的基本行政中心。他們慷慨地向寺院發放土地和稅收優惠,並經常把法蘭克貴族成員送去修道院。修道院同時也是重要的文化中心,進行宗教和古代文本的研究、保存和抄寫。在修道院或大寺院中,繕寫室是供僧侶抄寫員專門製作手寫文本的房間。他們寫在羊皮紙上的文字隨後被微縮圖畫、風格化的字母或抽象圖形加以“點綴”。據估計,在發明活字印刷之前,抄寫聖經要花費一年多的時間。由於需要快速統一地書寫,僧侶們發明了卡洛林小寫體。這種以查理曼大帝命名的字體,是當代拉丁語系書寫系統的基石。

效果:信仰+3、安定度-10、科技+5、每毗鄰一塊區域影響力+2、城市或前哨站研究人員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英格蘭

面對重重威脅,英格蘭人民因著飄揚的旗幟、神聖的詩篇以及王法條例而團結在一起。對上帝與君主的忠誠和奉獻至關重要。

英格蘭第一個統一王國出現於10世紀,當時的威塞克斯國王統一了麥西亞、諾森布裡亞和東盎格利亞的領土。撒克遜人和丹麥人的影響力因諾曼領主的傳統而增長,形成了基於土地所有權和農業的中央集權封建制度。

歷史

在7世紀至11世紀之間,不列顛群島是居住在北海沿岸的日爾曼和北歐人口的主要遷徙路線之一。盎格魯人、朱特人、撒克遜人和丹麥人開始在肥沃的土地上建立領土和定居點,為郡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並將在1066年以後由諾曼領主統轄。征服者威廉在登基後加強了君主制,以改革、擴展和加強已經在英格蘭中部地區牢固建立的耕地結構。計量單位海得(hide)是這一制度的基礎,指的是一塊足使一個家庭以其為生的土地。這些人和土地圍繞在領主的莊園周圍,後者負責地方行政管理和稅收。農作物產量提高帶來了人口的穩定增長和城市中心的發展,直到13世紀中葉。在諾曼和金雀花統治者(1066-1485)的管轄下,英格蘭王室所屬的大陸領土得以不斷擴張,而這加劇了英格蘭和法國之間的緊張局勢,兩者衝突持續了三個多世紀。兩個王國之間的衝突持續不斷,以至於需要成立領主們組成的議事會來幫助他們管理王國。這些議會逐漸獲得了新的權力,並演變成了我們今天所知道的英國上下議院。

你知道嗎?

諾曼習慣法是在10世紀至13世紀間根據法蘭克和斯堪的納維亞法律的要素而發展起來的,對英國的法律制度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諾曼習慣法中確立的原則仍然是澤西島、根西島、薩克島和奧爾德尼等海峽群島法律制度的基本支柱。這些島嶼仍歸英國君主管轄,後者仍享有諾曼第公爵的頭銜。

本質特性-農耕主義者

豐饒之地:農耕主義者帝國可以使用自己的影響力,以更好的生活作為吸引觸發遷徙,從相鄰的領土盜取人口。

社群精神:農耕主義者城市每次獲得人口,便會提升安定度。

傳承特性-農奴勞力

每一附屬領土數量對城市或前哨站食物+7

象徵性單位-長弓兵

因在境外的戰功而聞名,長弓兵的紫杉弓主宰著中世紀的戰場。

從10世紀開始,英格蘭君主權力的擴張遭遇了威爾士領主的強烈抵抗。長弓兵在與威爾士邊境領主的多次戰鬥和小衝突中證明了他們的價值,被大量編入英格蘭軍隊。 這些弓箭手從邊境各地招募,在某些戰役中,他們占了英軍的四分之三。經驗豐富的長弓兵價格比武裝士兵低兩倍,可以以國王的名義被義務徵召服役,每分鐘可以射出十五支箭。由整塊紫杉木製成的 長弓,長度在1.7米到2.1米,射程超過300米。超遠的射程使金雀花王朝的軍隊在百年戰爭中獲得了巨大優勢。

屬性:戰鬥力32、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4

詳細資訊:【遠端單位】遠端戰鬥單位,抵禦近戰攻擊時,戰鬥力會遭受減益;【間接火力】單位可在沒有視線的情況下攻擊其它單位。

花費:1人口、200工業

解鎖者:戰時徵召

象徵性區域-要塞

英格蘭的忠實擁躉在此合謀,測試他們日趨狡詐的國土防禦策略。

在1066年加冕典禮後,征服者威廉立即下令開建倫敦塔的第一批建築。這標誌著整個王國重要防禦工事建設計畫的開始。為了展示諾曼統治者的力量,倫敦塔還被當作貴族的住所,成為封建社會的重要象徵。這些要塞大多是由木柵欄保護的木塔,建在人造的土丘,又稱“摩特”(城堡中心土丘)之上。這些以摩特為中心,外郭環繞的城堡是由未經訓練的工人使用大量易於找到的材料建成的。在12世紀,它們被具有相同設計的石制城堡所取代,然後在13世紀逐漸轉變為堡壘。圓形塔樓使它們更能抵禦拋射物,更緊湊的設計也更能適應火炮的日益普及。

效果:為位於其上的遠端單位增加2射程、區域防禦工事+20、安定度+5、處於區域或相鄰區域的單位在戰鬥中的戰鬥力+3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蒙古

從寒氣淩冽的群山,到春風吹拂的草原,蒙古人民一心想要征服一片片的土地。蒙古文化由騎術文化與致命野心所組成。

在13世紀,在成吉思汗的領導下,蒙古人開始征服已知世界。他們在今後的時間,只用了幾十年就建成了歷史上最大的帝國之一。

歷史

鐵木真,這個大約出生於1162年的男子,將會繼續征服蒙古的所有人民,在1206年獲得“四海之內的大汗”,即“成吉思汗”的稱號。這位傑出的軍事領袖于1207年率軍征服了亞洲,然後奪取了對西伯利亞南部、中國北部、伊朗以及俄羅斯的控制權。他於1227年去世後,他的後代繼續擴張,將伊朗和阿富汗收入了囊中。在歐洲,他們征服了俄羅斯的剩餘地區,奪取了保加利亞和匈牙利,並縱火焚燒了克拉科夫,最終止步於1241年的列格尼卡戰役。在中東,他們於1258年征服了伊拉克。他們擄掠了巴格達,將其圖書館燒毀,並處死了巴格達的哈裡發(伊斯蘭教的宗教及世俗的最高統治者)。在東方,朝鮮半島也淪陷了。1279年,成吉思汗的孫子忽必烈奪取了宋朝的控制權,建立了元朝,儘管他沒能征服日本。現在,龐大的帝國從亞洲各地一直延伸到歐洲,這種情況迫使帝國分裂成互為對手的汗國。但是,所有這些地區也都在接下來享受到了“蒙古治世”。這是一段穩定的時期,東西方之間的貿易和思想得以有利地流通了將近兩個世紀。

你知道嗎?

蒙古帝國疆土在13世紀末從地中海的邊緣一直延伸到了太平洋,達到了極盛,面積接近3300萬平方公里,約羅馬帝國的五倍,是歷史上連續性疆域最遼闊的帝國。

本質特性-軍國主義者

鋼鐵後備軍:軍國主義者文化可以在自己任意擁有足夠人口的城市中徵召民兵軍隊。

枕戈待旦:軍國主義者文化的基礎戰爭支持度數值會得到提升,使其更容易開展戰爭。

傳承特性-騎乘劫亂

洗劫所得+100%

象徵性單位-蒙古部落

作戰迅猛,蒙古部落如雷霆一般橫掃大草原,震懾敵人,掠奪城鎮。

雖然步兵(主要是外族人)在戰爭中逐漸被納入軍隊的行列,但蒙古軍隊本質上還是一支馬背上的軍隊。蒙古軍隊的強大源於其在戰場上驚人的機動性,在戰役中也是如此。每個騎手都有幾匹馬,這意味著他們可以長途跋涉而不必讓坐騎休息,這也加強了他們的機動性。1206年,蒙古人建成了龐大的帝國軍,由成吉思汗擔任統帥。它以十人為最小編制,既是一種基本的行政結構,也是征戰和維持秩序的工具。吐門是一個10000人的單位,他們的指揮官通常是蒙古帝國樞密院的成員。由於缺乏後勤保障,軍隊主要靠掠奪所經地區和伴隨他們而來的畜群為生。

屬性:戰鬥力29、移動點數6、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遊牧民】一種特殊單位,可通過戰鬥與洗劫獲取食物進行繁衍;【多步移動】能夠忽略管控區進行移動,直至所有移動點數耗盡。

花費:1人口、400工業

象徵性區域-奧多

從訓練弓低沉的振動到市集的喧嚷,在奧多能夠聽到姐妹城市的各種聲音。

與土耳其語“奧爾杜”相似,“奧多”是蒙古語中“部落”的意思,是指一個營地,並泛指氏族或權力所在地。這段時期的不同史料都將這些營地描述為:由動物皮或毛氈鋪在易於打包和攜帶的木框上,由此製成的流動帳篷(蒙古語:“ger”)。其中的一些,例如皇家帳篷,被安裝在牛車上。營地不斷遷徙以尋找新的牧場,但在戰爭時期,營地也被用作軍隊的次要基地。“奧多”隨後被用來指代規模較大的政治結構,例如13世紀下半葉到15世紀初,接受俄羅斯城鎮納貢的金帳汗國。時至今日,“奧多”一詞在蒙古語中仍與“權力所在地”同義,並時常出現在政府宮殿的名字當中。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工業

諾斯

諾斯人是汪洋上的劫掠者與殖民者。他們吃苦耐勞、敢於冒險,同時精通航海與造船技巧。他們時刻準備著在這混亂的世界攫取一切。

從西元793年林迪斯法恩修道院被掠奪開始,直到1066年諾曼在赫斯廷斯之戰中獲勝的這段時期內,成千上萬人跟隨著強大的領袖離開了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從海上對鄰國發動進攻。

歷史

“維京”一詞通常被用來泛指曾居住在斯堪的納維亞地區的人。但是在諾斯傳統中,維京一詞不是指代民族,而是指代行為,用來描述的是那些出海尋找財富的人,無論是通過貿易還是劫掠。那個時代的編年史講述了“諾斯人(意為北歐人)”、“丹人”和“異教徒”,生活在東歐的人則被稱為“瓦蘭吉亞人”或“羅斯人”。他們的遠航活動主要是由經濟需求(襲擊掠奪、建設貿易哨站等)推動的。他們對航海十分精通,且沒有遇到任何有組織的抵抗,因而在短短兩個世紀內就將影響力傳播到了歐洲全境的大部分地區。他們征服了部分英格蘭領土,在愛爾蘭設立了據點,穿越了波羅的海,橫跨地中海,接著又駛過了摩洛哥。他們跨過了俄羅斯,與中東建立了聯繫,殖民了冰島和格陵蘭,最終,對探索的渴望將他們一路帶到了北美。儘管史料中對於他們的描述通常集中在他們的擄掠行為上,但這些諾斯人最大的特徵其實是實用主義:他們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自己的行為,能夠在熟練的商人、嫺熟的海員和兇猛的戰士這幾種身份之間迅速切換。

你知道嗎?

多年來在流行文化中一直與諾斯戰士相聯繫的牛角頭盔,其實是到了19世紀才被發明出來的。據說是1875年瓦格納歌劇《尼伯龍根的指環》的服裝設計負責人給手下的某些演員戴上了這種天馬行空的頭盔。但並沒有人發現這種東西和維京人有關係。

本質特性-軍國主義者

鋼鐵後備軍:軍國主義者文化可以在自己任意擁有足夠人口的城市中徵召民兵軍隊。

枕戈待旦:軍國主義者文化的基礎戰爭支持度數值會得到提升,使其更容易開展戰爭。

傳承特性-暴風之族

海上單位移動速度+3、海上單位戰鬥力+2

象徵性單位-維京長船

這種瓦疊式構造船隻在速度性、機動性以及靈活性上都遠超同時期其他敵人的戰船。

在整個北歐海盜時期,斯堪的納維亞人憑藉優秀的船隻統治了歐洲的北部海域。它們配備了桅杆、橫帆、槳和橫向舵,其構架帶來了速度和操控方面的優勢,最重要的是,在一切條件下都有可能確保航行。這些採用了重疊板結構的船隻,邊緣相互搭接、吃水很淺,這使它們非常靈活機動,既能夠在遠海航行,也能駛入河道。維京長船就是這其中的一種專門戰船。它們更加修長,有很小的幹舷方便上岸。它們平均能載40到60名水兵,而一些傳說中的維京長船能載多達300人。建造如此龐大的船隻是一項巨大的投資,所以維京長船也是船主聲望的象徵。

屬性:戰鬥力23、移動點數0、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海上運輸船】遠端海上單位,需要擁有視野方可攻擊。 替換陸上單位以穿越海洋地塊;【公海】無視深水區的所有懲罰。

花費:人口1

解鎖者:海事精通

象徵性區域-船屋

北歐人船屋的屋頂和牆壁由木材製成,但地面則是沙地或岩石。

中世紀時期,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和維京殖民地中有一種與海洋文化密切相關的建築形式開始傳播,那就是船屋。這些建築物主要用於庇護船隻,偶爾用於庇護船員,尤其是在無法出海的冬天。船屋略高於海平面,形狀和大小各異,長4至40米,寬可達10米,具體取決於它所庇護的船隻。牆壁和屋頂皆為木制,地基由岩石堆積而成,泥土被挖出,為龍骨騰出了空間。像它所容納的船一樣,船屋可以增加船東的聲望。據史料記載,有些船屋甚至被用來舉辦皇家宴會。

效果: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沿海水域食物+5、每毗鄰一塊湖泊食物+5、洗劫帝國產生金錢+50、城市或前哨站農民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阿茲特克

氣派的美洲虎武士傲步于高地以及雲霧森林,阿茲特克人有著驚人的廟宇以及黑曜石劍刃。包括活人祭祀在內的宗教儀式確保了每天太陽都能升起。

有關阿茲特克文化起源的神話講述了有關一群四處流浪了兩百年,試圖尋找新家園的男男女女。他們最後定居在了當今的墨西哥城。阿茲特克人征服了中美洲的大部分地區,而這個帝國的首都正是當初這群男女在特斯科科湖的濕地湖畔所建立的城市,特諾奇蒂特蘭。

歷史

阿茲特克人是奇奇梅克人的一支,是一群10世紀居於墨西哥中部的半遊牧民族。在中美洲高度同質化的文化空間中,他們以自己的領導者、疆土“墨西加”和信仰而一枝獨秀,他們相信自己是被太陽神兼戰神威濟洛波特利選中的子民。阿茲特克帝國誕生於1428年墨西哥穀的三邦同盟:特諾奇蒂特蘭、特斯科科和特拉科潘。帝國會從被征服的土地上收取朝貢和稅收,然後在聯盟成員之間平分,而這成為了擴張領土的主要動力。據估計,由特諾奇蒂特蘭主導的“三邦同盟”征服了將近420座城邦。阿茲特克帝國在90年間持續崛起,但在之後與西班牙征服者埃爾南·科爾特斯所帶領的探險隊發生對抗,並在1521年被其擊敗。原材料和貴重材料大量湧入位於帝國心臟的幾座城市之中,鼓勵了藝術和手工業領域內新技術的發展。在被西班牙征服時,特諾奇蒂特蘭已經擁有超過20萬名居民——兩倍於同時期的威尼斯。埃爾南·科爾特斯在一封給查理五世的信中將特諾奇蒂特蘭描述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城市。

你知道嗎?

