巔峰極速 (Racing Master) 改車各部件影響解析

11 10 月

廣告

作者:氪晴肝雨

來源:taptap

引擎

衝刺:增強漂移連貫性,增強1-100加速性能,削弱最大速度和101-200加速性能

極速:削弱漂移連貫性,削弱1-100加速性能,增強最大速度和101-200加速性能

對漂移跑法來說,引擎會通過換擋動作而影響到漂移連貫性。遊戲中默認自動換擋,而換擋時機取決於時速,且剛換擋的時候,轉速會偏低,馬力會偏弱。如圖 ,每一條藍色線代表一個檔位,藍色線的中斷點即表示換擋時速。


變速箱曲線

舉個例子,圖中車輛使用極速調校時在100KM/H上3檔,那麼在芝加哥賽道漂移就會很無力,因為該賽道多數彎道漂移過彎的黃金速度就在100-120,在整個漂移期間,引擎都會處在3檔的低轉速區間,不僅漂移速度提不起來,而且有可能斷漂。


低轉速漂移,動力弱

根據在上海極速賽道的實測,改衝刺調校後,時速120左右正處在轉速表偏高的位置(圖中方框)就挺好。


中偏上

這種情況每個賽道、每台車都不一樣,跑圈速的時候能折騰折騰,跑排位時則根本沒法細究,可以簡單認為——漂移可以默認用均衡,若容易斷漂就改衝刺調校;而極速調校特別容易斷漂得慎用。

對抓地跑法來說,引擎調校比較簡單直觀,我建議是衝刺弱的車用衝刺,極速低的車用極速,本身較為平衡的車用均衡,主打一個“補短板”。畢竟這遊戲是選了車再抽圖,均衡就是王道。面板上可以直觀看到這三個資料的變化,天生衝刺強的話,就算再使用衝刺調校,1-100加速也沒有可見的提升,且顯著損失101-200加速和極速,得不償失,反之亦然。

輪胎

軟胎:增強抓地轉彎能力,加重漂移動力損失,減輕漂移外拋,減輕甩尾失控,減輕車身搖晃,削弱動力。

硬胎:削弱抓地轉彎能力,減輕漂移動力損失,加重漂移外拋,加重甩尾失控,加重車身搖晃,增強動力。

總的來說,抓地偏向軟胎,漂移偏向硬胎,如果抓地用了硬胎,會導致轉向不足,而如果漂移用了軟胎,會導致起漂變慢、漂移速度損失大,容易斷漂。

但不代表抓地必須用軟胎而漂移必須用硬胎。對漂移來說,硬胎有增大外拋、甩尾失控和車身搖晃的副作用(硬胎竟然相比軟胎更搖晃,這點有些反直覺),有時候用中性胎也可以讓手感更好;而動力充足但外拋嚴重或者很容易甩尾失控時,用軟胎可以更好地控制線路。對抓地來說,軟胎的動力會弱一些,若穩定性充足,則用中性胎也可以提高點動力;而若穩定性溢出,甚至可以用硬胎獲取更大動力,轉向性能的不足則可以用小漂來彌補。

電控

保守:電控介入多,打滑時會更大程度地削減動力以控制打滑,利於抓地,和極易失控的漂移車。

開放:電控介入少,打滑時幾乎不會削減動力,利於漂移尤其是長漂,但會增加失控風險,且原本外拋就過大時,開放電控會讓外拋惡化。

電控是通過放棄動力來換取穩定性的,因此滑移時需要的動力越多(維持漂移),以及車輛自身的穩定性越強,就應該讓電控介入得越少。

簡單來說:

越保守越適合抓地、越開放越適合漂移。

越保守越適合後驅、越開放越適合前驅和四驅。

漂移跑法先試試開放,如果滑移太大、反打困難就換均衡,一般不用保守,因會損失漂移速度,除非車輛實在是太容易低速失控,一句話:“穩定性夠用前提下盡可能減少介入”,取得動力和穩定性的平衡點。抓地跑法就無腦保守完事,它大體上是不需要滑移的。

車輛詳情頁左下角有表示車輛的驅動方式的圖示。


後驅車

底盤(懸掛)

賽道懸掛:明顯減輕外拋,降低車身搖晃,加大回中力(從抓地狀態轉為漂移狀態時需要的側滑角度較大),增強綠漂速度,削弱從紅漂中恢復動力的速度,輕微加重彈跳。

越野懸掛:明顯加重外拋,增加車身搖晃,加大回中力(從抓地狀態轉為漂移狀態時需要的側滑角度較小),增強紅漂速度,增強從紅漂中恢復動力的速度,輕微減輕彈跳。

底盤的選擇很大程度受跑法影響。

綠漂跑法對減速時機的要求較高,操作較紅漂難一些但整體速度更快,而賽道懸掛比較利於綠漂,因此綠漂跑法+賽道懸掛,速度更快。

紅漂跑法的操控難度較低,時機要求也較寬鬆,儘管速度略低於綠漂,但勝在容錯率高,而街道和越野懸掛比較利於紅漂,因此紅漂跑法+街道/越野懸掛,成績更穩定,

有一點需要注意,漂移特別忌憚過大的外拋,而越野懸掛會明顯加重外拋,因此雖然越野懸掛在漂移角度的調整上更自如,但是如果外拋太強或者紅漂性能一般,那麼也需要有所顧慮。很多時候,街道懸掛控制線路更好;或者如果外拋太大,怎麼改都救不了,那極端一些的紅漂跑法+越野懸掛,能容忍更大角度的紅漂而避免損失過大速度。

至於抓地跑法,使用賽道懸掛時回中力較強,比較不易產生預期外的漂移,但需注意,如果軟胎、低車身時,車身搖晃仍然過大,那麼此處不一定用賽道懸掛追求極致抗搖晃,也可以用街道懸掛取得更加均衡的抓地力。

車身

車身的作用比較複雜。明面是改變車身高度,實際上與懸掛共同作用。

高重心改善了車輛在非彈跳狀態下的輪胎接地,但同時也加大了彈跳。因此,只要不是在彈跳,那就對漂移和抓地都有一定提升——漂移的起漂速度加快、抓地的轉彎半徑減小、車輛刹車距離下降。然後,車輛穩定性下降了——撞牆和顛簸路況下彈跳更大,前後輪/左右輪路況不同時的穩定性更差。因此,高重心只建議在彈跳偏弱、穩定性溢出的前提下,犧牲掉富餘穩定性來換取性能;或者當均衡重心表現出刹車距離過長、抓地力不均等低重心典型副作用時用高重心予以補償。

低重心極大減弱了彈跳,但也帶來了抓地力不均,導致車輛刹車距離加大,以及在起伏較大的道路上也更容易失控,例如漂移時前輪有可能被路肩掛住,一舉飄到姥姥家。低重心的好處在於能夠壓制車身搖晃。因此如果其他調校都偏向穩定但車身仍然過於搖晃時,此時使用低重心壓制搖晃,於穩定性來說利大於弊。

若不滿足上述條件,就無腦均衡重心。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