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chalibeast
來源:戴森球計畫吧
通過物流站實現模組化生產對生產線設計要求相對低一些,匯流排太讓人頭大了。
生產佈局根據總的生產線路計畫來安排,整個生產線路可以分為2條,戴森球線和白糖線,分別以小型運載火箭和“白糖”為終極產物。
然後以中間產物來進行劃分,我分為這麼幾條線路,線路的劃分基於原材料和中間產物的集中管理來區分的。
1. “轉子”線:以線圈為開端,超級磁場環為終端。這條線路需要大量鐵,少量銅和煤。以鐵礦供應為基礎配置生產線。中間產物電動機、電池渦輪都有大量需求,在生產線配置中需要過量生產,以便分流或者超市。這條線路由大量熔爐和生產平臺構成,可以建設的很密集。
2.1 石墨烯線:以石墨烯為終端產物,需求量極大,且散步在各個生產要素中。需要大量精煉油,少量水和煤。副產品大量氫,可以依據科技水準和電力需求轉為為氫棒或者氘棒去發電。 這條線路能突出模組化的優勢,多個生產線需要石墨烯,而石墨烯自身的生產線又很冗長,不進行模組化生產,會導致生產線複雜而冗餘。
2.2 塑膠線:以塑膠為終端產物,和石墨烯類似。生產流程複雜,需要大量精煉油。產物為科技線的重要原材料。
3. ‘’晶片”線:以電路板開端,處理器為終端。這條線需要大量矽。整個生產線較為簡單,同時處理器也是大量建築所需要的原件,建議通過庫存設置建立超市。
4.“鈦合金”線:以鈦合金為終端。這條線需求的東西很雜,有通過礦物材料製成的鋼鐵,有通過化石材料製成的硫酸,還要通過外星球提供的鈦板。多個高階的太空產品和建築都需要鈦合金。
有了這幾條生產模組後,通過物流站進行物流配置到各產品生產區。
產品生產區的設置可以根據科技水準和需求以及個人愛好去做,將上述模組的產物作為“原料”來配置相應的生產線,其他的材料的生產線相對而言材料簡單、流程也簡單。比如“紫塊”,單獨建立一個生產線,非常複雜。當如果分解為 (石墨烯+鈦)+(矽晶格)+塑膠+處理器,這樣紫塊生產區就會很簡潔。
生產區還能再套疊,比如太陽帆+結構材料=戴森球組件。 太陽帆可以分解為石墨烯+光子合併器,而光子合併器生產很簡單。結構材料可以分解為納米管+鈦合金+高純矽,納米管再分解為石墨烯+鈦板。
其他的輔助類的生產線,包括能源類,建築類等都可以通過簡單的配置或者組合來完成。
紅糖階段不需要模組化,按照需求建設就行了。生產線路很簡單,解決氫和油的分流和消耗問題就可以了。 模組化是建立在行星運輸和複雜產品基礎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