根據預言,阿茲特克人的流浪將結束於他們接到威濟洛波特利神旨意之時:他們只能定居於見到老鷹棲息在仙人掌上、喙中叼著一條蛇的地方。這個場景在墨西哥國旗上得到了描繪,也正是這個場景確定了特諾奇蒂特蘭的位置。

本質特性-軍國主義者

鋼鐵後備軍:軍國主義者文化可以在自己任意擁有足夠人口的城市中徵召民兵軍隊。

枕戈待旦:軍國主義者文化的基礎戰爭支持度數值會得到提升,使其更容易開展戰爭。

傳承特性-威濟洛波特利的榮耀

單位陸地移動速度+2、單位的工業花費-20%

象徵性單位-美洲虎武士

手持黑曜石鋸劍,無畏的美洲虎武士貴族驍勇善戰。

作為一個崇拜戰神的民族,所有的阿茲特克男性在年輕時都要接受軍事訓練,被統治者徵召來參軍打仗。由於經常要面對暴力,這個社會的社會等級是根據個人的軍事實力來決定的。精銳的專業部隊被招募到兩個軍團:美洲虎武士團或雄鷹武士團,他們的社會地位接近于貴族。他們都是久經沙場的士兵,在戰場上捕掠俘虜的能力證明了他們的實力。對阿茲特克人來說,戰爭的目的是打敗敵軍,並把盡可能多的俘虜作為祭品帶到特諾奇蒂特蘭。除了棉甲和馬克胡特(一種黑曜石劍)外,美洲虎戰士還身穿美洲虎皮,並被允許參加祭祀戰。

屬性:戰鬥力33、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近戰單位】近距離作戰單位;【狂熱】受到傷害後沒有戰鬥力懲罰。

花費:1人口、200工業

解鎖者:重步兵

象徵性區域-祭壇

神靈無法饜足的欲望需要源源不斷的人類鮮血來滿足——被獻祭者將會得到神靈的感激和無上的榮耀。

阿茲特克人是被掌管太陽與戰爭的蜂鳥之神——威濟洛波特利選中的子民,負責通過祭祀來維持太陽、行星和月球的運行。總體而言,中美洲的所有民族都向神明獻祭,以感謝他們的神聖祝福。為了履行對神靈的義務,阿茲特克人以一處包含多達78座建築的宗教地點為中心,建造了特諾奇蒂特蘭城。一座高達45米的金字塔頂上,有供奉特拉洛克和威濟洛波特利的廟宇,俯瞰著這片廟宇群。這座城市的廟宇中有許多祭祀坑,裡面有供奉神靈的祭品,包括物品(有貴有賤)、食品以及動物和人類的遺骸。人類祭品通常是軍事行動中的俘虜,他們的心會在祭壇上被摘除。

效果:信仰+5、安定度+5、每毗鄰一塊區域影響力+2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高棉

高棉文化體現著出類拔萃的城市規劃能力,高棉的城市與廟宇建築群令世界豔羨。他們高聳的聖塔一座座矗立在大地上,恢弘雄壯。

高棉位於印度和中國兩大偉大文化樞紐的交匯處,其國王統轄著龐大的陸上帝國,領土遍及今柬埔寨,老撾和泰國。在他們所開發城市中,矗立著高度複雜的基礎設施以及眾多宏偉的建築工程,並以此聞名。

歷史

十九世紀初,闍耶跋摩二世流亡歸來,在毗耶陀補羅奪取了政權,建立了一個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涵蓋了真臘的各個小王國。成為高棉人民的聖王之後,他在聖山荔枝山和洞裡薩湖之間建起了自己的首都。他的繼任者繼續建立以大湖和湄公河為中心的帝國,並在13世紀將其擴展到中南半島的大部分地區。高棉國王是成就斐然的建設者,他們在吳哥首府周圍建立了許多小城市。這些城市與複雜的水力網路相連,後者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水源。取決於官員的宗教信仰,那裡巨大的宏偉寺廟建築群專門用於膜拜印度教或佛教神靈,並裝飾有許多淺浮雕。吳哥帝國覆蓋了泰國灣、湄公河口和昭拍耶河口,地理位置優越,從這些可觀的貿易路線以及農業生產中獲得了可觀的收入。但是,從13世紀開始,半島上的宮廷叛亂和變化多端的氣候條件對高棉王朝產生了深遠影響。

你知道嗎?

被茂密的植被掩藏多個世紀之後,今人用機載鐳射掃描器和衛星技術對吳哥遺址進行了研究。這項研究估算了當時的城市規模。巔峰時期,城市面積超過了400平方公里,是前工業化時代最大的城市。

本質特性-建造主義者

開疆辟地者:建造主義者文化可以為自己帝國中的每個城市啟用一種特殊模式,令該城市將其全部的科研、金錢與食物盈餘轉化為工業產出,持續數個回合。

榮耀與驕傲:建造主義者文化的城市中每建造一個新的區域,城市的安定度便會上升。

傳承特性-偉業僕從

製造區工業+3

象徵性單位-丹維·加婭

高棉地區廣泛使用戰象,其歷史發展在多重弩戰象兵出現後達到了巔峰。

對高棉統治者來說,大象是重要的財產,也是君主權力的有力象徵。在戰勝了占婆人之後,闍耶跋摩七世國王在吳哥城的王宮前建造了一個平臺,上面裝飾著大象,他將在此檢閱經過的軍隊。雖然高棉統治者並未保有龐大和常備的職業軍隊,但他們有能力動員大批士兵參戰,招募他們的臣民和雇傭軍前來增援。戰象臺上的浮雕和雕塑說明了這些動物在軍隊中可能有許多用途。在戰爭中,它們會被裝備了弓箭或長矛的士兵們騎著,有時負載著頂部裝有弩炮的平臺。它們可以發射巨大的弩箭,因此也被用來對抗騎兵隊伍。

屬性:戰鬥力42、移動點數6、攻擊範圍3

詳細資訊:【遠端單位】遠端戰鬥單位,抵禦近戰攻擊時,戰鬥力會遭受減益;【移動與開火】可以在進行一次攻擊後進行一次完整行動。

花費:2人口、800工業

解鎖者:軍事建築

象徵性區域-巴拉伊

有人認為這些遼闊的人工湖象徵著創造之海。但無論如何,湖邊的豐富資源是不可否認的。

吳哥市建在洞裡薩湖的岸邊,從暹粒河沿岸的荔枝山山頂獲得供水。高棉建築師為了利用這一豐富的水源,在這座城市中建立了許多水庫或“巴拉伊”,將它們匯入了龐大的供水系統。巴拉伊的大小因地而異,有夯實的土牆,通常呈長方形。吳哥地區最大的兩個水庫位於加固的吳哥城兩側。它們的面積分別為16和12.5平方公里,能貯藏多達5000萬立方米的水。這些水庫通過灌溉渠與稻田相連。季風季節收集的雨水將在乾旱季節用於灌溉。

效果:每一人口工業+1、食物+5、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河流工業+2、城市或前哨站工人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近代早期時代

奧斯曼帝國文化

奧斯曼人將目光和志向寄託於天涯海角,他們渴望將全世界的財富帶回家園,讓自己的國界在大陸上肆意擴張。

自11世紀以來,奧斯曼人在安納托利亞崛起,征服了巴爾幹半島,其後於1453年一舉統治了拜占庭帝國的剩餘領地。從這些核心領地開始,他們建立了一個土地接壤的陸上帝國,從阿爾及爾延伸到巴格達,從漢志延伸到維也納。

歷史

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是10世紀定居於近東和中東的烏古斯突厥人的後裔。14世紀初塞爾柱蘇丹國解體後,他們開始在講突厥語的安納托利亞親王國掌權。他們和拜占庭帝國作戰,先攻入了安納托利亞,後前往巴爾幹,與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領主們作戰,最終在1453年以8萬大軍包圍並佔領了君士坦丁堡。隨後,帝國繼續往中歐和地中海地區擴張。塞利姆一世(1512–1520)和蘇萊曼一世(1520–1566)統治期間,建立起了統一的伊斯蘭帝國,伊斯蘭國王的王位得以恢復。他們控制了近東、美索不達米亞、埃及多個行省、漢志、昔蘭尼加和阿爾及爾。領土從巴爾幹一直延伸到維也納城下。為了爭奪地中海和黑海的統治權,奧斯曼海軍曾與威尼斯海軍的加萊賽戰船進行了多次戰鬥,但在紅海和整個印度洋,他們一直佔據主導權。奧斯曼帝國在蘇萊曼一世的領導下擁有雄厚的軍事和外交實力,參加了法國法蘭西斯一世與神聖羅馬皇帝查理五世之間的西歐戰事。從巴爾幹地區的礦山中開採的黃金和白銀為蘇丹提供了巨額財富。這些財富被注入了繁榮的商人貿易網路,將莫臥兒印度與地中海西部聯繫起來,一直到18世紀。

你知道嗎?

《丁丁歷險記》中阿道克船長最喜歡的罵人話之一——“巴什波祖克”,指的就是15世紀起開始活躍,主要由巴爾幹雇傭兵組成的奧斯曼非正規軍。巴什波祖克通常被用來控制平民,在巴爾幹獨立鬥爭中進行了暴力鎮壓,因而在19世紀的歐洲媒體中臭名昭著。

本質特性-擴張主義者

天下大同:擴張主義者文化可以花費一定成本,使用軍隊強行吞併一處被其它帝國前哨站或行政中心佔領的領土;如果這一行動完成,受害一方將獲得一個針對擴張主義者文化的不滿。

野心滿滿:無論雙方處於何種外交關係,擴張主義者文化的軍隊都可以直接跨越邊境,不會受到任何傷害或阻擋。不過,擅自闖入的不滿還是會照常出現。

傳承特性-至上之火

重型武器的工業花費-50%、重型武器戰鬥力+3

象徵性單位-蘇丹親兵

蘇丹親兵因其紀律嚴明而聞名,是蘇丹麾下忠心耿耿的精銳進攻步兵。

蘇丹親兵成立于蘇丹穆拉德一世統治時期(1362-1389),起初是由戰場上的俘虜所組建的步兵單位。蘇丹親兵的成立初衷是為了制衡出身高貴的強大土耳其騎兵,其後漸漸成了奧斯曼帝國軍隊與政府的中堅力量,這樣的狀態持續到了19世紀。最終,一個名為“德米舍梅”的徵召制度得以設立,專門用以從帝國邊境地區的基督教少數群體中徵召蘇丹親兵。在該制度下,男孩們在青少年時期就應召入伍,然後成為奴隸,在安納托利亞中央的土耳其與穆斯林環境中得以自由、撫養成人、接受訓練。這種非常規的程式旨在創建一支只效忠於奧斯曼帝國蘇丹的私人軍隊。他們毗鄰權力中心,職權顯赫,也因此成為了一個影響力巨大、緊密交織的社群,並涉事多起宮廷陰謀。

屬性:戰鬥力44、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4

詳細資訊:【槍手】遠端戰鬥單位,即使在抵禦近戰攻擊時,也可以滿額戰鬥力進行戰鬥;【攻城專精】參加進攻或突圍時獲得戰鬥力加成。

花費:2人口、970工業

解鎖者:火器戰爭

象徵性區域-蘇丹清真寺

學校、廚房和浴室被融入在蘇丹清真寺的不朽建築之中,它遠不止是一處祈禱場所。

庫裡耶是指一種以清真寺為中心所建成的複合體建築群,為教育、健康與衛生以及社區生活提供服務。彼時,蘇丹為能夠在帝國的大城市中提升自己的威望與地位而制定了相應方針,而這類建築群的修築通常隸屬於這類方針的一部分。位於布爾薩、埃迪爾內以及伊斯坦布爾的各個庫裡耶中,由烏拉瑪(阿拉伯語意為“學者”)所領導的法學與神學學校都讓這些建築群成為了奧斯曼帝國政府一條重要的納賢招才管道。它們提供負責管轄宗教、司法以及民事事務的官員,穆斯林法官以及部分總理府主管官員。這些建築會獲得長期捐款,以用於支付運營費用、建築維護費用以及教師們的薪酬。這一長期收入同樣也負擔了宗教慈善服務的費用,比如救濟院以及醫院——這些機構也位於庫裡耶內部。

效果:每一區域信仰+1、影響力+3、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區域影響力+3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威尼斯

威尼斯人是天生就懂得如何謹慎外交的商人們,他們引以為傲的是自己的政治權謀以及海事管控,同時,他們對於外來文化的思想也十分開放包容。

威尼斯這個名字來自印歐種族威尼提,他們在鐵器時代居住於義大利東北部的威尼托地區。西元六世紀,倫巴第的移民將該地區的人口趕到了波河三角洲的沼澤瀉湖一帶,他們在那裡建立了一座城市——威尼斯。威尼斯處於貿易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優越,很快就建立起了一個令人難以置信的海洋帝國。

歷史

西元697年,第一任總督保羅·呂齊奧·阿納法斯托的當選標誌著威尼斯共和國的成立。威尼斯被拜占庭統治過一段時間,但後來逐漸成為了拜占庭強大的盟友。後來威尼斯徹底脫離了其統治者,並在1204年將第四次十字軍東征的矛頭調轉到了君士坦丁堡。拜占庭權力的瓦解意味著威尼斯人成為了地中海盆地的主要貿易國。這種實力體現在了威尼斯金幣上,這種貨幣在整個地區一直使用到了16世紀末。這座城市的輝煌可以歸功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圍繞複雜的運河系統而建,用435座橋樑連接起了121座小島。威尼斯是神聖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巴爾幹半島和地中海世界之間的貿易仲介。威尼斯通過貿易,尤其是鹽類貿易,成為了現代最重要的海上和商業帝國之一。在16世紀,威尼斯擁有世界上最大的武器庫,建造了強大的加萊賽戰船,確保了威尼斯在眾多海戰中的勝利。然而,從16世紀開始,威尼斯的經濟實力開始逐漸消退。不過威尼斯在經過轉型後,成為了有影響力的文化和藝術中心。到16世紀中葉,威尼斯已經在印刷行業全球領先,擁有超過150台印刷機。與此同時,這座城市也經歷著藝術黃金時代,出現了如提香、丁托列托等畫家和克勞迪奧·蒙特威爾第、安東尼奧·維瓦爾第等作曲家。

你知道嗎?

威尼斯共和國成立於西元697年,瓦解於1797年拿破崙之手,是當今我們所知持續時間最長的不間斷政體。

本質特性-商業主義者

強力投資者:商業主義者帝國可以使用自己的影響力,為自己或其它帝國建造資源採集設施,這樣有可能可以改進關係。

仲裁調解:商業主義者文化可以轉賣從協力廠商購買的資源。

傳承特性-伶牙俐齒

每一貿易路線數量對城市或前哨站+1金錢、每一海上貿易路線對城市或前哨站+2金錢

象徵性單位-加萊賽戰船

結合了槳帆船的航速和蓋倫帆船的火力,這些船隻是海軍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

威尼斯商業帝國的勢力範圍一路從亞得里亞海北部延伸到了敘利亞沿岸,這種統治一直持續到了18世紀。帝國如此長壽的原因很大程度都要歸功於一支高效且強大的船隊。顯然,威尼斯軍工廠很懂得如何生產出商用軍用兩相兼顧的優秀艦船。“lagaleazza”或者說加萊賽戰船是整個威尼斯船隊中的佼佼者,它象徵著水都威尼斯在地中海一帶的海上統治地位。憑藉其機動性以及致命的火力,加萊賽戰船助力神聖同盟多次在海上擊敗奧斯曼帝國。裝備有大量的火炮同時搭載著200名士兵,加萊賽戰船就像是一座堅不可摧的堡壘一般在海上航行著。

屬性:戰鬥力39、移動點數0、攻擊範圍4

詳細資訊:【炮臺】無特殊規則;【內海巨物】戰鬥力在沿海水域大幅提高。

花費:1人口、970工業

解鎖者:艦炮

象徵性區域-藝術坊

藝術家工作坊。若有富有的資助人,威尼斯的創作者便得以蓬勃發展,並能產生相當大的文化影響力。

Botteghe di artisti(藝術坊)一詞是義大利語的“藝術家工作室或工作坊”。好幾個世紀以來,該詞都被用來描述與藝術有關的生產、商貿以及訓練的場所,在那裡藝術大師會將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年輕的學徒們。這些跨學科的場所同樣吸引了諸多他領域的專家,進而推動了創造性表達與實驗的發展,與此同時藝術家也能習得新技巧,學習更多有關藝術與科學的知識。在16世紀,威尼斯成為了人文主義運動的中心,而後該運動的聲勢也在全歐洲慢慢地浩大起來。威尼斯藝術隨後達至鼎盛,贊助人鼓勵與督促著藝術家們在自己的作品中探索俗世與神聖兩方面的主題。這種對人與自然間美與和諧的理想境界的探索,可從文藝復興時期末期的作品中得到印證。諸如提香或者丁托列托這樣的藝術大家無疑對藝術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效果:影響力+4、金錢+1、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市場區影響力+1、出產金錢的地塊金錢+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日本江戶時代文化

在日本江戶時代的封建文化背景下,大名們通過強硬的外交政策來實現將軍的意志,當然,如果有必要,武士的利刃也可上陣相助。

地區氏族之間長期的動盪和交戰使日本一直處於四分五裂的狀態。德川氏族在關原之戰(1600年)中的勝利開創了日本列島和平與統一的新時代。

歷史

江戶時代(1603-1868)得名于江戶(現東京)。在這座新首都中,軍事政府的權力(幕府)被集中在幕府將軍的指揮下。幕府將軍的頭銜是世襲的,並在德川氏族手中延續了將近250年。在此期間,他們成為了實際上的掌權者,居住在京都的天皇淪為了象徵性和宗教性的角色。這一時期的特點是,根深蒂固的封建制度,采邑領主佔有統治地位,以及旨在鞏固幕府政權的孤立主義政策,即“鎖國”。鎖國期間禁止與外界進行貿易,同時也扼殺了基督教的萌芽。在這一和平時期,一種以享樂為導向的都市中產階級生活方式得到發展,被稱為“浮動世界”或“浮世”。江戶時代對享樂的追求催生了許多新的藝術形式,深化了藝術的高雅情趣:浮世繪木版畫、能劇和歌舞伎、淨琉璃文樂木偶戲、折紙、漆器和俳句詩。這種創造活力強化和充實了商人階層,並刺激了城市的發展,讓大街小巷中商店、寺廟、茶館和其他休閒娛樂場所星羅棋佈。

你知道嗎?

在江戶時代,日本人使用了一種特別的計時法,它會將白天和黑夜分為多個相等的部分。這意味著在不同季節,日照時間不同,一個時辰的長短有可能會產生變化。

本質特性-美學主義者

文化衝擊:美學主義者文化獲得相應選項,可以通過支付金錢,令一塊領土徹底被其文化影響力覆蓋,以此獲得影響力。

大家風範:無論實際的意識形態到底是什麼,美學主義者文化與每一方之間的意識形態接近性將永遠視為達到最大,這將使外交變得更加容易。

傳承特性-將軍權威

城市或前哨站影響力/人口+1

象徵性單位-薙刀武士

薙刀武士們揮舞著擊砍範圍極大的標誌性長柄武器,遵循著嚴格的榮辱準則。

伴隨著強大宗族的出現,薙刀武士很有可能是誕生於10世紀中葉,這類武士衷心服務于領主,是專職戰士。這群戰士逐漸成為了獨立的社會階級,致力於武裝戰鬥(武家),厲行著一種極為嚴苛的倫理道德法規。在分裂割據封建日本的長期戰鬥中,武士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軍事角色,直到之後的江戶時期才逐漸沒落,這一時期在日本全國開啟了嶄新的和平時代。武士通常裝備盔甲、一把長刀(武士刀)、一把較短的刀(脇差)、以及一把匕首(日本短刀)。薙刀則不太常見,它有著一根最長可達2米的刀柄,刀柄上搭載了彎曲的刀刃。薙刀在戰場上主要用以切砍馬匹的後腿,同時憑藉著超長的攻擊範圍,使得武士在與佩劍的戰士交戰時享有著額外的優勢。

屬性:戰鬥力46、移動點數5、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反騎兵】近戰單位,攻擊騎乘單位時,獲得戰鬥力加成;【榮譽準則】令軍隊無法撤退。

花費:3人口、970工業

解鎖者:集權

象徵性區域-神社

內含佛塔、庫房、生活區和鯉魚池。神社推崇心靈的寧靜。

佛教在大約六世紀從中國首次傳入日本時,便與當時的神道教合併,形成了合一的信仰體系。這種現象最有趣之處在於兩種宗教在佛教廟宇(寺,てら)中達成了共存。神社(じんじゃ)同時與神明(神,かみ)和神道教神龕相聯繫,而這些神龕又有許多供奉著佛教菩薩。然而,在17世紀,德川家康的宗教政策帶來了變化:行政結構逐漸變得更加強大,對領土施加了更大的控制權。從1650年代開始,佛教中心開始被用來控制民眾的宗教活動,以對抗基督教的興起。日本的每個人都有義務提供來自授權寺廟的非基督徒書面證明。全國上下的所有佛教僧侶(凡僧,ぼんそう)都會將此資訊保存在宗教戶口名簿中。

效果:影響力+2、信仰+3、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山地影響力+5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明朝文化

明朝人精美的青花瓷器是傳世不朽的工藝品,而鄭和以及隨行人員的遠航探索,則標誌著明朝正處在變革的前沿。

14世紀下半葉,元朝爆發了農民起義,蔓延到了整個中國。饑荒頻發,民不聊生的情況導致了元朝奇渥溫統治的傾覆。明朝的開創標誌著漢人回到了皇帝寶座,中國文化的繁榮時代到來了。

歷史

紅巾軍起義(1351-1368)的領袖朱元璋起于南京,成功地控制了中原地區,登基為帝,自稱奉天承運皇帝,定年號為洪武。朱元璋是明朝的第一任統治者,在這段時期,中國的政治和文化影響力遠遠超出了其傳統邊界。洪武帝建立了一個以法治國的專制政權,其長期政策側重于增加農業生產和擊敗蒙古的遊牧部落。明朝皇帝是國家唯一的決策者。眾多明朝皇帝親近宦官,導致了後來的宦官專政,損害了傳統的帝國行政。永樂帝(1402-1424)在位期間發起的七下西洋背後是大明帝國為了宣揚國威而投入的龐大資本。以鄭和為統領,由巨大船隻組成的船隊下洋遠航,去鄰國收取朝貢。最遠曾穿越了印度洋,到達了東非州的海岸。明朝誕生于一段對蒙古統治者懷揣強烈仇恨意識的時期。對中國文學復興的渴望和印刷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詩歌、小說和戲劇的全新手法的出現。畫家們筆下的精緻圖案在松江絲綢坊和景德鎮瓷窯中得以廣泛複刻。

你知道嗎?

永樂帝在位期間開始進行遷都北京的工作。北京的一些最具有代表性的建築,比如紫禁城和天壇,都是明朝皇帝在位期間建造的。

本質特性-美學主義者

文化衝擊:美學主義者文化獲得相應選項,可以通過支付金錢,令一塊領土徹底被其文化影響力覆蓋,以此獲得影響力。

大家風範:無論實際的意識形態到底是什麼,美學主義者文化與每一方之間的意識形態接近性將永遠視為達到最大,這將使外交變得更加容易。

傳承特性-大秘書處

頒佈市政的花費-25%、取消市政的花費-25%、領土影響力+1

象徵性單位-架火戰車

這種兵器載有數百發火箭,明帝國非常得意於這種火箭架帶來的壓制火力。

一篇撰寫於西元808年的中國文獻,詳細記述了一種可以被認為是火藥的混合物,這也是歷史上對火藥最古老的記載。明朝伊始(1368),火藥在戰事中就已經得到了廣泛的使用,在13世紀的宋蒙戰爭中尤為普遍。明朝軍隊有著各式各樣的火器和火藥裝置,火藥爆炸性或易燃性特點是這類武器得到青睞的原因,首批火箭彈與炸彈於13世紀問世,當時的設計已經十分完善,到了14世紀,超過十分之一的士兵都配備了手銃——歷史上的首批手槍。火箭彈發射器能夠用以發射大量的炮彈。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這些裝置的精確度都很糟糕,不過它們卻依然能被用來驚嚇馬匹與騎兵,從而擾亂敵方的騎兵衝鋒。

屬性:戰鬥力45、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8

詳細資訊:【重型武器】遠端戰鬥單位,單回合內只可移動或進攻,無法對近戰單位進行反擊;【壓制】目標單位無法在下一回合移動,並且其戰鬥力遭受減益。

花費:1人口、790工業

解鎖者:火器戰爭

象徵性區域-大茶館

氣氛祥和、工藝精美、香氣怡人,大茶館是完美的思想交流場所。

許多中古中國資料都將茶在中國的登臺歸功於神話英雄神農氏。茶葉生長於中國不太肥沃的山坡地帶,很快就成為了皇帝、祭司以及平民百姓日常享用的飲品,並在菜肴中扮演著一定的角色。人們飲茶的方式在明朝期間發生了極大的變化。自明朝起,人們開始摒棄末茶,轉而將茗茶原葉放入熱水中浸泡飲用,泡茶器具(比如茶壺)也因此邁入了更多人的視線之中。文化精英還制定了一套十分嚴苛的茶道儀式來規定他們的飲茶方式。那些獲得過茶道訓練的人士,必須具備能力以區分出不同茶種的味道與產地,而他們對彼時深受社會大眾追捧的花茶則十分蔑視。

效果:每一區域影響力+1、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區域影響力+2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易洛魁

易洛魁是美洲原住民部落聯盟,各部落憑藉具有約束力的法律而在精神層面和諧共處,易洛魁是一種對土地十分熟悉的公社型文化。

易洛魁或“長屋之民”是北美印第安人同盟的成員,原先居住在紐約州北部地方,西至傑納西河,東至哈德遜河,主要以園藝為生。法國人稱該聯盟為“易洛魁”(Iroquois),英國人則稱其為“五族聯盟”,包括了塞內卡、卡尤加、奧奈達、奧農達加和莫霍克這五族。其後,該聯盟於18世紀變成了“六族”——塔斯卡洛拉部族得以加盟。

歷史

聯盟中的部族被劃分為小的氏族,迄今為止,各氏族都遵循著母系制。這意味著只有女性才能掌管財產,領袖地位也通過母系血緣世襲。過去,男人一直待在母親的家裡直到成年,然後才會搬去與妻子住在一起。傳說被稱為“和平締造者”(theGreatPeacemaker)的先知德坎納維達帶著海華沙和姬古莎西一起,聚集了各族的酋長,組成了一個和平聯盟,並設定了聯盟的草創準則。該政治聯盟的象徵是長屋,一種由幾個家庭共用的傳統公屋。聯盟成立的具體時間不詳,但有兩種學說,分別認為是12世紀和16世紀。這段時間裡,聯盟頒佈了確立聯盟架構的各種法令。這些法令在1720年被寫進了名為《和平大律法》(Gayanashagowa)這一書面憲法中。

你知道嗎?

易洛魁的這部憲法有時被認為是美國憲法效仿的對象之一。的確,這兩部法典有很多相似之處。本傑明·佛蘭克林在參與起草憲法之前的確也對易洛魁聯盟的架構和職能進行了仔細的研究。

本質特性-農耕主義者

豐饒之地:農耕主義者帝國可以使用自己的影響力,以更好的生活作為吸引觸發遷徙,從相鄰的領土盜取人口。

社群精神:農耕主義者城市每次獲得人口,便會提升安定度。

傳承特性-豐饒之地

開發利用食物+1

象徵性單位-易洛魁勇士

易洛魁勇士非常熟悉地形,並善於混入其中,他們是遊擊戰專家。

易洛魁聯盟部落與大湖地區歐洲居民的早期接觸永久改變了易洛魁的戰鬥方式。過去,美洲原住民之間發起的劫掠和戰鬥主要是為了俘虜囚犯。他們一般不會造成許多人員傷亡,而且以突襲和伏擊為主要策略。而通過與歐洲人進行海狸毛皮貿易得到的火器,從根本上改變了這種形式。現在,在爭奪領土內毛皮資源的過程中,大湖地區的土著人進行了越來越有破壞性的戰爭,而易洛魁最終佔據了上風。易洛魁勇士被夾在法國和英國的領土之間,也參加了這兩股勢力之間的衝突。他們以對地形的瞭解和伏擊戰術而著名。

屬性:戰鬥力41、移動點數6、攻擊範圍4

詳細資訊:【槍手】遠端戰鬥單位,即使在抵禦近戰攻擊時,也可以滿額戰鬥力進行戰鬥;【潛行】只會被相鄰單位發現,其他情況不可見。

花費:1人口、970工業

解鎖者:燧發者

象徵性區域-瓜黍豆種植園

冬南瓜、玉蜀黍和架菜豆作為“好夥伴”被緊密地種植在一起,以保豐收。

瓜黍豆農耕模式是美洲原住民所使用的一種古老的種植技術。這是一種伴生種植方式,用以栽培構成當地人主食的三種主要蔬菜:冬南瓜、玉蜀黍(玉米)、架菜豆。在易洛魁社會中,通常由婦女在村莊防衛牆外種植這三種作物。在這樣的伴生種植系統中,豆類植物的根系能夠提供氮元素從而使土壤肥沃,同時玉米的莖又能反之為豆類提供天然的攀爬結構物。此外,濃密的冬南瓜葉能夠為土壤保濕、儲水,同時在暴風雨天氣下為作物提供保護。瓜類植物的多刺莖稈也能防止作物受到食草動物的啃食。最後,這三種植物共同構成了一種營養均衡的膳食。

效果:每一附屬領土數量食物+5、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農民區食物+3、城市或前哨站農民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朝鮮

朝鮮文化對哲學探究有著至上的敬重,是一種充滿好奇心,以精英政治為主的文化,朝鮮人民總是願意在發現新憑據的基礎上來檢驗自己的信仰。

“朝鮮王朝”時代從1392年一直持續到1910年,指的是朝鮮由同名王朝統治的時期。該王朝有時也被稱為李氏王朝,由李成桂將軍推翻高麗王國並結束了自1259年以來一直存在的蒙古統治後建立。除了將首都移至漢陽(今首爾)附近之外,統治者還發起了一場運動來徹底重組國家,並通過減少倭患來穩定邊境。

歷史

在李朝統治的五百年中,朝鮮經歷了一段深刻的行政和經濟改革時期,同時新的宮殿、寺廟、要塞、學校等設施在半島拔地而起。儒學和新儒學的興起催生了當時王朝對新的治理形式以及集權行政體制的需求,進而產生出一個涵蓋所有重要職位的新官員階層:兩班。受中國宋代官僚制度的啟發,官員們必須通過強制性考試才能獲得這些職位。在李朝時期,尤其是在世宗大王統治時期,藝術領域得以蓬勃發展。科技進展也不遑多讓,出現了以蔣英實為代表的各式學者。15世紀初,蔣領導了天文學和時間計算的研究,推動了水標、水鐘和日晷的發展和改良,並製成了渾天表。

你知道嗎?

1443年世宗在位期間,現代朝鮮語字母表(又稱諺文)問世並取代了漢字。然而,這套新的字母表又被世宗的繼任者廢棄,直到19世紀末才重新引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它終於得到普及,提高了當時人口的識字率。

本質特性-科技主義者

集體思想:科技主義者文化可以為自己帝國中的每個城市啟用一種特殊模式,令該城市將其全部的工業、金錢與食物盈餘轉化為科研產出,持續數個回合。

先見之明:科技主義者文化可以解鎖下個科技時代的科技。

傳承特性-名人堂

出產科技的地塊科技+3

象徵性單位-龜船

船首為龍頭,滿背都是刺的龜船。這些船隻能令敵軍不寒而慄。

于15世紀初葉出現的龜船(geobukseon)極大地改變了朝鮮王朝海戰的面貌。儘管體型龐大,龜船卻十分容易操控。其厚木板製成的圓形船頂以及外側覆蓋釘刺的設計,正是該船名字的由來。龜船不僅擁有出色的火力,還擁有一個龍首造型的船頭,它能夠釋放出窒息性的氣體從而製造出人造煙霧。艦船的兩側也經過專門設計,打造成了防止他船衝撞以及他艦人員登船的樣式。龜船是海軍歷史上的首款武裝艦船,是由海軍上將李舜臣創制,並借由其手得以聞名遐邇。朝鮮王朝民族英雄李舜臣以原有的戰船設計為藍本,對其加以完善,進而打造出了龜船,並運用其幫助朝鮮王朝抵禦來自日本海盜的襲擊。在戰場上殞命前,這位海軍上將曾有過多次輝煌的海戰勝利。

屬性:戰鬥力45、移動點數0、攻擊範圍4

詳細資訊:【炮臺】無特殊規則;【衝撞】戰鬥中移動速度提高,對抗相鄰目標時會有戰鬥力加成。

花費:1人口、1945工業

解鎖者:艦炮

象徵性區域-書院

書院的園中、廊下隨處可見正在為科舉做準備的年輕朝鮮貴族子弟。

書院,出現於朝鮮半島的朝鮮王朝時期,是專門致力於研究哲學、倫理與政治的學術機構。這些學校旨在傳授理學(新儒學)的思想,理學是儒家哲學的一個分支。首個書院是為了紀念朝鮮半島首位理學家安珦而建成。書院被建於近山近水之地,這樣的選址是為了讓學生能夠享受自然,更好地理解自然規律。通過冥想以及對文學的研習,學者們試圖去理解宇宙以及身處其中的人類。書院教育內容涵蓋了理學的主要訓令:自律、堅定不移、自我完善。書院也是科學知識傳播的重要場所。當地貴族與知識份子會聚集于此,一道探討社會問題與國家大事。

效果:影響力+2、安定度-10、科技+2、每毗鄰一塊研究區科技+3、城市或前哨站科研/研究人員+1、城市或前哨站研究人員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波蘭

一個對其大陸上的原始森林瞭若指掌的民族,波蘭人知道蔭庇之下,既可能是種庇護也可能是種威脅,能夠確保安全的唯有軍事力量。

學界普遍認為,“波蘭黃金時代”與14世紀末的雅蓋隆王朝崛起時間一致;該王朝的統治者讓波蘭一躍成為中歐的一個主要強國,並在近兩百年的時間裡統轄著波羅的海、亞得里亞海到黑海之間的廣袤領土。

歷史

卡齊米日三世開啟了一個改革和鞏固君權的時期,而當他身無子嗣地離世後,這些成果亦推動了新雅蓋隆王朝的發展。立陶宛格迪米尼茲王朝的瓦迪斯瓦夫二世·雅蓋沃也由此在1386年至1434年成為了波蘭的國王。波蘭與立陶宛的關係在一個世紀中日漸加強,最終使其可在格林瓦爾德戰役(1410年)中阻止條頓騎士的猛攻,並由此鞏固了波蘭在此地區的地位。瓦迪斯瓦夫的繼任者,小瓦迪斯瓦夫三世(1440年也加冕為匈牙利國王)在十字軍對抗奧斯曼帝國的災難性最後一役——瓦爾納戰役(1444年)中悲慘陣亡。卡齊米日四世之後與條頓騎士團對戰,在十三年戰爭(1454年-1466年)中奏凱而歸,並將西普魯士和波美拉尼亞的領土納入版圖中。之後的君主繼續擴大波蘭的邊界,並佔領了諸如利沃尼亞和庫爾蘭一類的地區。盧布林聯合(1569年)為波蘭和立陶宛王國的永久融合罩上了神聖光環。三年後,隨著齊格蒙特二世·奧古斯特的離世,雅蓋隆王朝宣告終結。波蘭在中歐的勢力鞏固,使其進入了一段經濟和文化空前繁榮的階段,史稱“波蘭黃金時代”。科學、藝術、建築和繪畫都在這個時期獲得了長足的進步,再加上宗教上的包容,造就了包括尼古拉·哥白尼在內的偉大思想家。

你知道嗎?

在歐洲因為宗教戰爭而四分五裂之時,波蘭君主的宗教包容促進了王國的繁榮。庇護了大量宗教流亡人士的波蘭向法蘭西國王查理九世送上了《波蘭建言》,呼籲後者更寬容地對待胡格諾派。

本質特性-軍國主義者

鋼鐵後備軍:軍國主義者文化可以在自己任意擁有足夠人口的城市中徵召民兵軍隊。

枕戈待旦:軍國主義者文化的基礎戰爭支持度數值會得到提升,使其更容易開展戰爭。

傳承特性-致命壁壘

區域防禦工事+10、區域安定度+2

象徵性單位-翼騎兵

作為一種重甲突擊騎兵,翼騎兵是波蘭騎兵中的精銳。

不同於其他國家的騎兵,波蘭輕騎兵逐漸演變成了重型騎兵。他們的裝備包括一把四米長的長槍、一把弓、一塊用以保護身體前側的胸甲,以及所有被認為是必要的武器(戰錘、劍,等等)。直到17世紀,轉輪手槍才取代了騎兵手上的弓箭、盔甲才開始覆蓋騎兵背部,同時雙側還增添了一對裝飾著羽毛的羽翼。這對羽翼是出於華麗裝飾目的,還是起到防禦保護作用,又或者單純是用來恐嚇敵人,目前仍無定論。不過,如此高昂的裝備成本,意味著翼騎兵軍隊的成員必須有著高貴的出身。這些老練的戰士有著歐洲最佳騎兵部隊的美名,其軍事力量令人生畏。

屬性:戰鬥力46、移動點數6、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重騎兵】快速強力的騎乘單位,可對敵人發起衝鋒,對非鄰近敵人發動攻擊時,獲得戰鬥力加成,無法攀爬防禦工事;【衝鋒大師】衝鋒時,目標無法還擊。

花費:2人口、970工業

解鎖者:集權

象徵性區域-甕城

甕城令只帶有城門的城牆相形見絀,它由軍隊駐守,為城市周邊一帶的區域提供安全保護。

甕城是波蘭城鎮中典型的一類防禦建築。作為城市防禦工事網路的一部分,甕城旨在保護通路(邊門、城市入口等),同時也為士兵的進攻或撤退提供掩護。位於克拉科夫的甕城可能是最為出名的一座,它的保護物件是一座通往城門的橋樑。克拉科夫甕城修築於1498年,是一座哥特式建築,它擁有一座直徑達25米的圓形堡壘,頂部還築有7座小瞭望塔,同時城體圍繞著一條連接城市護城河的壕溝。這座甕城擁有3米厚的牆體,設計初衷是抵禦敵人的火炮攻擊。牆體上設有箭眼和堞口,能讓城市的防禦者對敵方發動攻擊。

效果:影響力+2、區域防禦工事+20、安定度+8、處於區域或相鄰區域的單位在戰鬥中的戰鬥力+3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荷蘭

荷蘭有著一支由富人金主提供資金支持的商船隊,他們向著公海前行,不斷壯大著。荷蘭人佔據著地理優勢,在全球各地不斷建立著欣欣向榮的貿易據點。

15世紀時,歐洲與亞洲、美洲海上通商路線的開闢實際上將歐洲的金融和貿易中心轉移到了北海沿岸。作為新聯省共和國的主要城市,阿姆斯特丹抓住了機會,奉行目的明確的商業政策,使其成為了接下來兩百年西方國際貿易的中心。

歷史

1568年和西班牙腓力二世產生了衝突之後,西屬尼德蘭的7個北方省份于1581年聯合組成了尼德蘭七省聯合共和國。荷蘭、澤蘭、上艾瑟爾、弗裡斯蘭、格羅寧根、海爾德公國和烏德勒支以名為“國家議會”的聯邦機構統一了之後,便擁有了能力來維持一支龐大陸軍和強力海軍的運作。在簽署《威斯特伐利亞和約》後,歐洲各國正式承認了該國的獨立,結束了“八十年戰爭”(1568–1648)。聯省共和國控制著歐洲大陸最大的船隊,將目光投向了由葡萄牙所壟斷的香料貿易。或是建立,或是佔領,他們在摩鹿加群島、麻六甲和巴達維亞設立了哨站,並奪取了葡萄牙在印度洋的許多財產,以控制胡椒和丁香主要生產國的領土。為了管理好這個帝國,國家議會在1602年成立了一家由債券和股票提供資金支援的公司,名為荷蘭東印度公司(VOC)。該公司壟斷了香料貿易,同時也負責行使行政職能,擴大海外領土。對於聯省共和國來說,17世紀是一段藝術、科學、政治、宗教振興發展的獨特歷史時期。各省長期的貿易資本流入和宗教寬容政策吸引了許多藝術家、思想家、神學家和宣傳冊作者。這些人通過印刷機技術傳播自己的作品。

你知道嗎?

荷蘭東印度公司將北美大西洋沿岸的新阿姆斯特丹前哨列入了自己的領土之內。在1663年被英國佔領之後,該前哨被更名為新約克(紐約)。哈萊姆和布魯克林等地名仍然帶有荷蘭殖民地的痕跡。

本質特性-商業主義者

強力投資者:商業主義者帝國可以使用自己的影響力,為自己或其它帝國建造資源採集設施,這樣有可能可以改進關係。

仲裁調解:商業主義者文化可以轉賣從協力廠商購買的資源。

傳承特性-證券智慧

每一人口對所有城市金錢+1

象徵性單位-福祿特帆船

福祿特帆船是荷蘭造船廠的傑作,是一種貨運專用船,摒棄了武裝來增加貨運空間。

“福祿特帆船”是指於16世紀90年代,荷蘭共和國在霍恩市的海軍造船廠內加以完善的一種帆船類型。這類可靠的淺吃水船隻有著三根桅杆,能夠輕鬆在公海航行,尤其適合遠距離貿易航行。“福祿特帆船”的特點就是寬而圓的船身與狹窄的甲板。這樣的造型使得僅靠一小撮船員就能駕駛一艘大載荷的貨船。在三大因素的推動下——荷蘭工程師的專業知識、風車的使用以及來自波羅的海的木材資源,該類船隻在17世紀至18世紀間得到了大量建造。光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就為其商船隊建造了370艘“福祿特帆船”。這些堅固且現成的船隻在整個英荷戰爭中得到了廣泛運用,肩負起了戰時的運輸職責。

屬性:戰鬥力31、移動點數0、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海上運輸船】遠端海上單位,需要擁有視野方可攻擊。 替換陸上單位以穿越海洋地塊;【傳送者】在友方領土開始回合時,移動速度提高。

解鎖者:三桅快船

象徵性區域-荷蘭東印度公司倉庫

這一倉庫由行政辦公室看管,其中高高堆著各色進口貨物,形成一種視覺和嗅覺的碰撞。

15世紀香辛料貿易之所以能夠蓬勃發展,完全得益於各海運航線沿路的商業基礎設施的建設與維護,而正是這些航線將歐洲與印度次大陸以及東南亞地區相連接。荷蘭東印度公司有著一張覆蓋整個印度洋地區的網路,涉及貿易站、港口以及倉庫,正是這樣的網路為其17世紀的權力地位奠定了基礎。荷蘭東印度公司(VOC)於1602年由尼德蘭聯合省議會創立,該議會將印度洋海域貿易的壟斷權賦予荷蘭東印度公司。基於此,VOC被允許開疆擴土,從而為滿足貿易與供給需求而建立所需的基礎設施。同時,還通過在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發行股票來籌集私人資金,從而武裝公司的商船隊。當船隊返回歐洲時,股東們會分得一部分紅利。

效果:金錢+1、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港口金錢+20、對城市或前哨站金錢/商貿人員+2、對城市或前哨站商貿人員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莫臥兒帝國文化

在莫臥兒帝國富麗堂皇的城邦裡,蘊藏著世界各大帝國的文化蹤跡,擁有不同傳統與文化的人民,在恢弘的建築古跡之下,相互交融。

莫臥兒皇帝是突厥-蒙古征服者帖木兒的後裔,首先統治了北方,然後在16世紀下半葉統治了印度的大部分地區。這個王朝的建築成就斐然,以其輝煌的古跡而聞名。他們在幾個世紀中發展出了一種精細複雜的建築風格,融合了中亞的風格和文化。

歷史

在被烏茲別克斯坦侵略者趕出撒馬爾罕之後,喀布爾國王巴布林,征服了德里蘇丹國,並於1525年至1529年間建立了莫臥兒王朝。他的帝國領土一開始從旁遮普邦覆蓋到了孟加拉邦,而他的繼任者最終擴張到了整個印度次大陸。阿克巴、賈漢吉爾、沙賈汗、奧朗則布的長期統治(1556-1707)見證了強大而繁榮的穆斯林力量的崛起,把帝國推向了巔峰。王朝這幾代的富裕程度體現在為皇帝和皇室其他成員建造的五花八門的古跡中。莫臥兒的城邦中不乏大清真寺、堡壘和宮殿。以阿格拉為首都多年後,莫臥兒王朝最終于1636年遷都至位於德里地區的新城市,也就是現在所謂的舊德里。莫臥兒建築以其巨大的比例和形狀為特徵,融合了源自撒馬爾罕、波斯和印度北部這些不同地區的不同風格。儘管總體向南擴張,但中亞仍在這些統治者心中屹立不搖:他們選擇莫臥兒作為他們的名字,以紀念整個蒙古和帖木兒帝國。王朝的領土向印度商人開放,後者在阿富汗、波斯、高加索以及俄羅斯帝國的眾多省份建立了繁華的貿易站。這些貿易路線上的商業活動使印度能夠獲得來自新西班牙,由荷蘭商人輸入市場的大量流通白銀。

你知道嗎?

沙賈汗皇帝在位期間建成了莫臥兒時期最著名的一些古跡。他對建築充滿熱情,建成了第二座沙利馬爾花園、德里紅堡及泰姬陵。

本質特性-建造主義者

開疆辟地者:建造主義者文化可以為自己帝國中的每個城市啟用一種特殊模式,令該城市將其全部的科研、金錢與食物盈餘轉化為工業產出,持續數個回合。

榮耀與驕傲:建造主義者文化的城市中每建造一個新的區域,城市的安定度便會上升。

傳承特性-帝國偉業

每一處於你影響力範圍內的領土數量對首都工業+2%

象徵性單位-莫臥兒炮象

通過將大炮和大象結合,莫臥兒帝國的軍隊添置了一種可怕又迅捷的利器。

作為一個擁有近乎1億臣民的帝國的領導人,莫臥兒帝國的領袖能夠為其軍事行動集結非常龐大的軍隊。除開那些主要駐紮在城市、港口、商路的皇權軍隊外,帝國皇帝還能夠召集諸侯國的軍隊,這些軍隊在戰時維持著秩序。在16世紀,印度次大陸的人口就十分密集了,莫臥兒帝國統治著將近120座城市、3200個集鎮以及1700萬居民。這就讓火炮的使用變得更加重要,從而加速對城邦地區的征服進程。17世紀火藥製備與大炮設計的進步催生了炮象的發展。炮象的背上搭載著一個平臺,上頭配有一對重炮,由兩名士兵操控。一支莫臥兒軍隊作戰時,有時會配備超過500個炮象單位。

屬性:戰鬥力49、移動點數6、攻擊範圍4

詳細資訊:【槍手】遠端戰鬥單位,即使在抵禦近戰攻擊時,也可以滿額戰鬥力進行戰鬥;【移動與開火】可以在進行一次攻擊後進行一次完整行動。

花費:2人口、1945工業

解鎖者:攻城炮

象徵性區域-大清真寺

這裡一座座的陵墓中沉睡著帝國的英雄們,他們仍深深鼓舞著每個莫臥兒人。

大清真寺(賈瑪清真寺)是伊斯蘭統治者將子民聚集在一起進行集體祈禱的強權象徵。這種強權象徵被莫臥兒領袖們採用。幾世紀以來,他們在自己的首都爭相建造紀念性建築,規模一個比一個宏大。德里的大清真寺是和首都沙賈汗納巴德同時建造的,至今仍是印度次大陸最大的清真寺之一。這座莫臥兒建築瑰寶融合了幾個關鍵設計項目:露臺、巨門(pishtak),以及中亞建築設計所特有的燈泡形圓頂,其立面及格局設計也借鑒了法泰赫普爾西克裡的大清真寺。它以大理石和紅色砂岩作裝飾,用於容納所有新首都的居民進行祈禱,至今仍可容納25000多名信徒。

效果:每一個工人工業+3、影響力+2、工業+3、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製造區工業+3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西班牙

激勵西班牙人橫跨大洋的真相,是這個世界充斥著等待他們發掘的自然資源以及等待他們發現的宗教皈依者。

由天主教國王在伊比利亞半島掀起的領土征服與統一運動不斷加速推進,最終在13世紀,伴隨著卡斯蒂利亞、萊昂和加利西亞組成了一個強大王國,這場運動達到了頂峰。從1516年開始,西班牙國王在其庇護下,成為了歐洲廣大地區以至於全球龐大帝國的君主。

歷史

卡斯蒂利亞和阿拉貢王國的政治聯盟敲定於1469年,即卡斯蒂利亞的伊莎貝拉一世與阿拉貢的斐迪南二世的那場聯姻,並於1479年隨著《阿爾卡索瓦斯條約》的簽署而正式生效。在征服格拉納達酋長國、參加跨大西洋遠征、收復西西里王國後,這個由阿拉貢領導的統一王國逐漸崛起。在通過戰略聯姻的方式達成了與葡萄牙和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同盟後,其力量進一步得到了壯大。這些因素加上其他有利於王朝的局勢,使得哈布斯堡王朝的卡洛斯控制了囊括西班牙、西西里、那不勒斯,以及勃艮第和哈布斯堡家族在荷蘭、弗朗什-孔泰和奧地利控制領地的歐洲帝國。查理五世在1519年當選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有賴於西班牙對加勒比和菲律賓地區,以及阿茲特克和印加帝國的征服,查理五世的權威覆蓋了美洲和太平洋的部分地區。伊莎貝拉一世和斐迪南二世在對伊斯蘭國家發動戰爭後,被教皇授予了“天主教君主”稱號。他們針對王國中的宗教少數群體實施了壓迫政策。他們的後代也享有這一頭銜,並在16世紀由新教改革運動引發的歐洲戰爭中發揮積極作用。

你知道嗎?

查理五世是在法蘭德斯講法語的環境中長大的,一生基本上講的都是法語。直到他長大以後,才學會了他治下領土所講的語言。據說這句著名的話是出自他的口中:“我對上帝講西班牙語,對女人講義大利語,對男人講法語,對我的馬講德語。”

本質特性-擴張主義者

天下大同:擴張主義者文化可以花費一定成本,使用軍隊強行吞併一處被其它帝國前哨站或行政中心佔領的領土;如果這一行動完成,受害一方將獲得一個針對擴張主義者文化的不滿。

野心滿滿:無論雙方處於何種外交關係,擴張主義者文化的軍隊都可以直接跨越邊境,不會受到任何傷害或阻擋。不過,擅自闖入的不滿還是會照常出現。

傳承特性-榮譽與輝煌

非聯盟領地內開始其回合的單位戰鬥力+3

象徵性單位-征服者

征服者從母國海岸出發,為了西班牙皇室而進行探索、征服和殖民。

由克裡斯多弗·哥倫布的加勒比探險(1492-1504)所引發的對美洲中部以及南部的探索與征服,是由一小撮士兵完成的。這些西班牙戰士多是些小貴族(西班牙下級貴族)以及步兵(西班牙步兵大方陣)的後裔,他們懷揣著對名譽與戰利品的希冀,自籌資金,組建了前往“新世界”的遠征隊。在中美洲地區以及安第斯山脈地區所開展的首次西班牙軍事行動(1519-1532),使得西班牙人成功佔領了墨西卡與印加帝國的首都:特諾奇蒂特蘭以及庫斯科,同時還推翻了其統治勢力。這些征服行動僅有數千征服者參與,他們還同時受到了美洲土著支援,這也為之後西班牙殖民美洲奠定了基礎。憑藉自身強大的火器、政治起義(由征服者帶來的傳染病部分導致),以及當時分裂帝國的緊張局勢,他們成功擊敗了要比其龐大得多的本土軍隊。

屬性:戰鬥力43、移動點數5、攻擊範圍4

詳細資訊:【槍手】遠端戰鬥單位,即使在抵禦近戰攻擊時,也可以滿額戰鬥力進行戰鬥;【黃金國】贏得戰鬥和洗劫後生成額外金錢。

花費:2人口、970工業

解鎖者:火器戰爭

象徵性區域-哥特大教堂

平地拔起的宏偉大教堂,展現著宗教的威儀與榮光。通常需要一百多年方能建成。

西班牙天主教國王于11世紀至15世紀對安達盧斯的征服,見證了多處宗教崇拜場所浩浩蕩蕩地重建與改造。一座座教堂與大教堂拔地而起,取代了原有的清真寺,這些教堂均遵照哥特式建築規範而修建,並逐漸演變成了一種獨特的建築風格,也就是世人所熟知的伊莎貝拉哥特式建築或者卡斯蒂利亞晚期哥特式建築。這種建築風格混合了莫紮勒布與弗蘭德建築學派的元素,並在伊莎貝拉一世與斐迪南二世的統治時期(1474-1516)得到了完善。這些新建的大教堂往往會遵照它們所取代的伊斯蘭古跡的原有佈局,因此便打破了傳統的方形佈局,同時借鑒了哥特風格建築,融入拱門、立柱以及尖塔,進而拔高了建築的高度。胡安·瓜斯設計的建築,諸如:聖胡安皇家修道院或者因凡塔多宮都是這種混合式風格的優秀範例。

效果:每一人口信仰+1、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區域信仰+3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工業時代

不列顛

不列顛文化是一種由發明家與藝術家所打造的文化,因為移民而生機勃勃。不列顛人渴望將自己的想法帶向全世界,同時,也希望將世界拉向他們的海岸。

法蘭西帝國在滑鐵盧戰場上的最終失敗,開啟了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在歐洲大染缸持續了一整個世紀的軍事霸權和外交影響。其無與倫比的海軍和陸軍以英王和女王的名義建立了一個橫跨整個世界的帝國。

歷史

維多利亞女王的長治時期(1837-1901)恰逢英國文化在藝術、文學、建築和城市規劃領域的黃金時代。這同時也是個非常保守的時期,這在某種程度上體現在了女王的形象上。這也是英國政治機構的變革時期,議會開始代表更多的英國人口,先是所有男性得到了投票權,隨後所有女性也在1918年獲得了這項權利。活躍而有組織的工人階級在王國內部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力。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自由出版社出版的大量報紙使得資訊極易獲得。工業革命在英國很早就開始了,使得整個國家風雲變幻。在人口增長和土地改革的刺激下,農村人口外流使英國的工業和城市中心迅速擴張。倫敦和利物浦等城市經歷了人口爆炸,其港口成為了貿易和人員流動的主要過境點,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1860年。英國作坊和工廠對原材料的巨大需求,成為了英國王室將權力擴展到新海岸的幌子。當時最大的商船船隊為英國提供了資源,並統治了世界海洋。被建立為商業中心或監獄的英國前哨站(殖民地)遍佈各個大陸,並在1922年達到極盛,覆蓋了全球20%以上的土地面積。

你知道嗎?

1884年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子午線會議將格林威治子午線確立為世界標準時間的國際輔助線。這一選擇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英國海軍的重要性及其在商業航行世界中所代表的標準所影響。

本質特性-擴張主義者

天下大同:擴張主義者文化可以花費一定成本,使用軍隊強行吞併一處被其它帝國前哨站或行政中心佔領的領土;如果這一行動完成,受害一方將獲得一個針對擴張主義者文化的不滿。

野心滿滿:無論雙方處於何種外交關係,擴張主義者文化的軍隊都可以直接跨越邊境,不會受到任何傷害或阻擋。不過,擅自闖入的不滿還是會照常出現。

傳承特性-殖民地財富

每一附屬領土數量首都金錢+10、每一附屬領土數量首都科技+10

象徵性單位-紅衫軍

為了心理威懾而放棄掉隱蔽性,這些身著醒目大紅色制服的步兵是不列顛的一大象徵。

井然有序的英國步兵方陣以他們在滑鐵盧戰役中的高速密集火力出名。這賦予了英國軍隊極大的優勢,在整個19世紀的眾多戰鬥中鮮有敵手。紅衫軍這種維多利亞時期步兵以其穿著的獨特紅色制服得名,活躍在各式軍事行動中。因此,它們成為了英國殖民主義野心的象徵,在18和19世紀征服了印度和緬甸,並與英國艦隊一起參與了鴉片戰爭(1839–1860)。儘管如此,在他們入侵今南非各省及殖民地時,著名的紅色外套被棄用了。在1880年和1902年之間被祖魯人和布林人打敗後,該部隊改穿卡其色制服。

屬性:戰鬥力51、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4

詳細資訊:【槍手】遠端戰鬥單位,即使在抵禦近戰攻擊時,也可以滿額戰鬥力進行戰鬥;【遠征】在己方領土外時,會回復生命值。

花費:4人口、2575工業

解鎖者:線列陣型

象徵性區域-殖民事務部

內外裝修皆窮盡奢華的殖民事務部建築象徵著殖民者在殖民地所擁有的財富,同時它們也是殖民者的生財之所。

維多利亞女王不僅是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的女王,同時也是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亞的女王,以及海外領土的保護者。自16世紀以來,殖民地一直在以她的名義發展、擴張。截至她去世時,治下有超過4億子民。統管殖民事務的殖民地部確保了她對海外領土的管理。在1858年印度叛亂之後,英屬印度統治和所有亞洲殖民地的管理改由印度部單獨管理。在間接統治制度的基礎上,帝國改善了管理形式,以適應當地情況。因此,主要由英國殖民者居住的那些殖民地很快就形成了半自治的政治結構,而大多數其他英國屬地則沒有這種自由。

效果:金錢+10、獻給君主的金錢+10、每毗鄰一塊區域金錢+2、每毗鄰一塊區域獻給君主的金錢+2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俄羅斯文化

俄羅斯有著悠久的歷史和傑出的文化。為了保持超級強權的地位,俄羅斯正在學著擁抱現代化趨勢。

彼得大帝的統治時期(1682-1725)標誌著俄國君權長久增長趨勢的開端。在新建立的帝國中,東歐、西伯利亞以及高加索的征服領土被凝聚起來,使得俄羅斯成為歐洲、近東以及中亞地區的重要大國。從聖彼德堡開始,俄羅斯歷代皇帝治理著歷史上疆域第三大的帝國,並於18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持續擴張其領土邊界。

歷史

在18世紀末期以及19世紀,隨著新領土的加入,帝國的擴張勢頭得以集聚。在凱薩琳二世(1762–1796)、亞歷山大一世(1801–1825)、尼古拉一世(1825–1855)以及亞歷山大二世(1855–1881)的領導下,俄羅斯獲得了芬蘭、利沃尼亞、波蘭、烏克蘭以及高加索地區的統治權。在從裡海一直到太平洋的廣袤區域,俄羅斯與大不列顛一直處於被稱為“大博弈”的曠日持久的影響力征戰中,它猶如韁繩一般抑制住了俄羅斯在中亞以及遠東地區的勢力增長。這場持續不斷的擴張進行了近一個世紀,並且讓奧斯曼帝國、波斯帝國和中國付出了代價,明顯地導致了這些國家的衰落。幾場戰爭之後,羅曼諾夫王室通過擴展鐵路網路,將這些吞併的區域與他們本身的領土連接起來。為了控制這些離帝國心臟過遠的區域,他們建立了堅固的前哨站,並由哥薩克人在這些地區設防以及耕種。幾個世代以來,對臣民具有至高權力的歷代皇帝在保守主義和改革主義傾向之間搖擺不定。即便如此,他們也沒能在動盪的社會中,通過促起改革捍衛自身的統治地位。1905年被日本帝國所擊敗,不僅標誌著俄羅斯擴張的結束,也同樣標誌著對尼古拉二世皇權的深刻挑戰就此展開。

你知道嗎?

俄羅斯對北美的殖民始於18世紀,終於19世紀末期。在出售羅斯堡(加利福尼亞)之後,俄國沙皇還于1867年將阿拉斯加賣給了美國。

本質特性-擴張主義者

天下大同:擴張主義者文化可以花費一定成本,使用軍隊強行吞併一處被其它帝國前哨站或行政中心佔領的領土;如果這一行動完成,受害一方將獲得一個針對擴張主義者文化的不滿。

野心滿滿:無論雙方處於何種外交關係,擴張主義者文化的軍隊都可以直接跨越邊境,不會受到任何傷害或阻擋。不過,擅自闖入的不滿還是會照常出現。

傳承特性-土地與榮耀

每一附屬領土所有城市創建單位的經驗+10、每一附屬領土佔領城市時所提升的戰爭支持度+10

象徵性單位-哥薩克騎兵

在俄羅斯廣袤的草原上誕生的哥薩克騎兵,會利用他們大膽的埋伏戰術令敵人驚恐失色。

“哥薩克”一詞源於土耳其與韃靼,最早用於形容“自由人”群體。這個群體中,有大量逃亡後獲得自由的奴隸。不久後,該詞逐漸演化,用於指代西伯利亞、烏拉爾、頓河與第聶伯河下游流域一帶出現的半遊牧自治社群。哥薩克人居住在俄國邊境地帶,並對這一國家持有好惡參半的矛盾態度。他們曾為俄國提供兵源(舉例來說,“恐怖伊凡”伊凡四世於16世紀征伐西伯利亞時便使用過哥薩克士兵),但也經常成為叛軍滋生的溫床。直至葉卡捷琳娜二世在1775年徹底鎮壓住普加喬夫起義,哥薩克才正式作為區域軍事部隊納入了沙皇軍隊的管轄。哥薩克騎兵經常被當做輕騎兵使用。他們以精妙的騎術與武器使用技巧聞名於世,並以戰場內外如一的兇殘令人聞風喪膽。

屬性:戰鬥力44、移動點數6、攻擊範圍4

詳細資訊:【槍手】遠端戰鬥單位,即使在抵禦近戰攻擊時,也可以滿額戰鬥力進行戰鬥;【多步移動】能夠忽略管控區進行移動,直至所有移動點數耗盡。

花費:3人口、2575工業

解鎖者:卡賓槍

象徵性區域-東正教堂

城鎮中虔誠的信徒們聚集在這座宏偉的大教堂中,慶祝一年之中的各種盛會。

在19世紀下半期的俄羅斯,一種稱為“俄羅斯復興風格”的全新藝術與建築風格流行了起來。這一運動靈感來源於歷史與某些神話,伴隨著俄羅斯浪漫主義與泛斯拉夫主義一起得到了發展。在教堂建築方面(собоp/sobor)中,這個風格最顯著的特色便是將拜占庭元素與主題,同其他來自中世紀時期的前聖彼得元素與主題進行了兼收並蓄的融合。聖彼德堡著名的滴血救世主教堂便是使用了這一風格。該教堂以俄羅斯當時的皇室名義建造,其靈感來源於莫斯科聖瓦西裡主教座堂的獨特造型,以及雅羅斯拉夫爾地區的其他17世紀教堂。與之類似,建于20世紀初,位於伊熱夫斯克的聖天使長米迦勒主教座堂也採用了17世紀莫斯科教堂經典的鐘樓與“洋蔥頭”設計。

效果:影響力+3、安定度+5、每毗鄰一塊區域信仰+5、單位生命恢復+10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墨西哥

墨西哥文化是堅忍與頑強抵抗的文化,是革命志士與知識份子的文化,也是與先祖留下的土地間的深刻聯繫。

西班牙殖民者於16世紀到達墨西哥,並稱該領土為“新西班牙”,歸在西班牙王室的統治之下。然而,經過數十年的西班牙統治,一場戰爭於1810年爆發。1821年,墨西哥獨立,首先建立了帝國,然後改為了共和國。

歷史

19世紀末,波費裡奧·迪亞斯的獨裁統治結束了墨西哥獨立後的動亂。迪亞斯政權引進了外國投資者,以實現該國經濟和基礎設施的現代化。這些項目在很大程度上犧牲了印第安土著和混血小農階層的利益。貧窮使得人們的不滿情緒日益增加,最終導致了1910年的革命。法蘭西斯科·維拉和埃米利亞諾·薩帕塔領導的革命軍隊在渴望進行土地改革的農民力量支持下推翻了獨裁者。這些部隊包括許多女兵,也就是著名的“索德拉女兵”。這場持續了十多年的衝突為現代墨西哥國家奠定了基礎。西班牙殖民給土著社會帶來了巨大的動盪。征服者很快意識到這片領土能夠提供的巨量資源。除了建造金礦和銀礦之外,他們還發展了基於安達盧西亞莊園的耕作制度:一種像微型社會一樣運作以生產酒、油、穀物和牲畜的龐大農場制度。這種強大的耕作制度專為地主的利益服務。在20世紀該制度最終被革命推翻後,許多莊園仍在運作。

你知道嗎?

約翰斯頓·麥卡利在1919年虛構了佐羅這個角色。據說這位墨西哥俠士的故事發生在新西班牙時期,創作靈感來自於幾位歷史人物。其中一位是愛冒險的愛爾蘭人威廉·蘭波特。他出生於1611年,化名唐·吉倫·德·倫巴多·居茲曼(Don Guillénde Lombardo y Guzmán)。他走私香料,也替被壓迫者伸張正義。1659年,墨西哥宗教裁判所將他燒死在了火刑柱上。

本質特性-農耕主義者

豐饒之地:農耕主義者帝國可以使用自己的影響力,以更好的生活作為吸引觸發遷徙,從相鄰的領土盜取人口。

社群精神:農耕主義者城市每次獲得人口,便會提升安定度。

傳承特性-黃金田野

所有城市食物+10%

象徵性單位-索德拉女兵

作為參與了革命運動的女性軍人,索德拉女兵擅長遊擊作戰。

“索德拉”一詞傳統是指墨西哥革命(1910-1920)和隨後的內戰期間加入聯邦軍或反叛軍的婦女。這些婦女是堅定的戰士,來自墨西哥社會各階層(護士,女傭等),有著相似的出身,通常來自非常貧窮的家庭。或是自願,或是被迫,成千上萬來自全國各地鄉村和大莊園的女性加入了革命軍。大部分女性的名字都已經遺失在了時間的漫漫長河中,但她們做出了巨大貢獻。其中有些人成為了革命英雄,例如佩特拉·埃雷拉和瑪麗亞·昆特拉斯·德·梅拉斯。1914年5月30日,佩特拉·埃雷拉率領數百名士兵發動了對托雷翁的進攻,為革命軍繳獲了重型火炮、彈藥和裝甲車。因此,毫無疑問,有一首寇里多(Corrido,或者說是革命歌曲)是專門獻給她的。

屬性:戰鬥力49、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4

詳細資訊:【槍手】遠端戰鬥單位,即使在抵禦近戰攻擊時,也可以滿額戰鬥力進行戰鬥;【遊擊戰鬥機】潛行單位,即使在攻擊狀態下也能保持隱形。

花費:2人口、2575工業

解鎖者:遊擊戰

象徵性區域-大莊園

負債累累的農民在這些遼闊莊園中的種植園、果園和牧場裡工作著,為那些墨西哥大地主們打著工。

大莊園一詞是指基於獨立農場制度,專門用於農業生產(葡萄酒、食用油、穀物、灰葉劍麻、糖等)或畜牧的大型農莊。墨西哥最早的大莊園出現於16世紀西班牙殖民時期。這些大莊園在當時很常見,並且事實上被設計成了堡壘,反映了殖民者的農業政策。大莊園制度被視為西班牙統治的最高手段,最終於1917年被墨西哥憲法廢除。這些莊園的中心坐落著大型建築物,可容納最多2500名居民。大莊園主(富裕莊園主)的房屋被許多附屬建築包圍:員工和管理人員的房屋、奴隸住所、穀倉、馬廄、水井、學校、車間、監獄、禮拜堂甚至教堂,形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小社會。

效果:食物+1、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農民區食物+3、出產食物的地塊食物+1、城市或前哨站農民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奧匈帝國

從宏偉的歌劇院到繁忙的咖啡館,奧匈帝國人會就哲學、音樂以及文學事宜討論著、爭辯著,這也成了他們社會發展的動力。

維也納會議的《最後議定書》簽署於1815年6月,確認了法蘭西帝國的瓦解並恢復了其傳統君主的主權。維也納會議上建立的保守主義秩序是為了平息歐洲大陸的革命起義,通過建立神聖同盟,鞏固了奧地利帝國在歐洲事務中的政治、外交和文化霸權。

歷史

在19世紀初期,奧地利的政治由梅特涅伯爵主導,對奧地利乃至整個歐洲任何對專制主義的軟化都表示了強烈的抵抗。儘管原任奧地利帝國外交大臣,後於1809年成為帝國總理的梅特涅伯爵是一名傑出的外交官,但他仍然無法阻止1848年革命爆發、自己倒臺的命運。1867年,弗朗茨·約瑟夫一世登基,同年奧地利帝國在奧普戰爭後建立了奧匈帝國的雙君主制。在整個19世紀,社會由各種不同的民族與文化構成,隨著自由主義和民族主義運動的發展,整個帝國經歷了巨大的變化。為支持義大利和斯拉夫少數民族為爭取政治代表權和獨立而形成的激進政黨、革命會社和各類組織並沒有被1848年革命(被一些國家稱為“民族之春”)後覆滅的維也納、布拉格和布達革命起義而阻礙。當局者駁回了這些人提出的要求,導致不滿愈演愈烈,並促成了1914年6月28日塞爾維亞激進分子在塞拉耶佛對弗朗茲·費迪南大公的暗殺。儘管如此,在弗朗茨·約瑟夫一世(1848–1916)的長治期間,整個歐洲的城市都被維也納的生活方式所吸引。帝國首都有數百萬居民之眾,其中有著一批熱愛藝術和戲劇的中產階級。其乃文學、詩歌、音樂、建築和美學等眾多運動的興盛之地,其中包括畢德麥雅時期、現實主義、表現主義和年輕維也納作家運動。

你知道嗎?

著名的茜茜公主就是弗朗茨·約瑟夫的妻子,即奧地利女皇伊莉莎白。有關她一生的系列電影在1950年代成為國際票房冠軍,並使女演員羅密·施奈德成為一代明星。

本質特性-美學主義者

文化衝擊:美學主義者文化獲得相應選項,可以通過支付金錢,令一塊領土徹底被其文化影響力覆蓋,以此獲得影響力。

大家風範:無論實際的意識形態到底是什麼,美學主義者文化與每一方之間的意識形態接近性將永遠視為達到最大,這將使外交變得更加容易。

傳承特性-帝王之手

區域影響力+1、象徵性區域影響力+1

象徵性單位-帝國情報局探員

他們是世界上第一個情報機構的探員,在許多不同的戰役和戰場中都有他們的身影。

在19世紀,國家資源增長,許多中央機構出現。這些機構主要負責管理武裝部隊。他們辦公室收集和處理的大量資訊很快就被情報人員盯上了,並令那些從事反間諜活動的人感到恐懼。作為中歐的一個國家,哈布斯堡王朝不得不與一些蠢蠢欲動的鄰國抗衡,並且傾向於激化局勢。維也納的當局必須得密切關注奧斯曼帝國在巴爾幹的瓦解、俄羅斯對斯拉夫事務的干預、普魯士王國聯合說德語者的野心,以及義大利的領土收復主義者運動。為此,他們于1850年創立了帝國情報局。這是有史以來的第一個現代化情報服務,網路遍佈每個歐洲國家的首都,擁有大量探員、線人和軍事合作者。

屬性:戰鬥力52、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4

詳細資訊:【槍手】遠端戰鬥單位,即使在抵禦近戰攻擊時,也可以滿額戰鬥力進行戰鬥;【狡猾】無視敵方管控區。

花費:2人口、5155工業

解鎖者:遊擊戰

象徵性區域-歌劇院

世界上最好的芭蕾舞團和愛樂樂團在此處表演歌劇。歌劇院能夠安撫人心。

18世紀下半葉是維也納古典時代或維也納第一樂派的高峰。海頓,莫札特和巴赫精心創作的交響曲激發了19世紀今後幾代浪漫主義作曲家的靈感。此時此刻,維也納社會發生的深刻變化撼動了音樂世界。維也納是帝國首都,領先的工業和金融中心,居住著一批熱愛音樂的大資產階級。早期的音樂家為雇用他們的王公貴族或宗教機構作曲,而當時的舒伯特、施特勞斯、勃拉姆斯和馬勒則可以在眾多劇院、沙龍和私人音樂廳中選擇一處進行音樂表演。壯觀的維也納國家歌劇院於1869年建成,擁有大約2000個座位,為這些藝術家提供了更廣大的聽眾群。

效果:每一區域安定度+1、影響力+5、每毗鄰一塊區域安定度+2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德意志

工業化就是德意志文化的前沿,它的抱負就是不惜一切手段,將進步與啟蒙的碩果帶向世界各地。

神聖羅馬帝國於1806年滅亡,緊接著法國軍隊在萊比錫戰役後撤軍,重啟了關於未來德意志國家邊界的討論。曾被指定為這個未來國家一部分的各種政治實體通過維也納會議(1814-1815)進行了重組。1864年起,普魯士通過“鐵與血”將這些實體統一了起來。

歷史

德意志民族主義情緒從18世紀下半葉開始增長、傳播,並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以及在法國佔領期間與共同敵人鬥爭而引起的民族主義浪潮中找到了共鳴。在19世紀初期的德意志聯邦,這種德意志民族統一思潮繼續在自由主義者、知識份子和中產階級中增長,並通過德意志關稅同盟和鐵路的發展連系在了一起。然而,一個永久政體仍然沒能在這種條件下誕生。最終,還是強大的普魯士王國為新的德意志民族國家奠定了基礎。經過1864年起由霍亨索倫王朝領導的一系列戰爭,王國擴張到了聯邦北部,在1866年的奧普戰爭中驅逐了強大的奧地利皇帝,並在擊敗法國後最終完成了統一。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于1871年1月18日在凡爾賽宮長長的鏡廳裡被封為德皇。奧托·馮·俾斯麥作為普魯士首相兼外交大臣(1862-1890),一手策劃建立了以普魯士為中心的德意志民族國家。這位非常保守的政治家夢想將德國建成一個像普魯士一樣由新教地主貴族管理的國家,他試圖打壓德國的自由主義者、社會主義者,減少天主教對德國的影響,可惜沒有成功。

你知道嗎?

俾斯麥是一名出色的外交官,有意挑撥了奧地利和法國與普魯士的關係,使得緊張局勢加劇,以挑釁這兩個國家進攻普魯士。在這些戰爭後,他可以作為被侵略的受害者,為和平設定條件。

本質特性-軍國主義者

鋼鐵後備軍:軍國主義者文化可以在自己任意擁有足夠人口的城市中徵召民兵軍隊。

枕戈待旦:軍國主義者文化的基礎戰爭支持度數值會得到提升,使其更容易開展戰爭。

傳承特性-鐵血兵刃

海上單位戰鬥力+3、空中單位戰鬥力+3、單位工業花費-20%

象徵性單位-U型潛艇

德國的U型潛艇裝備著致命的魚雷潛航于海洋深處,它們能令敵國的海員聞風喪膽。

19世紀末,德意志帝國在證明其在奧地利和法國戰場上的軍事優勢之後,開始與強大的皇家海軍進行軍備競賽,爭奪世界海洋的霸權。德意志帝國海軍法在1898年至1912年間由德國海軍元帥馮·提爾皮茨提出並宣導,致力於讓德國建立一支世界一流的海軍艦隊。在1914年之前的這段時間裡,基爾海軍造船廠生產了德國60艘左右輕型巡洋艦和戰列艦中的絕大部分,其中包括13艘人稱無畏級的尖端戰艦。其後,這支海軍的實力在28艘潛水艇,或稱Unterseeboot(著名的U型船)的加持下,得以進一步加強。它們能夠以50米的水深航行150多公里,在1940年代聲納技術完善之前提供了發動戰爭的新方式。

屬性:戰鬥力52、移動點數0、攻擊範圍3

詳細資訊:【魚雷艇】無視管控區,可以在沒有視線的情況下射擊目標;【潛行】只會被相鄰單位發現,其他情況不可見。

花費:1人口、2575工業

解鎖者:內燃機

象徵性區域-焦煤廠

這裡有著巨大滾燙的熔爐,煙與火在此交織。許多行業都受益於此處供應的優質焦煤。

19世紀下半葉是德國持續發展的時期。德國領土由關稅同盟統一經濟,並由帝國進行行政管理。數千公里的鐵路將城市與工廠連接起來,見證了第一批大型現代化工業工廠的出現,其產品使得帝國成為了歐洲第一個工業強國。德國的經濟活動集中在萊茵河周圍,因為有河流與水上運輸路線的存在,並且從大型礦區中可以開採到重要資源。那裡的大型工業設施包括礦山、焦煤廠和熔爐,將開採的煤礦轉化成焦炭。煉鐵的各個階段都需要使用大量具有極高熱值特性的焦炭:首先是冶煉鑄鐵,然後是煉鋼。

效果:每一人口工業+1、污染+10、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製造區工業+3、城市或前哨站工人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義大利文化

深受過去榮耀與輝煌的鼓舞,義大利人正領導著一場文化復興,他們將藝術與科學知識相結合,以期實現未來的繁榮。

義大利半島是拉丁文化的故鄉,是伊特魯裡亞文明、羅馬帝國、人文主義運動和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但是,自古代以來,“義大利”一詞僅用於嚴格的地理範疇。在19世紀中葉,一場名為“復興”的統一運動席捲了整個義大利半島,當時半島分為幾個較小的州,許多州仍處於奧地利的統治之下。

歷史

“復興(Risorgimento)”(1815–1871)含有“再起”或“複生”的意思。這段時期戰亂不斷,使義大利成為了政治和文化實體。三位元重要人物推動了這一目標的實現:卡米洛·加富爾、朱塞佩·加里波第,以及從父親那邊繼承了薩丁-皮埃蒙特王國的薩沃伊公爵暨國王維托裡奧·埃馬努埃萊二世。受法國大革命思想的啟發,該統一運動是由19世紀初期的作家、藝術家和政治家發起的。這一過程的核心是政治、文化和藝術理想,這幾股力量相互促進,並產生了新的思想潮流。意在反對義大利繪畫學院的色塊畫派運動為義大利繪畫注入了新的活力。即使在一個世紀後維斯孔蒂執導的電影中,也能找到色塊畫派的蹤跡。雖然義大利想要實現地理和文化統一,但這個年輕的國家很快遇到了統一語言的問題。儘管義大利語成為了官方語言,但語言方面的地方差異仍然十分明顯。教育體系在傳播統一義大利語言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一些有名的著作,例如卡洛·科洛迪在1881年寫的《木偶奇遇記》,也居功至偉。

你知道嗎?

早在1849年,義大利每個城市的牆壁上都可以看到相同的塗鴉:“VivaVERDI!”(威爾第萬歲)仍然控制著該半島許多地區的奧地利人並不理解個中深意。這個看似無害的標語並不是對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的簡單致敬,而實際上是“Viva Vittorio Emanuele Re D’Italia(義大利國王維托裡奧·埃馬努埃萊萬歲)”的首字母縮寫,意在號召反抗佔領軍。

本質特性-美學主義者

文化衝擊:美學主義者文化獲得相應選項,可以通過支付金錢,令一塊領土徹底被其文化影響力覆蓋,以此獲得影響力。

大家風範:無論實際的意識形態到底是什麼,美學主義者文化與每一方之間的意識形態接近性將永遠視為達到最大,這將使外交變得更加容易。

傳承特性-光輝藝術大師

議事區安定度+10、議事區影響力+1、議事區工業花費-50%

象徵性單位-阿爾卑斯山地部隊

作為山地戰的專家,阿爾卑斯山地部隊由當地的徵募兵組成,是一支熟知困難地形、非常適應極寒氣候的部隊。

阿爾卑斯山地部隊營於1872年正式成立,由專門從事高山作戰的士兵組成,其源頭可追溯到羅馬帝國。這些軍團的士兵是從阿爾卑斯山區省份招募而來的,由此得名。他們的任務是保衛義大利北部邊界。他們很快就成為了義大利的精銳部隊。作為一支獨立的、機動性強的部隊,他們對這片山地的瞭解無與倫比,能夠在山區和極端天氣條件下進行軍事行動。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他們參加了各種激烈和血腥的戰鬥,此後,他們的英雄事蹟便載入了史冊。

屬性:戰鬥力50、移動點數5、攻擊範圍4

詳細資訊:【槍手】遠端戰鬥單位,即使在抵禦近戰攻擊時,也可以滿額戰鬥力進行戰鬥;【攀岩者】可以穿越峭壁。

花費:3人口、2575工業

解鎖者:線列陣型

象徵性區域-大劇場

六種不同等級的包廂,以及成百上千個正廳座位。富人坐在高處看戲,普通民眾則在樓下互動。

義大利劇場獨具特色,具有半橢圓的形狀、分層的坐席與包廂,還帶有由交響樂團將劇場與舞臺隔開的設計。與此前時期的劇場不同,這些劇場完全封閉,且帶有屋頂,形狀類似羅馬競技場或伊特魯裡亞劇場。這個風格的建築,在18至19世紀間尤為流行。在這個時期之前,歐洲並沒有專門為歌劇或戲劇演出而設立的專用建築:演出團體會自行搭建舞臺,或在其它並不適合這一目的的建築中進行表演。在19世紀初期前,所有劇場的表演均要依賴蠟燭進行照明。直到後來人類掌握了電力的使用,劇場才能徹底進入黑暗狀態,觀眾的注意力也因此得以集中,舞臺與表演的效果進一步得到了強調。

效果:每一商貿人員影響力+1、每一研究人員影響力+1、影響力+1、安定度+5、每毗鄰一塊議事區影響力+2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暹羅

暹羅人極度獨立,是技巧嫺熟的談判專家,他們巧妙地進行權術博弈,如此一來他們恢宏的廟宇便能不被玷污。

1767年,緬甸大軍的入侵標誌著自14世紀以來一直以大城府為都城,統轄一方的暹羅君主制度宣告結束。當達信大帝再次從外族統治者手中解放了這片地區後,暹羅王國得以恢復國力、擴展版圖;之後於1782年傳入卻克裡王朝之手。統治者隨後將王國的首都遷至曼谷,並規劃和發展了這座新城,建造了一個現代化的中央集權政權。

歷史

19世紀,暹羅王國經歷了擴張和現代化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出現在拉瑪一世、拉瑪二世和拉瑪三世(1782年-1851年)統治期間,其特徵為加強君主權力和領土擴張。第二個則發生在1850年代,當時湄南河流域新增了很多定居人口。這波移居潮最終導致老舊的行政系統遭廢棄,而國王蒙固和朱拉隆功(1851年-1910年)開始參照西方模式的原則進行制度改革。這兩位元國王希望能發展出一種政府模式,從而讓王國平穩過渡為強大且獨立的國家。受到歐洲民族國家的啟發,兩位國王的不斷努力終於創建了一個中央集權國家的雛形,其不斷擴大的活動範圍確保政府可有效利用穩步增長的財政收入。這些收入使政府有財力建立一支以應徵兵為補充的常備軍,並在每一個省份建立法院,從而執行受法國和英國制度啟發的新頒法典。卻克裡王朝的歷任國王重建了曼谷城,並且直接促進了這個都城的快速發展。1860年,君主在這個擁有逾50萬居民的城市中建造了曼谷大皇宮和玉佛寺;20世紀初,他們又打造了舊國會大廈,其建築風格融合了當地和西方的元素。

你知道嗎?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一支暹羅遠征軍被派遣至西線,與盟軍並肩戰鬥。作為這場戰爭的勝利者之一,暹羅成為了國際聯盟(LN)的一個創始成員國。

本質特性-建造主義者

開疆辟地者:建造主義者文化可以為自己帝國中的每個城市啟用一種特殊模式,令該城市將其全部的科研、金錢與食物盈餘轉化為工業產出,持續數個回合。

榮耀與驕傲:建造主義者文化的城市中每建造一個新的區域,城市的安定度便會上升。

傳承特性-鍍金蘭花

每一區域對所有城市工業+3、每一區域對所有城市正在進行的貿易所生成的金錢+1

象徵性單位-加特林機槍大象

這些大象裝備了致命的機槍,它們的戰嚎總是伴隨著綿綿不斷的槍聲。

暹羅推進的全面行政改革,是在地區爭端背景下維護王國力量和獨立的一種手段。19世紀晚期,面對英國和法國在該地區的殖民野心,同時得益於收入的穩步增長,王室得以維持一支現代化的常備軍,並保持國家的統一和獨立。為此,朱拉隆功于1859年建立了一支皇家衛隊團(後來成為了現代泰國軍隊的藍本),並參照英國步兵團對其進行組織、訓練和武裝。然而,在該國西部層巒疊嶂的叢林地區發生的眾多衝突中,步兵機動幾乎沒有用武之地。因此,大象被引入軍隊,用於攜帶加特林機槍和加農炮。白象曾是君主制的著名象徵,這一點尤其反映在它們的紋徽上面;從1820年到1916年間,白象也是國旗的核心元素。

屬性:戰鬥力55、移動點數6、攻擊範圍4

詳細資訊:【槍手】遠端戰鬥單位,即使在抵禦近戰攻擊時,也可以滿額戰鬥力進行戰鬥;【壓制】目標單位無法在下一回合移動,並且其戰鬥力遭受減益。

花費:2人口、5155工業

解鎖者:塹壕戰

象徵性區域-水上市場

娥眉月高懸空中,忽明忽暗的螢火蟲盤繞水面。夜間的水上市場有時可謂絕景。

湄南河流域是中南半島的主要水道。在19世紀,湄南河形成了一條繁榮的貿易路線,從北到南橫穿暹羅王國,連接了中國中部與暹羅灣,同時也開展著與歐洲的繁榮貿易。這些商業網絡主要由暹羅龐大的華人群體經營,並在19世紀逐漸站穩腳跟,變得更加密集。從1820年代開始,湄南河口的曼谷市開始從這種繁榮的貿易中受益,獲得了食物及其他實用商品和文化商品。由於曼谷各處擁有覆蓋寬廣的運河網路,同時河流的流速緩慢,因而城內的市場在傳統上多採用水上市場的形式。

效果:每一人口金錢+1、工業+5、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市場區金錢+3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法國文化

法國人始終與政治和藝術有著密切的聯繫,不過這個文化真正擅長的領域其實是科學;法國孕育出了諸多世界領先的化學家、細菌學家以及物理學家。

在18世紀下半葉,大西洋兩岸的一系列革命使啟蒙運動時期發展的政治理論得以實施。法國革命者受到歐洲流傳的政治文本及瑞士和美國先例的啟發,夢想建立一種由受過藝術、文學和科學教育的公民所領導的新型社會形式。

歷史

從1789年開始,直到拿破崙於1799年發動政變為止,法國大革命一直是政治實驗的沃土。基於不同哲學思想的各種政治體制在這十年中都得以發展並付諸實踐,儘管都不甚持久。從這一時期繼承的根本性意識形態爭端導致了19世紀革命黨與反革命黨之間進一步的暴力衝突。1870年第三共和國最終宣告成立,代表了共和黨的持久勝利。構成共和國公民基礎的普遍人權觀念,加之法國軍隊在1791年後在佔領省份建立的共和黨政權,將革命思想遠播到了大陸的彼端。在19世紀,巴黎成為了外國流亡政治家(自由主義者、憲章派、憲政主義者、民族主義者、馬克思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的避難所。結果,1848年的巴黎起義引起的餘震在“民族之春”期間波及了整個歐洲。革命時期建立的機構成為了19世紀新科學研究的場所,走在其時代的最前沿。這段時期進行了大量科學觀察,許多理論和假設得以發展和驗證,成果遍及生物學(居維葉和拉馬克)、物理學(貝克勒爾和龐加萊)、醫學(巴斯德)、社會科學(孔德、塗爾幹和伯格森)和語言學(商博良)。其中許多研究在歐洲都是開天闢地的,引領了廣泛的後續研究。

你知道嗎?

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裡因其在釙元素方面的研究,獲得了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和1911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釙元素也以居里夫人的祖國命名。她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索邦大學的第一位女教授。

本質特性-科技主義者

集體思想:科技主義者文化可以為自己帝國中的每個城市啟用一種特殊模式,令該城市將其全部的工業、金錢與食物盈餘轉化為科研產出,持續數個回合。

先見之明:科技主義者文化可以解鎖下個科技時代的科技。

傳承特性-開明思想

所有城市科技+10%

象徵性單位-胸甲騎兵

作為法國騎兵的精銳,胸甲騎兵是一支悍不畏死的勁旅,即使在重火力的壓制下也會發起衝鋒。

在整個18世紀直到拿破崙戰爭結束之前,騎兵一直是戰場上的決定性武器。在艾洛戰役期間,穆拉特元帥率領了軍事史上最大的騎兵衝鋒之一,共計12,000多名騎兵,其中大量是胸甲騎兵。這個重騎兵團在拿破崙的領導下進行了全面改組,得名自為保護他們免受步兵火力而佩帶的胸甲盔甲。這些士兵通常是預備役師的一部分,他們會配備用於大規模衝鋒的長劍。在19世紀下半葉,更強大、更準確、更快速槍支的到來致使騎兵衰落。後來,騎兵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被永久降級為偵察兵。

屬性:戰鬥力54、移動點數6、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重騎兵】快速強力的騎乘單位,可對敵人發起衝鋒,對非鄰近敵人發動攻擊時,獲得戰鬥力加成,無法攀爬防禦工事;【加重衝鋒】衝鋒時獲得大幅戰鬥力加成。

花費:3人口、5155工業

解鎖者:線列陣型

象徵性區域-大展館

這種高大宏偉的建築承辦著如世界博覽會之類的大型展覽。市民們能夠看到令人眼花繚亂的各式新發明。

19世紀下半葉,科學、技術和工業等領域蓬勃發展,湧現了許多創新。世界博覽會的出現則為其提供了公開展示的機會。在國與國之間互相競爭的背景下,工業化國家得以通過這些大會來展覽人民的工業成就。從1851年到1900年,十三屆世博會中有五屆都在巴黎舉行。這座法國首都為五次世博會分別建造了紀念性的展覽館,例如1855年建成的工業宮、1878年世博會後拆除的戰神廣場宮、以及1900年的大皇宮。香榭麗舍大街等大型道路向參展方和數百萬遊客開放。為了世界博覽會的舉行,夏樂宮和埃菲爾鐵塔在1889年共同建成,以慶祝法國大革命一百周年。

效果:每一人口科技+1、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區域影響力+1、領土影響力+3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波斯文化

波斯人致力於讓過去的偉大文明再度復活,他們期望能夠將他們的現代政治知識與其傳統的遊牧堅韌天性相結合。

在16世紀擺脫外國征服者,重建獨立的波斯帝國之後,薩非王朝最終傾覆於1722年阿富汗各省的起義。卡紮爾王朝繼承了這一時期的帝國架構,以此作為重建現代化波斯國家的基礎,並繼續了納迪爾沙和贊德王朝領導的兩個早期復辟時期的工作。

歷史

納迪爾沙曾是薩非王朝末代國王的軍隊將領。在1727年至1736年間,他領導了許多成功的軍事行動,在阿富汗各省進行了反奧斯曼帝國的戰爭。他後來廢除了最後一位薩非皇帝,並于1736年自立為沙阿(國王)。在成功進軍莫臥兒帝國,擴張了波斯疆土(高加索至印度河),帶著大量珍寶回到伊斯法罕後,他的權力達到了頂峰。然而,在他1747年遭到暗殺後,他的王朝立即覆滅了。從18世紀後期開始,在贊德王朝的統治下,帝國的疆土逐漸收縮,但仍然牢牢掌握著從亞美尼亞高原一直延伸到阿拉伯海沿岸的領土。在俄羅斯和大英帝國的壓力下,卡紮爾統治者于1786年開始進行行政改革,以期擁有並保持一支更高效的現代軍隊。經過一系列調整後,納賽爾丁·沙(1848–1896)開始改革稅收制度,建立現代郵政服務,並造出了帝國的首條鐵路。在這個朝代,新的卡紮爾首都德黑蘭也進行了翻新和擴建,在宏大的城市改建規劃下增加了許多宮殿、集市和清真寺。

你知道嗎?

“孔雀寶座”一詞原被用來指代波斯的帝王寶座,後來引申為帝王的皇權。孔雀寶座是莫臥兒國王沙賈汗的王位,是納迪爾沙1739年從德裡帶回來的。雖然原本鑲嵌著珍珠和寶石的王座在他死後被毀,但其後人的寶座仍然保留著這一稱謂。

本質特性-建造主義者

開疆辟地者:建造主義者文化可以為自己帝國中的每個城市啟用一種特殊模式,令該城市將其全部的科研、金錢與食物盈餘轉化為工業產出,持續數個回合。

榮耀與驕傲:建造主義者文化的城市中每建造一個新的區域,城市的安定度便會上升。

傳承特性-奇跡偉作

共用項目工業花費-25%、所有可建造項目工業花費-25%

象徵性單位-加薩耶奇火槍兵

波斯加薩耶奇火槍兵憑藉令人聞風喪膽的火力,能迅速地給敵軍帶來巨大的傷亡。

儘管薩法維德時期是波斯軍事歷史上的重要時期,引入了許多新戰術,包括一種裝備火器的騎兵。但納迪·爾沙才是那位元在戰役中將該單位系統化的人。在他的統治期間加薩耶奇火槍兵是其武裝力量的骨幹,他經常親自帶領他們參戰。這些騎兵得名自他們的武器:加薩耶。這種重火槍平均重20公斤,可發射直徑為24毫米的子彈——幾乎是當時西方標準子彈的兩倍。這些士兵騎馬行軍,但通常以步兵形態作戰。加薩耶奇火槍兵軍團大約有12,000人,是納迪·爾沙的私人護衛。

屬性:戰鬥力46、移動點數5、攻擊範圍5

詳細資訊:【槍手】遠端戰鬥單位,即使在抵禦近戰攻擊時,也可以滿額戰鬥力進行戰鬥;【穿透】攻擊時戰鬥力增強。

花費:3人口、2575工業

解鎖者:軍事協調

象徵性區域-商隊驛站

路邊一家堅固的旅館,路過的旅客和兵士能夠在此洗去路上的風塵與疲憊。

17世紀到19世紀中葉,波斯統治者開始恢復重建帝國的陸路運輸網路和基礎設施。薩非、阿夫沙爾、桑德和卡賈爾王朝紛紛下令對支持貿易的道路、橋樑和市場進行改造。他們還恢復了商隊驛站:向帝國各地環遊商隊開放的路邊小站。商隊驛站位於貿易路線上,規模各異,為旅行在絲綢之路上的商人提供了一個免費、安全的休息場所。這些建築四周築有圍牆,通常是加固過的,並設有馬廄以及供給負責運輸商品的雙峰駝的飲水點。最豪華的驛站中還包括臥室、澡堂、磨坊和市集這些土石建築每隔五六十公里就能找到一個,形成了一個路邊驛站網。

效果:每一貿易路線數量金錢+1、工業+5、金錢+5、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市場區金錢+3、城市或前哨站商貿人員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祖魯

一種基於格鬥能力與古老傳統的文化,為保護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受侵犯,祖魯人願意拼死戰鬥,至死方休。

祖魯族是班圖語系的一個民族,最初只是當地數百個部族中平平無奇的一支。但在19世紀初期,他們在恰卡的領導下建立起了龐大的王國,並在短短的十幾年間,讓疆域沿著印度洋海岸綿延數千公里,擁有了吐格拉河和蓬戈拉河之間的廣袤土地。

歷史

1816年,恰卡執掌了當時籍籍無名的祖魯王國。他激進地重整軍隊,並將其改造成一支極其出色的征服力量。他率領軍隊(祖魯語稱“impis”)戰勝鄰近部落,迫使對方在臣服和滅絕中選擇其一。這種在祖魯語中被稱為Mfecane的戰亂狀態加劇了大規模的遷移,但同時也促進了曾經的酋邦進入政治統一的過程,而這將會改變南非的整體面貌。祖魯軍隊的實力在戰場上顯露無遺,其軍隊部署為一個半圓形陣形,並劃分為數個各有特定功能的單位:前方為開路先鋒;中間是最老練的士兵,主要負責破壞敵軍的機動;側翼由速度最快的士兵組成,可迅速包抄敵人;殿后的則為老兵組成的後備軍,以及負責擊殺敵方傷患的戰士。事實上,這正是恰卡的殘酷戰鬥哲學:戰爭不是為了俘獲戰俘,而是要殲滅敵軍。在1828年遭同父異母的兄弟暗殺之前,恰卡已成功地將大量部族納入麾下。但王國並未因為恰卡之死而分崩離析,而是在之後首先對抗波耳人,然後與英國交戰。1879年1月22日,祖魯人在對抗英國軍隊的伊山得瓦納戰役中取得了驚人的勝利,但之後不久即遭徹底失敗。王國被併入之後稱為南非的版圖中。

你知道嗎?

雖然遭受了種族隔離制度和暴力鎮壓政策的打壓,但祖魯文化依舊延續至今,這主要歸功於其語言和傳統,以及現存的祖魯國——其國王古德威爾·茲韋利西尼是恰卡的直系後裔。

本質特性-軍國主義者

鋼鐵後備軍:軍國主義者文化可以在自己任意擁有足夠人口的城市中徵召民兵軍隊。

枕戈待旦:軍國主義者文化的基礎戰爭支持度數值會得到提升,使其更容易開展戰爭。

傳承特性-戰士之傲

單位生命恢復+50%、在聯盟領土內開始其回合的單位戰鬥力+2

象徵性單位-祖魯矛兵

祖魯矛兵善於快速接近敵軍,他們會參與激烈的近身肉搏,並樂於對抗裝備更佳的對手。

恰卡在統治期間(1816-1828)組建了一支半永久軍隊。使用他親自革新的戰術與裝備,這支部隊成為了十分犀利的征服力量。祖魯矛兵原文為Impi,在祖魯語中,Impi這個詞語意為戰鬥,並引申為“約一千名士兵組成的軍團”。在這些軍團中,所有的士兵都會穿著相同的服飾,並配備相同的裝備。他們認為原來使用的標槍威力不夠,因此換裝為矛柄更短、矛刃更寬的短刺矛(iklwa)和大棒(knobkierrie),用於近距戰鬥。此外,戰士們還會攜帶編織的長盾牌,用作防護。除了這些新式武器外,軍隊在戰鬥策略方面也有了許多革新。軍團採用了專門設計的“水牛角”式陣型,可以包圍並消滅敵人。因此,戰鬥的目的已經從驅逐敵人變為了徹底殲滅敵人。

屬性:戰鬥力45、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1

詳細資訊:【近戰單位】近距離作戰單位;【無人能擋】攻擊更強大的單位時,獲得戰鬥力加成。

花費:2人口、1290工業

象徵性區域-戰士之家

一種祖魯人的軍營。戰士們在這裡苦練武功,強身健體,為接下來的戰鬥做準備。

從恰卡統治時期開始,祖魯王國所有的男性國民均需應徵入伍,進入軍隊強制服役。祖魯軍隊的編制依照ukubuthwa儀式進行組織。在這種儀式中,年輕男子(14或15歲)會分成小隊,按期會面。這些年輕人此時即會被視作已經成年。他們會被分派至各個軍團,並加入軍隊村莊(kraal)。在這裡,年輕男子(izinsizwa)會居住在使用樹枝編織,覆蓋茅草與乾草的小屋(izindlu)中。他們會接受關於武器使用與作戰策略的訓練,並被賦予自行維護、修理軍營的任務。此外,他們也可能會應召進入皇家居所,充當皇家衛兵、信使,照料皇家作物,或作為員警執行任務。

效果:安定度+5、處於區域或相鄰區域的單位在戰鬥中的戰鬥力+4、城市或前哨站創建單位的經驗+10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現代時代

印度文化

印度文化絢爛無比,不同的世界在此處交雜碰撞,各種矛盾和對立共存衍生,印度人是將混亂無序引向高效多產的大師。

本質特性-美學主義者

文化衝擊:美學主義者文化獲得相應選項,可以通過支付金錢,令一塊領土徹底被其文化影響力覆蓋,以此獲得影響力。

大家風範:無論實際的意識形態到底是什麼,美學主義者文化與每一方之間的意識形態接近性將永遠視為達到最大,這將使外交變得更加容易。

傳承特性-經濟大象

領土影響力+3、每一處於你影響力範圍內的領土數量金錢+10

象徵性單位-維和部隊

這些士兵受到了全世界的崇敬,他們飽經戰鬥歷練,是一支強大的防禦性部隊。

屬性:戰鬥力57、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4

詳細資訊:【槍手】遠端戰鬥單位,即使在抵禦近戰攻擊時,也可以滿額戰鬥力進行戰鬥;【維和者】每有一方主動向己方宣戰時,已方戰鬥力增強。

花費:3人口、3700工業

解鎖者:起義理論

象徵性區域-靜修所

這些精神歸隱之所通常位於天然寧靜的地方,旅行者在此鍛煉自己的精神和身體。

效果:每一人口信仰+2、影響力+5、每毗鄰一塊區域信仰+3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土耳其文化

土耳其人仍在追尋著一個統一的神話,期盼能借其讓自己的文化更為緊密,他們從土地中汲取力量來平衡傳統與現代化。

本質特性-農耕主義者

豐饒之地:農耕主義者帝國可以使用自己的影響力,以更好的生活作為吸引觸發遷徙,從相鄰的領土盜取人口。

社群精神:農耕主義者城市每次獲得人口,便會提升安定度。

傳承特性-人民改革

每一人口對所有城市食物+1

象徵性單位-隱形導彈

一種結合了隱形科技的精確制導巡航導彈,這套武器系統擁有驚人的打擊力。

屬性:戰鬥力70、移動點數0、攻擊範圍30

詳細資訊:【導彈】消耗它來對遠方目標實施單次的打擊行動;【空中潛行】可進行隱蔽空中打擊。

花費:1人口、14805工業

解鎖者:噴氣式戰鬥機

象徵性區域-公立學校

這些學校擔負著傳承土耳其價值觀並創造獨立、專業階級的使命,它們喚起了土耳其人民心中的民族自豪感。

效果:每一人口科技+1、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研究區科技+300%、城市或前哨站研究人員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埃及文化

輝煌的過去和藝術是埃及人的財富,他們吸納著這一切,將過去和現代的文化知識相互融合。

本質特性-美學主義者

文化衝擊:美學主義者文化獲得相應選項,可以通過支付金錢,令一塊領土徹底被其文化影響力覆蓋,以此獲得影響力。

大家風範:無論實際的意識形態到底是什麼,美學主義者文化與每一方之間的意識形態接近性將永遠視為達到最大,這將使外交變得更加容易。

傳承特性-帝王穀

象徵性區域影響力+4

象徵性單位-自由軍官

在與實力更強的敵人戰鬥時,這些飽含革命熱情的自由軍官會激勵與其並肩作戰的同志們,為他們帶去力量。

屬性:戰鬥力58、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4

詳細資訊:【槍手】遠端戰鬥單位,即使在抵禦近戰攻擊時,也可以滿額戰鬥力進行戰鬥;【反殖民】面對更強大的單位時,可讓友軍單位獲得戰鬥力加成。

花費:3人口、3700工業

解鎖者:起義理論

象徵性區域-考古發掘點

對過往建築瑰寶的發掘帶來了深刻的洞見,也吸引到了全球民眾的目光。

效果: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區域影響力+3、象徵性區域影響力+3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巴西文化

該文化以絢爛之美與自我表現而聞名,有著豐饒的自然資源,從甘蔗到黃金,從咖啡豆到木材,無不推動著巴西民族的成長。

本質特性-農耕主義者

豐饒之地:農耕主義者帝國可以使用自己的影響力,以更好的生活作為吸引觸發遷徙,從相鄰的領土盜取人口。

社群精神:農耕主義者城市每次獲得人口,便會提升安定度。

傳承特性-星球之肺

出產食物的地塊食物+3

象徵性單位-叢林旅

這些士兵常常是從當地民眾中徵募而來,他們或許是世界上最優秀的叢林戰士。

屬性:戰鬥力57、移動點數4、攻擊範圍4

詳細資訊:【槍手】遠端戰鬥單位,即使在抵禦近戰攻擊時,也可以滿額戰鬥力進行戰鬥;【伏擊大師】在森林地塊上獲得額外伏擊者加成。

花費:3人口、3700工業

解鎖者:隱秘行動

象徵性區域-農學實驗室

通過發展和土壤、作物有關的技術、知識和資訊,該實驗室能夠引發作物產量變革。

效果:每一人口食物+1、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農民區食物+3、城市或前哨站農民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日本

本質特性-科技主義者

集體思想:科技主義者文化可以為自己帝國中的每個城市啟用一種特殊模式,令該城市將其全部的工業、金錢與食物盈餘轉化為科研產出,持續數個回合。

先見之明:科技主義者文化可以解鎖下個科技時代的科技。

傳承特性-蓬勃創新

研究時,所有科技的花費-20%

象徵性單位-零式戰鬥機

屬性:戰鬥力60、移動點數0、攻擊範圍18

詳細資訊:【戰鬥機】巡邏戰機單位,能夠提供視角,並反擊敵方戰機。也可以攻擊地面目標,但效果將降低;【輕裝】如果單位在單次攻擊中失去了過半的血量,即會被摧毀。

花費:1人口、3700工業

解鎖者:空戰

象徵性區域-機器人實驗室

從災難救援隊到自動化手術系統,該實驗室的專案旨在改善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

效果:工業+5、污染+5、安定度-10、科技+5、每毗鄰一塊區域工業+3、每毗鄰一塊區域科技+3、製造區工業+2、研究區科技+2、對城市或前哨站工人欄位+1、對城市或前哨站研究人員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澳大利亞文化

踏出英聯邦歷史的過往,自信的澳大利亞人接納了所有的文化根源,並打造著一個活力四射、外向開放的社會。

本質特性-建造主義者

開疆辟地者:建造主義者文化可以為自己帝國中的每個城市啟用一種特殊模式,令該城市將其全部的科研、金錢與食物盈餘轉化為工業產出,持續數個回合。

榮耀與驕傲:建造主義者文化的城市中每建造一個新的區域,城市的安定度便會上升。

傳承特性-築夢者

所有城市工業+20%

象徵性單位-全地形機動步兵車

這些經過改良的裝甲運兵車能夠適應澳大利亞的極端地理環境。

屬性:戰鬥力64、移動點數8、攻擊範圍6

詳細資訊:【裝甲車】免疫“壓制”;【全地形】無視所有地形移動懲罰。

花費:2人口、7400工業

解鎖者:複合裝甲

象徵性區域-露天礦廠

露天開採利用巨型機械去除土地的整個表層,直達礦帶。

效果:工業+10、污染+15、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戰略資源貯藏點工業+50、城市或前哨站工人欄位+1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瑞典

以合作共贏文化與社會進步文化作為支撐,瑞典人擁有領先的福利系統、個人自由以及科學發現。

本質特性-科技主義者

集體思想:科技主義者文化可以為自己帝國中的每個城市啟用一種特殊模式,令該城市將其全部的工業、金錢與食物盈餘轉化為科研產出,持續數個回合。

先見之明:科技主義者文化可以解鎖下個科技時代的科技。

傳承特性-獎賞科學

每一區域對所有城市科技+1、每一區域對研究區科技+3

象徵性單位-隱形護衛艦

得益於有棱有角的造型和複合船體,這些艦船不易於通過雷達、磁力、紅外等方式偵測。

屬性:戰鬥力56、移動點數0、攻擊範圍5

詳細資訊:【裝甲船】免疫“壓制”;【潛行】只會被相鄰單位發現,其他情況不可見。

花費:1人口、3700工業

解鎖者:通信衛星

象徵性區域-研究機構

從天體物理到生物醫學,這些機構的研究橫跨眾多領域,不斷擴展人類的知識領域。

效果:每一區域科技+3、安定度-10、每毗鄰一塊研究區科技+3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美國文化

美國是一個年輕的國度,它野心勃勃,懷揣著無法被澆滅的精神與熱情,致力於在萬事萬物上都留下自己的印跡,不論是田徑賽道還是宇宙太空。

本質特性-擴張主義者

天下大同:擴張主義者文化可以花費一定成本,使用軍隊強行吞併一處被其它帝國前哨站或行政中心佔領的領土;如果這一行動完成,受害一方將獲得一個針對擴張主義者文化的不滿。

野心滿滿:無論雙方處於何種外交關係,擴張主義者文化的軍隊都可以直接跨越邊境,不會受到任何傷害或阻擋。不過,擅自闖入的不滿還是會照常出現。

傳承特性-美國例外主義

正在變賣的資源影響力+10、城市或前哨站正在進行的貿易所生成的金錢+1

象徵性單位-閃電戰鬥機

軍用航空科技的終極產物,此戰鬥機在空中無出其右。

屬性:戰鬥力66、移動點數0、攻擊範圍20

詳細資訊:【多用途飛機】多用途戰機單位,可以有效地開展巡邏與空襲兩種活動;【穿透】攻擊時戰鬥力增強。

花費:2人口、14805工業

解鎖者:噴氣式戰鬥機

象徵性區域-防務局

該局負責為軍方發展新科技,而由此類科研衍生得來的商業性副產品則讓許多私有領域賺得盆滿缽滿。

效果:安定度-10、處於區域或相鄰區域的單位在戰鬥中的、戰鬥力+2、每毗鄰一塊要塞影響力+2

花費:80+(20*區域^1.15)工業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